摘要:目的 探究自擬中藥方聯合針灸輔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血清T細胞亞群的影響。方法以7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研究,研究開始時間是2019年1月,結束時間是2020年1月,分為參照組35例與研究組35例,參照組實施化療,研究組采用自擬中藥方聯合針灸輔助治療,對比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更高,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研究組治療后NK細胞、CD4+水平、CD3+水平均優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結論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實施自擬中藥方聯合針灸輔助治療,有助于調節血清T細胞亞群,改善免疫功能,還可提高治療有效率,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血清T細胞亞群;非小細胞肺癌;中藥方;針灸;
【中圖分類號】R2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089-01
前言
大量臨床實踐表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療可延長生存期,配合實施中藥方聯合針灸治療,有效提高免疫功能,促進恢復。本文將以70例患者為對象,探究自擬中藥方聯合針灸輔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血清T細胞亞群的影響,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7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研究,研究開始時間是2019年1月,結束時間是2020年1月,分為參照組35例與研究組35例。參照組,男:女=17:18;年齡是27-68歲,平均年齡(50.74±5.17)歲。研究組,男:女=16:19;年齡是32-65歲,平均年齡(50.42±5.45)歲。納入標準:經病例診斷、影像學診斷等,確診疾病;資料齊全;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異常;不配合研究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分析,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化療:化療前實施尿常規、血常規、血清癌胚抗原、肝腎功能等指標,實施依托泊苷聯合順鉑同步治療:在治療1-5天與29-33天,使用依托泊苷靜脈滴注,劑量為50mg/m2;在第1天、8天、29天、36天,取順鉑靜脈滴注,劑量為50mg/m2,持續治療6周是一個療程。
研究組采用自擬中藥方聯合針灸輔助治療:在參照組治療同時,采用中藥方治療,使用益氣除痰方,藥物組成為守宮、浙貝、先翮、仙鶴草等,配合使用野生靈芝扶正祛邪,制附子扶陽消癌;對肺郁痰瘀者,添加貓爪草、桃仁,對于脾虛痰濕者,添加葶藶子、白術,對于陰虛痰熱者,添加知母、生地;對于氣陰兩虛者,添加:五味子、西洋參。
實施針刺治療:取穴如下:肺俞穴、膏肓穴、膈俞穴、膽俞穴、豐隆穴,使用陳氏欽針療法治療,取一次性針灸針,在得氣后留針0.5h;膏肓穴、肺俞穴使用韓氏穴位刺激儀治療,1次/天,5次/周,持續用藥3周。
1.3 觀察指標
使用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1.1 版進行評估,分為病情發展、病情穩定、部分緩解、完全緩解,治療有效率=(病情穩定+部分緩解+完全緩解)。隨后,抽取靜脈血,測量血清T細胞亞群,包括NK細胞、CD4+水平、CD3+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分析,計數資料使用%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35例患者,治療有效率是33例(94.29%),其中CR7例,PR15例,SD11例,PD2例。參照組35例患者,治療有效率是25例(71.43%),其中CR4例,PR8例,SD13例,PD10例.研究組治療有效率更高,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x2=6.4368 )。
2.2 血清T細胞亞群比較
研究組治療前NK細胞是(21.32±5.19),CD4+水平是(41.63±5.72),CD3+水平是(68.49±3.38);治療后NK細胞是(16.81±4.23),CD4+水平是(37.85±4.82),CD3+水平是(70.42±2.61)。
參照組治療前NK細胞是(21.31±5.21),CD4+水平是(41.73±5.66),CD3+水平是(68.51±3.47);治療后NK細胞是(20.43±4.28),CD4+水平是(45.95±4.62),CD3+水平是(75.94±2.53)。
研究組治療后NK細胞、CD4+水平、CD3+水平均優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
3 討論
當前,臨床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時常采用外科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化學治療為誒主要治療方式,腫瘤緩解率約為50%。鉑類抗癌藥物分為順鉑、卡鉑,順鉑的化學穩定性較高,且具有較小的藥物不良反應,不存在較差耐藥性,廣泛應用于臨床[2]。依托泊苷是一種細胞周期特異性抗腫瘤藥物,對DNA拓撲異構酶II產生作用,形成藥物-酶-DNA穩定可逆性復合物,繼而阻礙DNA的復制。中醫理論認為,肺癌是以氣血陰陽失衡、正氣虧虛、機體抗病能力下降等為基礎,因多種因素影響,引起宣降失司,肺氣閉郁,氣機不利,津液失布,血行受阻,繼而誘發疾病[3]。因此,肺癌病機特點是虛、熱、淤、痰。這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用中藥治療,以益氣除痰方作為基礎方,辨證施治,藥方組成包括浙貝、生半夏、云苓、山慈菇等,具扶正消瘤、清肺解毒、益氣養陰等功效。針灸可促進氣血循環、開氣、行氣、理氣,腫瘤屬于凝滯性疾病,采用針灸治療,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免疫力,促進恢復[4]。
綜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實施自擬中藥方聯合針灸輔助治療,有助于調節血清T細胞亞群,改善免疫功能,還可提高治療有效率,治療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劉曉劍.中醫扶正抑癌法為治則的中藥方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價值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7,(44):235.
[2]陸寬,張博,竇欣,等.MSCT在含鉑雙藥方案全身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評價中的應用價值[J].腫瘤藥學,2018,8(6):955-959.
作者簡介:陳禹欽,出生年份,1968年7月,性別,男,籍貫,廣東吳川,學歷,在職研究生,單位名稱,深圳妙通堂中醫館,職稱,高級中醫針灸師,研究方向或從事工作,中醫治療疑難病,罕見病,三十多年從事中醫臨床,針藥并用攻克多種疑難病。
深圳妙通堂中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