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現已成為世界電視劇第一生產和播出大國。與此同時,國產電視劇海外傳播的規模數量及地域范圍也在不斷增加,優秀國產電視劇的海外輸送對傳播中國先進文化和增強國家軟實力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如今,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在內容制作、文化共鳴、傳播策略和資本運作等各個方面都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基于國產電視劇海外傳播現狀及別國經驗參考,針對部分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及個人展望。
關鍵詞:國產電視劇;跨文化傳播;海外傳播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7-0037-04
1我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現狀特點及問題分析
1.1總體規模數量及地域范圍不斷增加
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電視劇2015年的出口額為3.77億元,自2008年以來首次超過進口額;在海外出口的地域方面,我國電視劇向東南亞、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出口規模占比相對較大,2015年亞洲地區占總出口額的72%;在傳播內容方面,我國向海外出口的電視劇類型主要是古裝戲和現實題材劇集;在傳播渠道方面,網絡傳播因便捷、免費、交互性強等優勢成為了目前國產電視劇對外傳播的主要端口。
我國電視劇正在不斷加快海外傳播與輸出的步伐,在擴大對歐美國家電視劇出口規模的同時,也通過實施“中非影視合作工程”和“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等項目,擴大向非洲國家的對外出口規模。如今,我國電視劇的出口額在整體電視節目出口總額中占比已經超過了60%。
1.2精品電視劇數量待提升,題材內容與演員素質相輔相成
近年來,“大IP”在國內帶來了大量的話題宣傳點和巨大的資本收益,但我國電視劇在內容制作方面卻產生了創新度低和題材內容同質化等問題,真正的“現象級”電視劇或者說高品質、有內容的電視劇產出數量并未呈現增長的態勢,直接影響了國產電視劇海外傳播的整體數量與質量。
在演員方面,流量明星的過度使用和部分演員的天價片酬,使得國產電視劇品質因制作經費不足和演員演技不過關而下滑。對比《我的前半生》與《甜蜜暴擊》兩部收視率截然相反的上星電視劇:前者憑借優質劇本內容和演員的扎實演技,僅僅開播2天便擁有超40萬的國外新媒體流量,成為了現代題材國產劇的一大黑馬;而后者選取了鹿晗這一頂級流量明星作為男主角,其演技再加上劇本內容等問題,導致國內收視遇冷,海外傳播數據也保持低迷的態勢。
在內容與題材方面,海外觀眾在早年對中國古代歷史題材劇集的關注較多,而近年來古裝劇、宮斗劇、內容不夠扎實的言情劇則漸漸遇冷。海外觀眾更多關注聚焦于當下中國社會的現實主義題材優質作品。2019年,電視劇《小別離》獲得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白玉蘭獎“國際傳播獎”,主演黃磊和海清憑借扎實的演技和口碑同時獲得了“中國電視劇海外推廣大使”的稱號。對照早年間在非洲國家熱播的《媳婦的美好時代》,兩部優質電視劇的海外傳播成果都可以歸因于精準的選題(聚焦于中國社會與家庭問題)、扎實的劇本內容和演員的優質演技。
1.3國產電視劇在不同地區產生“文化折扣”
文化折扣(Cultural Discount)亦稱“文化貼現”,指因文化背景差異,國際市場中的文化產品不被其他地區受眾認同或理解,導致其價值降低,由霍斯金斯(Colin Hoskins)和米盧斯(R·Mirus)首次提出。
我國對外輸出的電視劇大多偏向于歷史題材或現實題材,意在傳播中華文化、展現民族及歷史特色。但是,不同的國家文化和民族文化是隨社會歷史的變遷而逐步形成并發展的,不同的文化與觀念在產生矛盾沖突時,電視劇的海外傳播就易發生遇冷現象。例如《甄嬛傳》這一風靡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現象級官斗劇,卻在美國反響平平。除了過度精剪產生的內容邏輯與連貫性問題,亞洲國家與歐美國家的歷史發展與文化差異是導致文化認同度、興趣度和理解度降低從而產生文化折扣的主要原因。
1.4政策支持力度與各單位主動申報需同步加強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規模的不斷擴大,電視劇的海外傳播作為我國文化出口一大重要方面,政府對其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斷完善。從2009年國務院通過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這一扶持政策,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國產電視劇的海外傳播隨之獲益。但相比其他亞洲國家或部分歐美國家關于電視劇海外出口的扶持政策,我國政府在資金補貼和渠道拓寬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仍有進一步加大的空間。
到2019年,國家已出臺“中國聯合展臺”“走出去內容創作扶持計劃”等多項利好政策,同時運用財政政策為相關企業提供免稅優惠,以激勵優質電視劇創作者的創作,并為相關制作單位提供更多的海外營銷渠道。但由于政策宣傳和推廣普及度不夠等問題,仍有一批企業滿足了相關條件但未利用政策申報項目。時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司司長的馬黎曾在2019年全國電視出口培訓班中指出:“廣電系統被列入‘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年度目錄的企業總體上維持在80家、90家左右,這個總量與全系統1萬多家的企業數量相比,與大量參與海外走出去、在國際市場表現出眾的企業實際數量相比,還是有點不夠。”
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在積極出臺各類激勵政策的同時,相關單位對政策的解讀、學習及合理充分利用的腳步若無法盡快跟進,則難以將政策效用發揮至最大,從而在內容創作、作品制作、營銷渠道等多個維度影響對海外出口路徑的探索與嘗試。
2他國經驗及網絡端合作參考
2.1美國電視劇制作與文化出海特點
在內容制作方面,美國往往以制作電影的方式來制作電視劇,因此美劇常以其精良的制作和緊張刺激、引人入勝的情節取勝。與中國電視劇先拍后播的制作方式不同,美國通常采用制播協作的方式,邊拍邊播,按季播出,以保證其電視劇的質量,并保持與觀眾的互動性。在制作成本投入方面,諸多電視劇的資金投入量與其電影制作的資金投入幾乎持平,大量的資金投入確保了其產品質量。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文化產品出口國,在電視劇的海外出口方面,往往依靠低價優勢和精良制作開拓海外市場。相比中國電視劇的海外出口,美國電視劇在海外出口方面有更優質的劇集內容和、更廣的受眾范圍和更高的文化認可度。
2.2韓國電視劇制作與海外出口特點
韓國電視劇在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和地區都有極高的出口度和收視率。其出口的成功離不開完善的產業政策扶持:韓國實行“鼓勵文化出口”政策及“出口獎”等措施,通過資金支持鼓勵其電視劇向海外輸送,從而激發韓國影視制作團隊的熱情。在制作播出方面,韓國的電視劇主要由KBS、SBS和MBC三大電視臺負責拍攝制作與播出,并采用類似美國的制播協作模式。
此外,韓國電視劇制作方積極把握其他國家的電視劇制作播出模式,適當調整自身制作方式,以促進其海外傳播。以韓劇《太陽的后裔》為例,該劇是KBS電視臺史上第一部“先拍后播”的電視劇,其目的是符合中國廣電總局先審再播的規定,保證電視劇在中國廣電總局的審查時間,從而實現在中韓兩國同時開播。這一舉措保證了韓國電視劇的原版輸出,更是其海外傳播的一大突破。
2.3海外網站合作經驗
美國流媒體巨頭公司奈飛(Netflix)始終以優質內容吸引廣大用戶,在國內各大流媒體視頻依靠廣告為主要收入的早年,奈飛的營收來源則是收費會員。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奈飛的會員人數近1.2億人。在致力于打造原創精品內容、提升現有用戶粘連度的同時,奈飛也在不斷增加除美國本土會員外的海外用戶人數,2017年,奈飛與愛奇藝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電視劇、電影、動漫等不同電視節目門類簽訂內容授權協議,為美國電視劇等電視節目的海外輸出邁出重要步伐。同年,奈飛視頻網購入《白夜追兇》播放權,這也是奈飛首次買下中國網絡電視劇的播放版權。版權購入后,該部國產劇通過奈飛視頻網在全球的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線,實現了有效的電視劇海外傳播與文化輸出。
3對策建議
3.1加強內容創新、提高譯制水平,打造優質出口劇集
電視劇產業作為一大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其發展的關鍵在于通過對受眾喜好的不斷研究,打磨出符合邏輯、擁有戲劇沖突的創新優質劇本內容。觀眾對電視劇品質及演員演技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只有打造出有思想深度、有真情實感和更具國內外文化認同感的劇本內容,才是中國電視劇實現海外傳播發展的長遠之計。
國產電視劇的海外傳播,關鍵一點在于語言翻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隨著我國的對外開放,世界觀眾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好奇及古裝劇集的喜好只增不減。如何在不破壞電視劇意境的同時,將充滿特色古韻的優美臺詞翻譯成便于他國觀眾理解的當地語言,是我國電視劇出口海外的一大難關。對此,必須不斷挖掘、培養了解他國文化的優秀譯制人員,將電視劇語言本土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文化折扣”,增加海外觀眾的文化認可度。
3.2加大資金投入,合理分配制作資本
近年來,影視演員天價片酬的新聞屢見不鮮——諸多耗資上億的大制作電視劇,其主要資金都是用于支付演員的酬勞,而實際用于電視劇本身制作的資金占比少之又少。我國電視劇行業應在政府的行業規范及監管下,限制演員的過高片酬,使資金的使用回歸電視劇制作本身,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我國電視劇的制作成品投入總量與美國電視劇的資金投入相去甚遠。強大的資金投入是劇集制作的基本保障。因此,可借鑒美國的電視劇制作資金投入經驗,切實加大對內容創作和拍攝制作的資金投入,從而提升電視劇制作水準,保證劇集質量,向海外不斷輸送真正擁有“大制作”水平的國產精品劇集。
3.3優化市場細分,因地制宜地尋求海外文化共鳴
根據以往的不同經驗,從《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到《步步驚心》在日本收視火爆,而韓國翻拍劇《步步驚心:麗》卻在當地遇冷,其根本原因便是前文提到的文化差異和文化心理需求。絕非所有講述東方古代文化的電視劇均無法在海外市場脫穎而出,比如2019年的網播劇《長安十二時辰》就在Viki、Amazon和YouTube等多家海外視頻網站上線,同時這也是國產電視劇首次在北美地區的3個平臺同時付費播出。究其原因,在于該部電視劇精準復刻了古代唐朝的歷史風貌,引起了海外觀眾對中國古文化的認同與共鳴。
因此,對于我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需要在保證全球化的整體格局的基礎上,通過不斷了解各國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和歷史風俗等,把握各國觀眾的口味差異與心理選擇,完善市場細分,以確保劇集的文化價值認同感,有針對性、分門別類地進行國產電視劇的精準海外輸送。
3.4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嘗試轉變制作模式
我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出口從總體而言需堅持以市場為主、宏觀調控為輔的主要策略。政府對媒介自由度的把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產電視劇的海外傳播。我國在電視劇海外傳播的政策扶持方面,可參考韓國的相關扶持政策,給予電視劇制作方一定的資金獎勵以扶持電視劇制作,從而不斷激發電視劇制作人員的創作活力和制作熱情。
與此同時,政府可通過國際合作,參考《太陽的后裔》這一成功案例,為電視劇制作方及影視公司搭建各類平臺,并嘗試將個別海外出口劇集由傳統的先拍后播模式轉換為邊拍邊播模式,調整審片制度,增強與觀眾的互動性,學習借鑒其他國家電視劇的制作播出模式,以求突破。
3.5跨平臺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在“互聯網+”背景下,視頻網站中的欄目設置、節目時長、傳播速度和受眾范圍等相比傳統媒體有更大的文化傳播優勢。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額投資的大型國有獨資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傳媒公司之一,在歐、亞、美、非等世界各地與不同國家開展戰略合作,在傳統媒體領域開辦“中國劇場”等固定的電視劇頻道與欄目。在未來,傳統的國有企業可嘗試與各類民營企業的流媒體視頻平臺合作,在資源互通與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向海外流媒體視頻網站出口國產電視劇版權。
此外,傳統國有企業、國內視頻網站和海外視頻網站可嘗試三方合作,投資、拍攝與發行精品電視劇內容,海內外一體化的聯合制作將從內容層面打破中西方文化壁壘,加上制作團隊、制作經驗和平臺渠道等多重優勢,探索互聯網時代下的文化出海新路徑。
4結語
在跨文化視閾下,中國電視劇的海外傳播發展,在內容制作、資本投入和傳播策略等方面都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未來,我國需從電視劇制作的產業鏈整體人手,不斷了解國際趨勢和各國對中華文化的價值認同度,從而根據實際情況、借鑒他國優秀經驗,在不斷提高自身電視劇內容與制作品質的基礎上,加強優質劇集的海外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實現文化出海。
作者簡介:劉佳媛(1999-),女,上海人,本科,研究方向:文化創意產業,媒介融合,跨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