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沁怡 厲群 劉婷婷



摘要:近年來,在室內餐飲空間合理地運用植物景觀設計,可以較好地發揮出空間的自身優勢。本文以鱗美影樂楊柳湖風景區垂釣中心餐飲空間為例,運用目前市面上比較完善的和適用范圍較廣的實現方式進行篩選,力求讓室內植物設計成為更多人口中的常見名詞。
關鍵詞:植物;室內;生態;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17-0094-04
0緒論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室內的生態環境,植物造景在室內造景中作為必不可少的手段得到了廣泛運用。本文將結合室內設計的基本原理及相關的人體工程學規定,把合適的室內植物用最好的呈現手法展示出來,改變單一、冷漠的建筑環境,建造可以慰藉人心、溫暖舒適的空間,使其和人的情緒相互吸引,深切地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讓人的心靈得到撫慰。
1餐飲空間中植物景觀的應用
1.1餐飲空間中植物景觀的應用原則
在餐飲空間中運用植物景觀,要注意整個餐欽空間各功能的完整性。在布局設計的過程中,要兼顧餐飲空間的使用的便捷性和實用性。利用一些獨特的植物造景,可以體現該地域文化的空間內涵。當然,不僅要考慮空間功能,植物景觀的應用還要符合“3R(減少原料、重新利用和物品回收)原則”。
1.2商業鏈下的餐飲行業
目前我國旅游產業蓬勃發展,而它們大多都與文化產業相關。若要更好地體現餐飲空間的內在價值,就要融入當地的歷史文化。不能將餐飲空間作為純粹的銷售空間,要重視對民俗、風俗、地方文化的發掘,使餐廳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品位和強烈的地域特色。另外,要讓受眾主動關注傳播主體,并樂在其中,主動接收信息,餐廳必須具備吸引力。
2室內設計中植物景觀的應用
2.1設計思路
現代餐飲空間設計大多具有文化性,這次餐廳的設計理念就是在簡潔硬朗的工業風氛圍中體現自然的活力與歷史的沉淀。要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本次餐飲空間室內植物景觀的設計嘗試把自然植物的朝氣原汁原味地展現出來,第一要考慮人在其中的舒適度,第二要從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既要在保證餐飲空間使用功能完整的基礎上加入植物景觀,還要在此基礎上創造綠色生態環境,發揮植物景觀凈化空氣、增濕降溫、改善氣候、維持室內環境良性循環的作用。
整個空間可以劃分為幾個功能區,即整體的用餐區域劃分為快餐飲品區、半開放用餐區和包廂式接待區。
2.2整體色調
整體空間色調選用了很穩重的幾種顏色,即青灰色、紅褐色、原木色和白色。原始結構和肌理不斷散發著狂野不羈但又冷酷穩重的氣息,黑色、紅褐色的鐵制、鋼制線條勾勒出硬朗的空間線條。墻體被大面積的本色青灰色磚墻的局部幾何線條分割,搭配白色乳膠漆處理的磚墻,在一定程度上,能給顧客提供一個更為舒適的就餐環境。
2.3植物覆蓋區域
在前臺空間建立了一個小型臺池,植物的排列形式分三層,高層植物選用意寓很好的圓葉福祿桐,依次向下是中景植物紅豆杉區域。紅豆杉的果實是暖紅色的,這也是前臺區域調動情感的設計點。還用仙客來的淡淡香味對開放式餐飲空間與前臺咨詢空間進行了氣味劃分。墻面的部分借鑒中式山峰的造型,設計了一個鐵藝網架,考慮到低景處的植物虎耳草攀爬能力不錯,后期可將長勢往網架上牽,制造一款有活力的店名招牌。同時,結合整個前臺區域的動線,在動線上空排列常春藤掛架,用植物的枝條實現了一個功能區的隱藏分割。這種動態優美的線型結構塑造了優美的視覺景觀。
在餐飲空間的用餐區域可以看到,在開放式餐廳中心圓形的共享圓桌下,有可以布置壘土植物景觀的卡槽,桌面同時也設有分隔式的臺上植物卡槽。顧客整個身心都可以沉浸在植物景觀中,與大自然更好地接觸。圓桌的臺上、臺下都有綠植包裹,中間的立柱也可以幫助植物更好地生長。立柱與鋼制置物架之間有間隙,鋼制置物架中間設立無玻璃的鏤空區域,足夠爬藤類植物有各種界面伸展開來(如圖1)。
考慮到水培類植物會使空氣中的濕度升高,墻面上設計的水培管道會給墻面帶來一些潮氣化反應,所以在水泥鋪蓋之前會刷上適量的防水漆,以便后期進行養護。在餐廳的北立面,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可以調動顧客的情緒,讓顧客置身其中,卻不覺得壓抑。讓顧客身處于室內環境卻擁有更優的體驗感,使顧客的內心舒適,產生更多的情感。
在植物選擇上,除了選擇了一些易于室內環境種植的觀賞性植物外,還添加了一塊室外的蔬菜培育基地。顧客可以在應季蔬菜成熟時有序采摘,在室外清洗區清理完畢,之后進入餐廳,進行后期加工。采摘的過程不僅可以給顧客帶來完整的視覺刺激,更也可以令顧客獲得多重體驗感,更好地發揮餐廳的功能作用。在不同的時節,蔬菜的種類也會發生變化,從而吸引顧客長期持續地消費。此外還可以培育本地特有的蔬菜,把植物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產業鏈融合起來,形成一種商業鏈和文化鏈的大融合。大人們可以帶孩子們體驗實踐,而年紀稍長一些顧客則可以來回憶過去。只有在舒適的環境中,兒童才會放下戒備,才會慢慢對環境進行探索與思考,才會慢慢成長,從而將飯桌文化轉變為一種教育文化。(如圖2、圖3)
2.4植物結合云錦圖案
在植物的展現形式上,可以結合目前比較熱門的一種壘土栽種技術進行展現,把壘土技術和南京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到一起,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同時為當地文化的宣傳作出巨大貢獻。根據設計宗旨,在運用植物的同時,還要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墻面壘土模塊和南京的云錦造型結合,用傳統手工藝傳承民族文化,可以讓整個餐飲空間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特點。這是一種思想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時代精神的反映。
3結語
本次設計采用了大量專業化和技術化的栽培方式,其中的壘土培育技術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但目前還處于實踐運用的狀態。希望相關人士可以通過本文的闡述,結合室內植物景觀應用的多種形式,進行不斷的摸索與探究,發現更加合理、得當的室內植物造景策略。而這種觸手可及的自然生物的益處,是很多合成材料不具備的。雖然相關研究較為困難,但必須為之努力,這是實現人體系統熵減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途徑,其重要性將在不久的將來逐漸顯現出來。創造一個綠色環保、生態健康的生活空間,也是人們一直以來的期待和向往。
作者簡介:徐沁怡(2000-),女,江蘇無錫人,南京林業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藝術、室內設計、藝術設計等。
厲群(1968-),男,浙江東陽人,本科,高級工程師,高級工藝美術師,講師,國家二級建造師,國家BIM工程師(戰略規劃師),南京林業大學專任教師,南京超凡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研究方向:美術學、環境藝術、藝術設計、博物館學、城鄉發展與建設、建筑裝飾設計與施工管理等。
劉婷婷(1998-),女,江蘇鹽城人,本科,研究方向:室內設計、環境藝術、陳列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