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利滿 郭亞新 張韓 杜一品

摘要:目的?探討心內科住院慢性心衰(CHF)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為制定適宜的應對護理措施提供指導與借鑒。方法?篩選出本院心內科在2019/1-2020/1期間接收的50例CHF患者,調查分析以上患者的心理狀況,然后將其化分成兩組:正常組(17例)和焦慮/抑郁組(33例),然后對比兩組的相關調查指標的差異性。結果?對CHF患者心理狀態造成影響的因素比較多,例如:學歷文化、經濟能力、心功能評級、CHF常規知識了解程度等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于心內科住院CHF患者來說,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需要積極接受臨床健康宣教與心理干預,并在家屬及社會等支持下不斷調整心理狀態,由此能夠與臨床治療相同步,能夠幫助患者逐漸緩解不良心理情緒,增強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心內科;慢性心衰;心理狀況;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5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156-02
引言:CHF的好發群體以中老年人為主,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心內科疾病,通常會兼有一些復雜的并發癥,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目前,在我國老齡化趨勢愈發嚴峻的背景下,CHF的患病率在持續提升,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后需要終身用藥及長期護理,因為病情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所以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心態,這會間接性地導致病情加重,進一步引起死亡率的大大提升。所以,為了分析心內科住院CHF患者的心理狀態,本文篩選出50例相關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展開臨床研究及分析。
一、對象及研究方法
(一)常規資料
篩選出本院心內科在2019/1-2020/1期間接收的50例CHF患者,均接受臨床檢查且已確診滿足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編制的《CHF診治指導》的具體要求,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范圍在59-78歲之間,年齡均值是(67.01±3.05)歲;原發病:20例、肺源性心臟病13例、高血壓心臟病11例、風濕性心臟病6例。所有患者均了解以上研究內容,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剔除合并精神異常者、意識障礙者、社交困難者,確保以下調查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二)研究方法
經過整理相關資料文獻,通過編制調查問卷等方式對以上患者展開調查分析,其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到:患者的常規資料、文化水平、經濟能力、原發病、心功能評級、CHF常規治療了解程度等,然后利用SAS與SDS量表對其心理狀況進行分析[1]。結合調查結果和標準分界值的大小進行判斷,如果SAS和SDS任意其中一個指標分值不低于50分,那么說明患者具有焦慮或抑郁等負面心理;如果SAS 和SDS的兩個分值<50分,那么說明其心理狀況是正常的。然后對患者分組,正常組(17例)和焦慮/抑郁組(33例)。
(三)指標分析
對比兩組相關調查指標的差異性。
(四)數據整理及分析
通過SPSS25.0軟件對以上數據展開研究,其中,t代表著計量數據,給予()闡釋;x2代表著計數數據,給予(n,%)闡釋。若P<0.05,則說明差異存在統計學優勢。
二、結果
(一)分析所有CHF患者的心理狀況
在這50例患者中,SAS均值是(56.12±5.02)分,SDS均值是(53.04±5.17)分。其中,焦慮/抑郁組是33例,其占比是66.00%;正常組是17例,其占比是34.00%。
(二)對CHF患者心理狀況影響因素展開統計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對心內科住院CHF患者的心理狀況造成影響的相關因素比較復雜,其中,性別、年齡、原發病等差異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而,學歷文化、經濟能力、心功能評級、CHF常規知識了解程度等對比差異顯著(P<0.05)。其數據分析如表1介紹。
三、討論
通過分析以上50例心內科住院CHF患者的心理狀態能夠發現:,焦慮/抑郁組是33例,其占比是66.00%;正常組是17例,其占比是34%,由此來看,對于這一類群體來說,大部分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負性心理問題。這與相關招麗冰[2]等學者的研究結論是箱體的,這也間接性地說明例醫護人員在對患者實施臨床治療及護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并對其實施專業的臨床護理指導與干預,由此能夠達到“以患者為本”的目的。并且,根據以上研究結果能夠看出:患者的學歷文化、經濟能力、心功能評級、CHF常規知識了解程度等因素是影響CHF患者心理狀況的關鍵要素,其差異對比明顯(P<0.05)。但是患者的年齡、性別、原發疾病等則是不相干因素,能夠給予忽視。探究其原因。筆者指出:對于學歷文化比較高的病患來說,通常能夠對自身疾病有一個更全面地把握與了解,由此能夠逐步增強心理情緒,促使自身的自信心不斷增強,由此能夠達到自我減壓等目的;由于CHF是一種慢性病,其治療周期長,很多患者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及救濟壓力,假若CHF患者的經濟水平比較低的話,那么通常會在經濟壓力等影響下而出現一些失落感、無助感等,進而出現悲觀、抑郁等一些負性心理。另外,對于患者的心功能評級而言,如果評級比較高的話,那么說明患者的病情是比較嚴重的,具有較高的反復發作概率,且病情呈現出漸進性加重等特點。對此,患者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例如:恐懼、擔憂、焦慮、抑郁等。那么在分析CHF常規知識了解程度的時候,對于一些了解程度不高的病患而言,由于病情長期反復發作,且較難治愈,所以,在長時間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可能會逐漸喪失自信心,乃至會出現失落、悲觀等心理,更有甚者會拒絕臨床治療,這也進一步導致患者出現恐慌、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的病情不斷加重[3]。
總之,心內科住院CHF患者在接受臨床護理期間,護理人員一定要針對常見的影響患者心理狀態的相關因素進行科學調整與防護,然后對患者實施個性化、針對性的臨床護理服務。鞭策患者不斷地學習疾病知識,同時還需要利用查房交流、小組商討等不同的活動中為患者說明與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促使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不斷提升,并使患者真正掌握CHF疾病的誘發原因及治療原則,并對患者疾病的進展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由此能夠幫助患者逐步調整心態,進而增強自信心。針對一些負性情緒比較嚴重的病患,一定要積極巡視與交流,耐心地與患者進行對話,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心理支持,確保患者的心態更積極、更樂觀,為間接增強臨床療效做鋪墊。
參考文獻
[1]徐曉婷.早期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0,v.37(03):34-35.
[2]招麗冰.綜合護理對慢性心衰患者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004(048):P.158-158.
[3]李蕾蕾.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復護理對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狀況及遵醫行為依從性的影響[J].健康必讀,2019,000(004):177.
注:2018年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共建項目,項目名稱:左卡尼汀對腎功能不全患者應用造影劑腎功能不全的保護作用,編號:2018020315。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開封?4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