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擁軍 盧林濤 宋揚
摘 要:奧運遺產包含可持續發展、積極影響、兼容并包的多元意蘊,是奧運人文價值的集中體現。奧運文獻遺產的人文價值具有二維屬性:一是奧運文獻遺產本身作為一種奧運遺產的內容維度的人文價值;二是奧運文獻遺產作為其他類型遺產承載物所體現的載體維度的人文價值。實現奧運文獻遺產的人文價值,應樹立共享、開放理念,拓展開放利用途徑,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整合社會各界力量,以推進奧運文獻遺產的開放利用。
關鍵詞:奧運 奧運遺產 奧運文獻遺產 人文價值
中圖分類號 G811.21 文獻標識碼 A 收稿日期 2019-11-08
Abstract Olympic heritage contains diverse meaning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sitive influence and inclusiveness, which is a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the Olympic humanistic value.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Olympic documentary heritage has two-dimension attributes: firstly,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Olympic documentary heritage itself as a content dimension of Olympic heritage; the second is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Olympic documentary heritage as the carrier dimension of other types of heritage. To realize the humanistic value of Olympic documentary heritage,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haring and opening up, expand the way of open utilization, and us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ntegrate forces from all field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open utilization of Olympic documentary heritage.
Keyword Olympics; Olympic heritage; Olympic documentary heritage; humanistic value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就是一部高揚人文價值、彰顯文明之光的宏偉歷史。人文價值,即關于“人”和“文”的價值,核心是“人”,落腳點是“文”,可理解為關于“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主體性、“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認知體系。人文價值一直以來都是奧林匹克運動不變的重要內核之一。古希臘璀璨的人文主義成就奠定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人文價值的根基。而自1894年成立國際奧委會(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1896年在希臘舉辦首屆現代奧運會以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120余年正是人類步入現代文明社會的120余年,和平、友愛、拼搏的人文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體現,“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不斷煥發新的光彩。如孫葆麗所言:“奧林匹克運動崇高的目標和其實現目標的手段,使它具有鮮明而獨特的人文價值。這種人文價值體現在個體、國內社會和國際社會三個層面上,表現為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和促進世界和平的基本價值取向。”[1]
2015年,IOC修訂的《奧林匹克憲章》(Olympic Charter)第14條規定:“IOC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奧運會為舉辦城市和國家帶來正面積極的遺產。”[2]奧運文獻遺產作為一類重要的奧運遺產,在記錄奧運歷史、傳承社會記憶等方面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人文價值,值得人們充分關注和重視。
一、奧運遺產和奧運文獻遺產的內涵
1.奧運遺產的內涵。2015年,IOC發布的《奧運遺產指南》(Olympic Games Guide on Olympic Legacy)將“奧運遺產”界定為“奧運會能夠帶給舉辦城市和地區的、有形和無形的、具有長期效益而非短期現實影響的后奧運效應?!盵3]2017年,ICO《遺產戰略計劃》(Legacy Strategic Approach)認為:“奧運遺產是一種愿景的產物。它涵蓋了通過舉辦奧運會所產生的那些對人類、城市和奧林匹克運動具有長期效益的有形遺產和無形遺產。”該計劃將奧運遺產的范圍界定為七個方面:有組織的體育運動的發展,通過體育運動促進社會建設,人的技能、網絡與創新,文化產品與創意產品開發,城市發展,環境改善,經濟發展[4]。在這一關于奧運遺產的官方定義中,無形奧運遺產被置于更為重要的位置。
一般認為,有形奧運遺產包括奧運會徽、吉祥物、獎牌、奧運場館、基礎設施、建筑景觀等;無形奧運遺產包括精神風貌、文明程度、國民素質、國家形象、舉辦經驗、集體記憶等。有形奧運遺產可直觀外化呈現,而無形奧運遺產則較難直接具象體現。無形奧運遺產需要依靠特定的承載物才能為人所感知。如“和”這一中華文化的重要理念顯然難以在北京奧運會有形遺產中直觀地呈現出來。但是,通過盛大的、富有中國文化元素的開幕式,透過展現中華文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擊鼓、聲樂表演,再借以“我和你”這一倡導地球村理念的主題曲,和諧大同成為整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最為鮮明的底色之一,北京奧運會“和”的理念由此得以體現并借由媒介傳播至全球。無形奧運遺產的核心是其深層內涵的人文價值。要充分體現無形奧運遺產一般需要借助一些能彰顯其人文價值的承載物。在某種意義上,這類承載物既反映著某些奧運遺產的人文價值,其本身也是一種承載奧運信息、傳承奧運文化的奧運遺產。奧運文獻遺產即是一類這樣的承載物。
2.奧運文獻遺產的內涵。文獻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錄在一定載體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即“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5],如文件、檔案、圖書、報紙、期刊、資料和部分文物等。奧運文獻遺產可理解為“奧運遺產+文獻”,是指在申辦、籌辦、舉辦奧運會過程中以及賽后,與奧運會有關的各種組織、機構和個人產生的數量驚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獻。這些文獻匯集起來,形成文獻資源,留傳下來即是文獻遺產[6]。簡言之,奧運文獻遺產是奧運全周期中留存下來的一切記錄奧運相關知識、信息的載體。例如,申辦階段申辦城市提交的申請書、IOC對申辦城市做出的評估報告,籌辦階段奧組委和相關部門各種活動中形成的的計劃、方案、總結、備忘錄,舉辦階段各項賽事活動產生的工作手冊、運動員花名冊、比賽成績單,賽后反映奧運會各項工作開展成效的評估報告、參與者撰寫的回憶錄,還有貫穿奧運會始終的與奧運相關的各種紀念品、圖書、宣傳手冊和新聞報道,等等。
奧運文獻遺產中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奧運檔案。檔案是“社會組織或個人在以往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確定的原始記錄作用的固化信息”[7]。奧運檔案是奧運全周期的原始記錄,最為本真地體現著奧運所能孕育的人文價值,具有其他類型文獻遺產難以比擬的憑證作用和參考價值。2002年,洛桑奧林匹克遺產大會即專門將“檔案遺產”提升到與運動遺產、經濟與旅游遺產、文化與政策遺產的同等地位[8]。2019年北京冬奧組委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確定了七大方面的遺產目標與35個領域的重點任務。其中,“檔案管理”被列入“文化”方面的重點任務[9]。文獻尤其是檔案是最為廣泛運用和持久留存的記錄載體,其他奧運遺產都可通過各類記錄文本間接地將其基本要素反映于其中。奧運會文獻遺產真實地反映了整個奧運會活動的經過、結果,是奧運會舉辦城市、國家乃至全人類珍貴的文化財富和知識寶庫。
二、奧運文獻遺產的人文價值
1.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的內涵。價值強調的是一種效用屬性。人文價值是指關于人文主義、人本主義的效用特性。奧林匹克運動全面、深刻地體現著人文價值。從彰顯公平公正的賽程設置、體現便利性原則的場館建設再到充盈激情奮進的賽事活動,“人”這一主體被前所未有地放置在了體育運動的中心,公正、平等、民主等價值觀在奧林匹克運動發展過程中不斷被彰顯。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最為重大的意義和最為重要的經驗,就是彰顯了以人為本、和而不同的核心價值,使之超越具體的國家、民族、種族、宗教和文化形態,最大限度地促進人類的相遇、共識和信任。對優雅、尊嚴、卓越、自我突破和全面發展的追求,是社會主義理想、科學發展觀和奧林匹克精神對“人本”的共同理解和奉持;對平等、開放、多樣、包容與和諧的追求,既是中國文化一以貫之的精神,也是當下所謂現代、后現代社會東西方應當協力建設的意義世界[10]。
探尋奧運人文價值的關鍵即在于挖掘各類與奧運相關的事物在發展演進過程中所彰顯出的對“人”的關注和重視。奧運遺產特別是奧運文獻遺產即是這種奧運人文價值的集中體現。過去,人們更多地關注有形的場館建筑、體育設施、市政設計、城市景觀、旅游開發等相關事物、活動中人文價值的體現,例如,城市建筑中的人性化設計,體育設施對殘疾人參與運動的考慮,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等。現在,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基于奧運會實現的無形的思想創新、文化特色、健康理念、志愿服務、全球聲譽、舉辦經驗、民族自豪感、世界融入感和奧運全周期過程中的集體記憶等,而這些往往都可以通過各類文獻,如檔案、圖書、報刊等記載、傳播。借助文獻,公眾可以更具象地感知奧運遺產蘊含的人文價值。
奧運文獻遺產的人文價值具體體現于歷史記錄、科學研究、工作參考和集體記憶等方面。歷史記錄價值,即奧運文獻遺產真實記錄了與奧運會相關的事件、人物的歷史,是體育、社會、文化、城市等方面的珍貴史料??茖W研究價值,即奧運文獻遺產可為研究體育產業發展、城市與區域發展、大型集體活動組織、青少年教育、環境保護、文化傳播理論提供重要的素材。工作參考價值,例如北京奧組委形成的各種工作方案,作為檔案被歸檔移交保存于北京市檔案館,為后來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南京青奧會等大型國際性賽事活動籌辦、舉辦提供了直接的經驗借鑒[11]。集體記憶價值,即奧運文獻遺產是記錄、保存、傳播奧運會舉辦城市和國家民眾關于奧運盛會美好記憶的載體和媒介。例如,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群眾游行的“圓夢奧運”方陣,展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火炬、吉祥物以及各種圖片、視頻,讓全體國人重溫了北京奧運記憶。這一記憶已經成為激發中華民族自豪感、激勵中國人民繼續奮斗的精神動力。總之,奧運文獻遺產因其文獻記錄載體的內容豐富性、范圍廣泛性、利用便捷性和在宏大歷史敘事背景下的“書寫”特性,相較于其他類型奧運遺產,其人文價值更為內斂、深沉和持久。
2.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的二維屬性。奧運文獻遺產的人文價值可理解為對構建人文社會的積極性。人文社會亦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總的來說,人文社會就是關注人、重視人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也就自然而然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的融合發展,因此人文社會應當是對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社會形態的一種總稱。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所體現的對構建人文社會的積極性就可進一步理解為對構建這樣一種社會的正向推動作用。例如,如何發揮奧運文獻遺產的經濟價值,如何通過奧運文獻遺產的共享開放推動政務信息共享開放工作,如何利用奧運文獻遺產文本內容創造奧運文化作品,等等;以及充分發揮奧運文獻遺產在歷史記錄、科學研究、工作參考和集體記憶等方面的價值。
具體理解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可從“內容”和“載體”兩個維度加以思考,即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的二維屬性。
內容維度是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的基本維度。奧運文獻遺產所記錄的關于奧運盛會的點點滴滴,本就是最為珍貴的一類文化財富,其內容反映的就是奧林匹克運動對人文社會全面、深度的推動作用。內容維度的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的核心就是形成了奧運促進人文社會發展的“記憶全景”。在社會記憶、文化記憶理論看來,人們可能借助各種外化的媒介感知孕育其中的歷史文化,實現與過往記憶的現時互動。在這種意義上,記憶媒介便扮演了串聯過去與現在的中介作用。檔案、圖書、報刊等文獻因其相對鮮明的結構化特色和易于感知的表達優勢而成為一類重要的記憶媒介。“我們記憶什么與我們如何記憶是直接相關的,即記憶的內容和記憶的載體、媒介和技術方式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包括檔案在內的文獻記錄是被普遍認可的一種記憶形式?!盵12]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也說:“歷史是上千年集體記憶的證明,這個記憶依賴于物質的文獻以重新獲得對自己過去事情的新鮮感?!盵13]奧運文獻遺產就為我們提供了記憶的可能,通過文獻去描述、還原奧運全周期,形成奧運記憶。
在內容維度之上,奧運文獻遺產還有載體維度的人文價值。除了將奧運文獻遺產本身視為一種奧運遺產外,奧運文獻遺產還發揮的另一大作用即是“記錄遺產的遺產”,在某種意義上,奧運文獻遺產因可通過文獻記錄的形式表達所有奧運相關事物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可認為奧運文獻遺產是具有最為豐富內涵的奧運遺產。但與之而來的問題便是與奧運相關的事物數量浩如煙海、內容龐雜繁復,奧運遺產始終只能是奧運相關事物的“一部分”,是最能反映奧林匹克運動發展、最能體現奧林匹克精神的那一部分。從奧運相關事物到奧運遺產再轉化為文獻化表達的奧運文獻遺產,其是一個選擇過程,即奧運文獻遺產的形成是能動建構的結果,是一種社會性的建檔行為。正如檔案學者所言:“檔案館對社會記憶予以選擇性保存”“檔案工作是建構社會記憶的受控選擇機制”[14]。文獻本質上是一種記錄產物,記錄作為一種敘事手段,其“被建構”的色彩較之其他載體更為鮮明,被“遺忘”的是多數,被留存的始終是少數,問題的關鍵就在于“遺忘”或留存的標準是什么?筆者認為,人文價值就是確定能否轉化為奧運文獻遺產的核心價值尺度,即是要認識到哪些奧運事物對構建人文社會有積極作用,需要進行文獻化表達,如建檔、立著等從而轉化為奧運文獻遺產。
總之,奧運會文獻遺產是奧運會無形遺產發揮作用不可或缺的載體,是聯系奧運會有形遺產和無形遺產的紐帶,是溝通奧運會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橋梁[15]。
三、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的實現
實現奧運文獻遺產的人文價值,實質即是要推進奧運文獻遺產的開發利用。而奧運文獻遺產開發利用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應從以下方面突破。
1.樹立共享、開放理念。針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綠色、共享、開放、廉潔”四個辦奧理念。其中,共享辦奧就是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辦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加快冰雪運動發展和普及,使廣大人民群眾受益;開放辦奧就是借鑒北京奧運會和其他國家辦賽經驗,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加強中外體育交流,推動東西文明交融,展示中國良好形象[16]。共享、開放是辦奧的根本遵循,也是奧運文獻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根本遵循,共享、開放的辦奧理念更是直接而生動地體現了非凡的奧運人文價值。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圓滿舉辦之后,北京市檔案館共接收奧運紙質檔案25萬卷,照片檔案38.4萬張(含數碼照片),錄音錄像檔案1.3萬盤(張),電影膠片79盤,各類系統數據、電子文件1TB,實物1.5萬件,資料1萬冊[17],這些檔案可謂一個內容豐富、價值巨大的歷史和知識寶庫。但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和落后制度限制,目前,這些北京奧運檔案只限官方機構利用,而尚未向社會公眾開放,沒有充分發揮其價值。因而,實現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首先要求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各類奧運文獻收藏機構樹立共享、開放理念,讓社會民眾共同享有奧運文獻,有途徑、有條件共同參與奧運文獻的保護與傳承,能免費、便捷地共享利用奧運文獻。這樣,才能使奧運文獻遺產真正惠及人民、澤及后代。
2.拓展開發利用途徑。相較于賽事場館等在奧運后仍長期使用的有形奧運遺產,在后奧運時代,奧運文獻遺產的直接現實效用相對較小。如何提升奧運文獻遺產的“曝光度”和“使用率”是彰顯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的要義。
實際上在《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中已明確地提出了奧運文獻遺產開發的基本途徑——籌辦知識轉移(Transfer of Knowledge,TOK)和檔案管理。TOK是指“科學規范收集、整理、留存與運用好北京冬奧會籌辦信息與知識遺產,總結各業務領域辦賽經驗,建設冬奧博物館,研究設立奧林匹克學院,做好知識傳承與轉移,為未來中國大型賽事和奧運會籌辦提供寶貴的智力財富”;“檔案管理”是指“通過籌辦工作,科學收集、整理、歸納和留存好北京冬奧會文字檔案和實物檔案,形成豐厚完整的文字和實物檔案遺產,充分發揮其賽后利用、傳承和借鑒作用?!币訲OK為主體的“奧運知識管理”(OGKM)是國際奧委會的指定項目,要求每一屆奧運會組委會在辦完奧運會后按照清單內容把相關的程序文件(如流程、規范、制度)、形成的辦賽經驗、實物(獎牌、火炬)等提交給國際奧委會,以供下屆奧運會舉辦城市參考和學習[18]。因此,記載辦賽經驗的各類奧運文獻遺產在知識和經驗的傳承中深度體現了普惠、友好、互助等價值,實現了人文價值的傳承。TOK涉及的文獻遺產是經過選擇的部分文獻,是國際奧委會“規定動作”;而檔案管理所涉及的文獻遺產則是奧運會的全程記載,即留存關于奧運會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實物檔案,形成完整的檔案遺產,充分發揮賽后借鑒、利用和傳承作用,持續發揮奧運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深度體現奧運文獻遺產給全社會帶來的長效、深厚的人文價值。
除上述的籌辦知識轉移和檔案管理兩類基本途徑外,更廣范圍層面的社會化傳播是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實現的關鍵舉措。例如,實施“奧運記憶”工程,構建專題性奧運數字資源庫;加強奧運檔案編研工作,圍繞奧運人物、事件、比賽等推出更多奧運主題的文獻匯編和專題研究成果;基于奧運文獻遺產,開發內含奧運人文價值元素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尋訪奧運工程建設者的奮斗歷程、挖掘奧運參賽者的拼搏故事,形成勵志教育作品;基于各類奧運文獻,深度挖掘奧運文化,開發各類奧運文創產品,如明信片、書簽、帆布袋等。
3.利用先進信息技術。信息時代,除了常規的提供查閱、編輯出版、文創開發等手段,為更好地實現奧運文獻遺產的人文價值就必須充分運用新興信息技術,更大范圍、更為便捷地實現奧運文獻遺產的共享和開放。建議基于各類奧運文獻遺產,利用數字手段可視化呈現奧運盛況,并構建永續利用的奧運記憶數字資源庫,提供長期的在線免費開放利用,促進奧運國家記憶的形成和發展,深度體現奧運文獻遺產推動建構社會記憶的人文價值。如新華社基于歷史資料,建立了包含歷屆奧運會舉辦地及各項目成績信息的反映百年奧運項目全覽的數據庫,并做到了可視化呈現[19]。網易、搜狐等媒體也利用奧運歷史資料構建了包含運動員、運動隊、項目、場館等豐富要素的奧運資料庫,供社會公眾在線瀏覽[20][21]。
4.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奧運文獻遺產來源廣泛、形式多樣,要真正實現奧運文獻遺產的人文價值就必須充實開發利用力量,讓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能從社會中更好地被挖掘出來,能在社會中更好地被體現出來。要鼓勵高校、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參與奧運文獻遺產形成、收集、利用乃至編研的全過程,形成全社會開發利用奧運文獻遺產的良好氛圍,讓奧運文獻遺產的人文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英國是奧運遺產研究的先行國家之一,倫敦大學學院、曼徹斯特城市大學、拉夫堡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已發表了相當數量的關于奧運遺產的研究文章,并且普遍關注的是體育與人的關系,探索奧運如何與體育發展、城市規劃、環境治理、市政形象等議題交互融合,如奧運遺產對英國國民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等[22]。近年來,也可看到有民間人士收藏奧運會開閉幕式媒體手冊等奧運文獻遺產,民間體育收藏文化不斷發展。
四、結語
人文價值是具有全球認同感的、人類所共同認可和感知的社會價值。彰顯人類體育之美、競爭之美的奧林匹克運動正是這樣一類偉大的全球性的人文價值實踐,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文價值始終是全體人類最為珍貴的普世認同之一。奧運遺產是奧運人文價值的集中體現。奧運文獻遺產作為一類極為重要的奧運遺產,其既“記錄”著各類奧運遺產凸顯出的奧運人文價值,其本身的形成與發展也深刻體現著豐富的人文價值。
活態傳承是實現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的關鍵。要充分認識到奧運文獻遺產所內蘊的二維人文價值,將奧運文獻遺產人文價值放置在奧運文獻遺產乃至奧運遺產整體中加以考量,將奧運文獻遺產投射在人文主義的宏大背景中加以審視,真正實現奧運文獻遺產和奧運人文價值的交相輝映。
參考文獻
[1] 孫葆麗.奧林匹克運動人文價值的歷史演變[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5.
[2]IOC:Olympic Charters.[EB/OL][2019-10-10].https://www.olympic.org/olympic-studies-centre/collections/official-publications/olym-pic-charters.
[3][8] 徐擁軍,閆靜.“奧運遺產”的內涵演變、理性認知與現實意義[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3):15-19,34.
[4]IOC:Olympic Legacy.[EB/OL][2019-10-10]. https://www.olympic.org/-/media/Document%20Library/OlympicOrg/Documents/Oly-mpic-Legacy/IOC_Legacy_Strategy_Full_version.pdf?la=en&hash=0BCD9D4723539CDC8495FE1AE6AC562BCBDAF316.
[5] GB 3792.1-83文獻著錄總則[S].
[6] 徐擁軍.北京奧運會文獻遺產的保護與傳承[J].中國檔案,2008(1):32-33.
[7]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6.
[9] 北京冬奧組委官網:《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產戰略計劃》正式發布[EB/OL][2019-10-10].https://www.beijing2022.cn/a/20190219/009160.htm.
[10] 馮惠玲.北京奧運的人文價值[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11] 據本課題組調研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資料整理.
[12] 蔡娜.重大事件檔案管理機制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1.
[13] 米歇爾·???知識考古學[M].謝強,馬月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6.
[14] 徐擁軍.檔案記憶觀:基于社會學與檔案學的雙向審視[J].求索,2017(7):159-166.
[15] 徐擁軍,閆靜.“奧運遺產”的內涵演變、理性認知與現實意義[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3):15-19,34.
[16] 新華社:習近平對辦好北京冬奧會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9-10-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24/c_1117249109.htm.
[17] 李云波.第29屆北京奧運會檔案工作[J].中國檔案,2011(7):22-23.
[18] 據本課題組調研北京冬奧組委遺產處資料整理.
[19] 新華社:百年奧運項目全覽[EB/OL][2019-10-10].http://www.xinhuanet.com//video/sjxw/2016-08/08/c_129212585.htm.
[20] 網易奧運:奧運資料庫[EB/OL][2019-10-10]. http://info.2012.163.com/match/olympic/.
[21] 搜狐體育:搜狐里約奧運報道專題[EB/OL][2019-10-10]. http://2016.sohu.com/2016aoyuninfo/.
[22] 史國生,范妤婧,呂季東.奧運遺產研究前沿與熱點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44(6):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