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穩妥、順利地接管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作了較為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成立專門的接管準備機構、調配和訓練接管干部、開展有效的宣傳動員、嚴肅接管城市的紀律要求等。西北局未雨綢繆的準備工作,不僅保證了西安在較短時間內順利實現政權更迭,而且迅速走上了恢復和發展生產的道路,為整個西北地區的解放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經驗借鑒。
關鍵詞:中共中央西北局 接管西安 習仲勛 賈拓夫
中圖分類號 K266 文獻標識碼 A 收稿日期 2019-05-22
★作者簡介:陳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2018級中共黨史專業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
Abstract In order to take over Xi'an safely and smoothly, the Northwest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made relatively adequate preparations, including conducting a larg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setting up special takeover preparation agencies, deploying and training takeover cadres, carrying out effective publicity and mobilization, and taking seriously disciplinary requirements, etc. The preparation of the Northwest Bureau not only ensured a successful regime change in Xian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but also carved out the way of restoring and developing production and offered sound conditions an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liberating Northwest China as a whole.
Keyword the Northwest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takeover of Xi'an; Xi Zhongxun; Jia Tuofu
解放戰爭后期,在西北野戰軍戰略進攻不斷取得勝利的形勢下,接管國民黨統治區,特別是接管西安的籌備工作擺上了中共中央西北局(以下簡稱“西北局”)的議事日程。西安是西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并且是西北地區有望最早解放的省會大城市,西安的接管工作無疑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時,由于胡宗南對形勢的誤判,不戰而棄西安,促使西安解放的進程大大縮短。事后來看,若沒有較為充分的接管準備工作,要在這樣的形勢下有條不紊地順利接管西安是難以想象的。因此,有必要對西北局接管西安的準備工作進行深入研究。
一、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
為了使接管工作處于主動地位,就必須對接管對象作大量的調查研究,以便充分地了解接管對象。其中,依靠地下黨提供情報是熟悉接管對象的重要途徑。
早在1948年9月13日,中共關中地委召開會議決定轉變工作任務和方針,“動員全黨進行城市工作,配合解放大西北,城市與農村并重”。要求“首先了解城市情況,現有29個縣,先有重點:西安、咸陽、三原、渭南、耀縣”[1]10。12月下旬,西北局批準成立中共西安市工作委員會(韓夏存任書記),統一指揮西安地區黨組織的活動,迎接西安解放,其中搜集和提供重要情報是其主要工作之一。市工委、西安情報處和在西安的其他情報機關,利用“德源銀號”“奇園茶社”“西安通訊工作組”“西安調查站”等站、點,收集敵之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情報。到1949年2月,賈拓夫在擬定《準備接收西安初步計劃》時,對西安地區的情況已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計劃擬根據這些情報編印四種材料:西安經濟情況(包括財政、金融、工商、交通、后勤等方面情況),西安政治情況(包括偽黨、偽政權、偽三青團、特務機關及社會團體等情況),西安文教情況(包括學校、社教、報紙、劇院、商店、廣播臺等),西安市區地圖[2]43。此后,情況的搜集與編印工作仍在繼續進行。到4月底,黨政方面情況已編好,文教方面情況正在編印中,財經方面又編印了兩本《西安財經情況匯輯》和一本《隴海路沿線財經情況匯輯》[3]91。同時,從4月起,西北局機關報《群眾日報》開始刊登有關西安相關情況的介紹,包括城市沿革、城市大小、城門及街道、人口、飲水設置、工商業、集市及市場、市民主要生活資料的來源和預算、人民團體、文化、教育、交通及重要交通機關等。中共關中地委城工部編印的《陜情匯報》也對西安的市場、工廠、學校等情形以及各階層的生活等狀況做了介紹。
正是基于地下黨對西安情況較為深入的調查研究,西北局才能夠組織相應的接管機構,并配備相應的干部,為后來軍管會按組織系統有秩序地接管西安打下了基礎。賈拓夫代表西安市軍管會總結西安接管工作取得成績的原因時,特別提到調查研究的重要性,認為“這是由于我們執行了中央和西北局的正確方針,吸取了各大城市的接管經驗,對于西安應接管對象預先有比較充分的調查,并在延安就劃分了各部門應接收的單位對象,避免和減少了許多彎路和接管時內部之爭執和紊亂”[4]208。
二、成立專門的接管準備機構
接管城市前的準備工作,是接管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西北局鑒于全國已解放大城市的接管經驗和教訓,以及自身在接管西北較大城市時存在的缺點,高度重視接管西安的準備工作,成立專門的接管準備機構,為順利接管西安奠定了組織基礎。
接管西安前,中共已積累了較豐富的接管城市經驗,較典型的代表是“石家莊經驗”和“沈陽經驗”。特別是“沈陽經驗”,接管人員創造性地總結出“各按系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后分”的接管方法,中共中央將其作為成功經驗轉發各中央局和各前委,為接管其他城市提供借鑒。盡管如此,時任沈陽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的陳云在《接收沈陽的經驗》的報告中對接管沈陽準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反思:“沈陽接收工作,準備時間非常倉促。東北局于十月二十七日決定軍管會人選,抽四千新老干部,由陳云率領接收幾個大城市。二十八日開動員大會,說明政策,規定紀律,從哈爾濱動身。只在路上開了幾次會,十一月二日戰斗結束,即進沈陽城。”[5]374有了倉促接收沈陽的經驗教訓,陳云對于接管大城市必須做好干部準備工作有了深刻的認識,認為接收一個大城市,“除方法對頭外,需要有充分準備和各方面能稱職的干部”。建議中央和各戰略區野戰軍,準備“專門接收大城市的班子,待工作告一段落,即可移交給固定的市委等機關。這樣的接收班子,可以積累經驗,其中骨干可以暫成專職,依次接管各大城市”[5]379。陳云的建議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視,194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批示:“你提議各區要有專門辦理接收大城市的班子,甚對,已告華北、華東、中原及西北在接收和準備接收大城市中即作此準備。”[6]701同時,西北野戰軍在接管個別中小城市的具體實踐中,也存在缺點。如在寶雞查封所有錢行,沒收郵包中的洋瓷碗,在鳳翔亂動教堂的罐頭、咖啡等,時任西北局書記習仲勛認為“這些在經驗缺少和準備不足的當時也是難免的”[7]110。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以及為避免在接管工作中再犯類似的錯誤,時任西北局書記習仲勛認為要事先組織好接管機構,提出:“必須有統一的接管機構,由部隊上級指揮機關指派專人協同城防部隊首長和當地黨政負責干部組織之,統一管理接管城市的一切工作;其下配備各項必要工作的干部和組織,分別辦理各項事情;這個組織應事先組織好,隨同攻城部隊進城,從準備攻城到入城都要有周密的準備和布置。”[7]111
習仲勛的這一設想首先在接管西安問題上得到實踐。西安是西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并且是西北地區有望最早解放的省會大城市,西安的接管工作無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2月28日,西北局常委會決定,成立接收西安準備委員會(簡稱“西準會”),進行調訓干部、收集情況、研究政策、草擬條例辦法及其他技術等工作,由賈拓夫、周興、張經武、陳希云、趙伯平、王子宜、常黎夫、白如冰、惠中權、高士一、蔣崇璟、江隆基、喻杰、黃亞光、楊曉初、楊仁等16人組成,賈拓夫為主任[8]50。3月8日,西準會發布準字第一號通知,決定成立政務處、財務處、農林處、工商處、金融處、企業處、交通處、文教處、后勤處、公安處、秘書處、衛戍司令部、市委市府及群眾團體,分別由王子宜、劉墉如、惠中權、喻杰、黃亞光、蔣崇璟、高士一、江隆基、陳希云、周興、楊曉初、張經武、趙伯平分別負總責[9]51-52。組織機構及負責人員的確定,為接收西安的準備工作打下了組織基礎。5月16日,西安解放在望,中共中央軍委電示西北局應迅速準備接收西安,并確定了西安市軍管會主要領導人。5月24日,以賀龍為主任,賈拓夫、甘泗淇為副主任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正式宣告成立。西準會提前準備的相應組織機構隨即過渡到西安市軍管會,迅速展開正式接管西安的各項工作。
三、調配和培訓接管干部
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西北局高度重視接管干部的調配和培訓問題,認為“這是對政策貫徹與否的有決定性的問題”[7]118。
1949年初,西北局開始為接管西安調配相應的干部。1月26日,民政廳擬定了《關于接收西安干部配備的意見》,對西安市政府、接收偽省政府及中央系統行政機關、司法和郵政干部配備及解決辦法作了初步的估計和安排[10]69-70。2月8日,習仲勛在陜甘寧邊區第三屆參議會常駐議員、政府委員暨晉綏代表聯席會議上再次強調:“今后更應有計劃的抽調干部,集中訓練,準備派到新區去。我們還要辦好和發展現有的各種干部學校和中等以上學校,并注意吸收新區的青年知識分子和工人加以訓練,使他們成為建設新區和城市的干部。這一工作應擺到重要的位置上。”[11]392月9日,賈拓夫在《準備接收西安初步計劃》中認為“共需接收干部1900余人,加上市政干部372人,共計為2272余人,再加軍管會各處本身工作干部,每處以10人計,共計100人,則共需2372余人,再加上若干機動的干部,大約全部需2500人上下”[2]48。同時,對這些接管干部的抽調來源作了詳細計劃。3月1日,西準會成立后,即以《準備接收西安初步計劃》提出的干部計劃為基礎,著手進行準備工作。3月8日,西準會發出準字第一號通知,要求“各部門負責同志立即在所屬系統機關干部中抽出一半左右干部,作為該部門接收西安干部中之骨干,這些干部應盡可能完全擺脫現任工作,專門負責進行接收西安的準備工作,其中如一部分確因現任工作離不開,亦須至少抽出一半時間來進行接收西安的準備工作”[9]85。然而,由于各部門被抽調人員仍糾纏于本身日常工作,致使許多準備工作不能按預定計劃完成。4月7日,西準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再次重申上述干部配備原則,并強調指出:“各部門首長應切實執行這一條,這樣便形成一個核心,沒有這個核心的活動,準備工作是開展不起來的。”關于一般干部的來源,“一是從河東調來,一是從下面調上(來)”,“再由各學校學生參加”;同時,由于干部缺乏,也可考慮“到西安等地后,開辦訓練班或學校,招收學生及舊人員予以訓練錄用”[12]88。截至4月28日,除“鐵路與電訊兩部門,尚未想出辦法”外,其余軍事、公安、企業、政務機構、農林、財經等部門的干部調配工作大體基本解決[3]93。
干部調配工作基本完成后,須對接管干部進行培訓,使之熟悉黨的城市政策和相關的業務知識,以便順利接管城市、恢復發展生產。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黨的工作重點由鄉村移到了城市”,“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從我們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們的眼睛就要向著這個城市的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為了這一點,我們的同志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習生產的技術和管理生產的方法,必須去學習同生產有密切聯系的商業工作、銀行工作及其他工作。”[13]1427-1428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結束后,西北局迅速傳達這次會議精神,并于4月11日以宣傳部名義發出《關于在職干部學習城市政策文件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體干部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并會做城市工作,在6月底以前,應以毛澤東的報告為中心,聯系接管城市和發展工業等問題,認真學習有關政策文件,由各系統學委會和分會負責,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干部學習研究,并以學習促進接管城市的各項實際準備工作[14]260-261。同時,西北局編印和分發了一系列有關城市政策的資料,如《關于城市工作匯輯》《中共中央西北局城市政策與工作》《仲勛同志關于城市工作報告》《石家莊入城工作情況》《各解放區條例匯編》《西北局編印中央有關城市政策經驗匯輯》《西準會編城市政策經驗匯輯》《城市常識》《入城注意事項、守則、紀律》等,西北局機關報《群眾日報》還專門開辟了城市問題專欄,以加深干部對城市政策的認識。
然而,由于各部門擬定的調配干部多糾纏于本身日常工作,以及西準會秘書處機構不健全、人手太少,干部遲遲未能集中起來,這使得干部的集中訓練工作落后于形勢的發展。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后,時局發展非常迅速,負責接收西安準備工作的賈拓夫心急如焚,認為“如果時局有突變,大有趕不及的形勢”。4月28日,賈拓夫再次提出:“請西北局再作決定,各主管部門至少抽出一半以上干部,脫離本身日常工作來作準備接收西安工作。”“為準備應付突然事變并便于進行訓練,應將延安、臨汾兩地準備西安干部極大部分配備一部分骨干和主要負責同志,于五月中,進到白水、宜君一帶及大荔分區兩地,并在那里實施訓練。如有緊急情況發生,亦可隨野戰軍入城,不誤工作。”[3]965月5日,第一野戰軍完成對西安的半包圍,接管工作更加緊迫。5月9日,西準會發出《關于集中訓練接管干部的決定》,要求“所有準備接管西安的干部,一律于本月十五日以前離延移住同、耀一帶,一方面靠近野戰軍,以便準時隨同部隊入城,進行接管工作;一方面爭取半月時間(如無突然變化,半月時間是可能的)進行訓練,使全體接管干部在過去學習的基礎上,作進一步深入的、帶專門性的學習”[15]98。同時,對干部集中訓練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組織領導作了詳細的計劃。可是,形勢的發展出人預料。就在干部集中之際,5月16日,中央軍委致電西北局和第一野戰軍負責在前線指揮春季攻勢的張宗遜、趙壽山、甘泗淇、閻揆要,“胡匪主力正向南逃,西安有不日解放可能”,指示“西北局本身及其所準備的接管西安的三千余干部均應立即出發向一野靠近,以便不失時機進入西安”[16]30-31。在這樣的形勢下,接管干部基本上是一集中便隨即出發,集中訓練計劃未能實現。
總的來說,接管干部的配備計劃已基本完成,但接管干部的訓練工作是不充分、不全面的。大多數接管干部僅從編印的城市政策和報紙上刊布的相關內容,有粗淺的了解和概念認識,缺乏深入的理解;少數接管干部在小范圍內接受過訓練,但因各單位實際情況不一,訓練程度和成效也呈現出不平衡的特點;全面的有計劃的集中訓練計劃雖然擬定,但由于時局的迅速發展而未能實現。
四、開展有效的宣傳動員
西安解放之際,局勢十分復雜。一方面,大部分群眾對共產黨的政策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存在相當多的疑慮;另一方面,國民政府長期對廣大民眾實行白色恐怖,潛逃時還可能留下一些潛伏分子進行破壞并對群眾進行煽動。因此,能否在時局轉換之際,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持,直接影響接管工作是否順利進行。
習仲勛對此問題有著清醒的認識,并對接管城市的宣傳動員的方式和策略作了指示。他認為:“入城前還要廣泛張貼、散發和連續廣播我方的約法八章(野戰軍布告),并由軍管會出布告宣告就職開始工作,宣布必要的措施,使城市各界人民及敵方人員明了我方政策,安守秩序和遵從命令,保護設備,準備移交。但入城后,我們的布告和宣傳,必須謹慎,不可在條件未成熟前即宣布各種處理辦法,也不可空喊各種在當時當地無實際意義的口號,尤不可輕發一時不可能實現的諾言,致陷自己于被動地位。”[7]117-118根據這一指示精神,4月5日,西北局宣傳部制定了《西安城宣傳活動計劃》;5月17日,擬定了解放西安期間50條標語口號;5月20日,提出了《進入西安宣傳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7]7。同日,西準會也在《關于接管西安工作中應注意事項的通知》中,要求提前做好入城的各項宣傳動員準備工作,如“城市人有看報的習慣,可先準備幾期稿件,一進城就能出版,有選擇地登舊的文件,俾新獲解放之人民,對我黨政策及革命戰爭進行情形,得有充分的系統的了解機會。”“入城時應制定宣傳口號,繪畫巨幅毛主席、朱總司令肖像,懸在重要街衢,使群眾瞻仰熟悉;寫標語要有計劃,選擇適當地點,用真字楷書,不寫簡筆字、花字、破體字。”[18]37-38這些為解放和接管西安的宣傳動員工作明確了方向和內容。
此外,西安地下組織也對國民黨和群眾做了大量的宣傳動員工作。中共西安市工委通過各個支部秘密傳播新華社的消息,秘密聽取陜北電臺廣播,向各階層人民宣傳反動政權面臨全部崩潰、全中國必將解放的形勢。發動黨員寫信給國民黨政府的一些官員和知名人士,勸他們不要隨國民黨逃走;向國民黨軍警、特務人員發出警告信,勸他們停止作惡、立功贖罪。用各種方法廣泛宣傳黨的城市政策,反駁敵人的歪曲宣傳,消除各階層人民的顧慮[19]89。與此同時,深入工廠、企業、學校等單位宣傳黨的政策,開展護廠、護校、護局等工作,起到了安定人心和防止破壞的作用。
西安解放之際,這些有效的宣傳動員工作,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敵人的心理防線,讓群眾對中國共產黨解放西安有了心理上的準備,避免群眾被特務誤導和裹挾,這為順利接管西安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故而,“解放軍于20日進入西安城時,受到工人、學生及市民的熱烈歡迎”[20]。同時,入城前的宣傳動員準備工作,也為入城后迅速開展宣傳動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嚴肅接管城市的紀律要求
入城部隊和接管城市人員的紀律好壞,直接影響接管城市工作秩序的好壞以及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因此,事先對所有進城部隊和接管城市人員普遍地、深入地、反復地進行黨的城市政策和入城紀律教育,是保證中共城市政策和紀律貫徹執行的關鍵。
1949年1月17日,習仲勛在一野第一次代表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各級黨的組織經常有系統地檢查自己和所有黨員干部的工作,加強紀律性,就是保持黨在城市的領導的嚴肅性的保證。”[7]119賈拓夫在擬定準備接收西安的計劃時,也認為對衛戍部隊“進行各種有關紀律、政策及常識等方面的訓練和準備,保證入城后不發生違反紀律和政策的現象。這是保證正確接收城市的最重要條件”[2]48-49。4月16日,中共西安市工委書記韓夏存在《關于接收西安的幾點零碎意見》中也專門提出:“進城工作人員一律服裝整齊……入城人員嚴禁進館子、游街道、坐洋車、嫖妓女等行為。”[21]1525月10日,習仲勛出席西北局在延安舉行的進軍西安干部動員大會,特別告誡向西安進軍的全體干部,必須加強紀律性。認為“保持嚴格的紀律,密切聯系群眾,才能勝利地完成接管和建設西安市的任務”,要求接管干部“一切均須按照政策辦事,不許違犯政策,所有重要工作或重要事項,都要事前請示、事后報告,發現新問題時,先請示上級,再去處理,不許自作主張,先斬后奏。到西安去的各個部門、單位及全體干部,必須完全服從軍管會的領導”[22]。5月12日,西準會又專門編印了《西安接管入城紀律及注意事項》,包括遵守“約法八章”、遵守革命秩序、發揚艱苦樸素作風、愛惜和保護公共財產、保密防奸、嚴格落實請示報告制度、注意軍風軍紀、尊重當地習俗等八項內容,要求“凡我一切入城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城市政策及入城紀律”[23]30。5月20日,為進一步強調入城紀律的重要性,西準會專門根據中央城市政策及各地接收經驗,擬定了52條入城工作作風及注意事項,再次重申“對入城部隊、進城工作干部與地方武裝,應充分進行對城市愛護與堅持城市政策紀律之教育,絕不許可發生破壞政策與紀律之行為”[18]36。西北局對接管工作細致的紀律規定和嚴肅的紀律要求可見一斑。
西北局重視并加強對進城部隊和接管人員的紀律教育,使接管人員的思想水平和組織紀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減少了接管過程中違反政策的現象。同時,接管干部自覺發揚艱苦樸素的作風,“初進城干部,多數睡在地上、院里,沒有灶,吃不好飯,出去工作,因為街上買的吃貴,情愿餓到晚上回去吃飯”。總之,“這次入城人員的紀律,一般地講是好的。群眾對我們的軍紀嚴明是贊揚的”[4]212-213。
綜上所述,西北局接管西安的準備工作雖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但還是比較充分和有效的,保證了西安的順利接管。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到6月底接管西安的各項工作基本完成,僅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順利實現了政權更迭,并迅速走上了恢復和發展生產的道路,為整個西北地區的解放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賈拓夫在8月10日寫給西北局和彭德懷、賀龍、習仲勛的《西安市軍管會兩個月工作綜合報告》中肯定了接管西安的準備工作,認為:“這次接管的經驗證明事前的準備很有必要,由于我們在延安時曾對接管對象分工及方法等,進行了調查研究和具體準備,就使我們能在接管中爭取到相當主動,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嚴重混亂和錯誤。”[24]251這為西北局接管西北其他城市提供了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1]中共關中地委關于城工工作的指示[G]//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解放西安.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
[2]賈拓夫.準備接收西安初步計劃[G]//中共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西安市檔案局.城市的接管與社會改造:西安卷.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7.
[3]賈拓夫.關于接管西安準備工作的報告[G]//西安市檔案局,西安市檔案館.西安解放檔案史料選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
[4]西安市軍管會接管西安工作總結[G]//西安市檔案局,西安市檔案館.西安解放檔案史料選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
[5]陳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5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7]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習仲勛文集:上[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
[8] 關于成立“西準會”的通知[G]//中共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西安市檔案局.城市的接管與社會改造:西安卷.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7.
[9] “西準會”通知[G]//西安市檔案局,西安市檔案館.西安解放檔案史料選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
[10]關于接收西安干部配備的意見[G]//西安市檔案局,西安市檔案館.西安解放檔案史料選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
[11]陜西省檔案館,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陜甘寧邊區政府文件選:第13輯[G].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
[12] 西準會第二次會議紀要[G]//西安市檔案局,西安市檔案館編.西安解放檔案史料選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
[13]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朱凱、,郭林,吳璋.陜甘寧邊區史 解放戰爭時期[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1993.
[15] 西準會關于集中訓練接管干部的決定[G]//西安市檔案局,西安市檔案館.西安解放檔案史料選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
[16] 中央軍委關于接管西安準備工作給西北局、張趙甘閻的指示[G]//中共西安市委黨史資料征集研究辦公室,西安市檔案局.西安解放.內部印刷,1989.
[17]解放西安綜述[G]//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解放西安.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
[18]“西準會”關于接管西安工作中應注意事項的通知[G]//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解放西安.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
[19]邵武軒,劉薊,劉云.韓夏存與西安市工委[G]//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解放西安.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
[20]鞏固勝利,為建設人民的新西安而奮斗[N].群眾日報,1949-05-27.
[21]關于接收西安的幾點零碎意見[G]//西安市檔案局,西安市檔案館編.西安解放檔案史料選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
[22]習仲勛在進軍西安干部動員大會上指示工作方針[N].群眾日報,1949-05-12.
[23]西安接管入城紀律及注意事項[G]//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解放西安.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
[24]賈拓夫.西安市軍管會兩個月工作綜合報告[G]//西安市檔案局,西安市檔案館.西安解放檔案史料選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