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敏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簡單標記和文字符合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綱要》的論述使早期閱讀無疑應該成為幼兒語言學習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指導思想。深入學習領會《綱要》是我們幼兒教師在新時代的研究課題,既要更新觀念、轉換角色,又要在實踐中加強研究與探索的力度,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策略,對促進幼兒語言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閱讀環境;閱讀材料
—、為幼兒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
(一)選擇材料
為幼兒選擇有益于他們成長的圖書是閱讀教育中重要環節。適合幼兒的閱讀材料一般以圖畫為主。色彩鮮艷、文字簡明、情節簡單有趣,而且頁數少,書的紙張要厚,易于翻看不易破損。特別對于一些年齡較小的幼兒,閱讀材料還應當具有結實、易清洗的特點,如:布書、軟塑料書,都是幼兒早期閱讀的良好啟蒙材料。幼兒通過與文本的互動來構建自己的生活經驗,豐富自己的生活認識,最終獲得一些基本知識和閱讀經驗,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閱讀能力的智者。
(二)選擇內容
幼兒成長的時期不同,各種心理發展也是不同的,根據幼兒各年齡期心理發展特點,為幼兒選擇合適的書籍,可以加強幼兒在各心理關鍵期的發展。在內容選擇上要讓幼兒易看、易懂,有一定的吸引力,內容鍵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比較貼近生活,有情趣的材料。
二、為幼兒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由于幼兒年齡特點,注意力易分散,首先要給幼兒營造一個安靜的閱讀環境,降低外界和同伴間的干擾,讓幼兒處于閱讀的情境之中。在家中閱讀時,家人也可以在一旁讀書看報,營造氛圍,解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對好的行為、思路加以鼓勵,或者應幼兒的要求加入到閱讀活動中去。
其次在園內開辟圖書角,讓幼兒隨時閱讀;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書刊,滿足幼兒閱讀的需要。關注孩子感興趣的新聞,剪輯下來,粘貼在孩子方便看到的地方,提醒幼兒利用休息時間去看看。
三、研究工作策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在指導幼兒閱讀時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如:看書時身體坐姿,圖書的正確擺放,按順序翻閱材料,不要影響別人,這些都應在幼兒閱讀圖書時引起重視。但在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時,要把握好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掌握幼兒早期閱讀的規律,采用不同的形式,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把閱讀活動建立在他們感興趣的基礎上,這是指導閱讀的關鍵。
1、小圖書閱讀活動
教師通過講述故事、詩歌等方式,引起幼兒對圖書的興趣和聯想,同時,讓幼兒了解故事書里有許多知識,激發他們閱讀的愿望。
2、與幼兒交流
幼兒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易受成人感染。故事中一些啟發性問題會讓幼兒產生好奇心,帶著思考去看書,看完后最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講述故事。這樣既豐富了他們的知識,提高了閱讀能力,又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證明,成人與幼兒共同閱讀,交流各自感受,談論情節,回答幼兒的提問,可使幼兒在交流過程中加深對讀物的理解,能啟迪思維,積累語言,進一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3、鼓勵閱讀中的操作,為幼兒主體性發展提供可能
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多種活動如,排圖活動、圖片制作活動、編輯班級寶寶報活動。讓幼兒在這些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性,在愉快的活動形式中得到進可能多的發展,從而使幼兒在動手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
(二)運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真實有效的閱讀活動
根據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有目的地對幼兒閱讀能力進行了系統地培養,開展了一系列的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使每個幼兒閱讀能力在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1、小組閱讀式
小組活動是幫助幼兒修正一些錯誤的技能或認知,有的幼兒在家中接受課外書較多,掌握了閱讀的方法,懂得了不少的知識;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看看畫面,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們孤立地讀書,有一定的閱讀障礙,缺少了同伴間的相互溝通和合作。針對這一情況,指導幼兒小組合作閱讀的方式就大大加強了幼兒之間的互相合作。
2、集體閱讀式
采取相對集中的閱讀形式,先由教師展示大書示范閱讀,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讓小朋友集中,每人一本小書閱讀。讓教師可以全面觀察多數幼兒的活動情況,便于集中指導。
3、娛樂閱讀式
幼兒選擇閱讀資料后,可分散地、自由地到活動區域進行活動。教師可在自由閱讀活動中,觀察個別幼兒的活動情況,有助于個別幼兒的指導。
(三)采用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培養幼兒掌握正確閱讀技能
教會幼兒閱讀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兒閱讀活動的前提,也是閱讀得以深化的基礎。
1、按順序看書,掌握看書方法
教育幼兒在看書時不大聲喧嘩,不隨便打擾別人,不折書、不搶書、不在書上亂涂亂畫,看了書要放回原處。指導幼兒學習閱讀活動時,要幫助幼兒掌握翻閱圖書的經驗;在幼兒看書時提醒幼兒要按從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順序看書,并要求一頁接著一頁看。
2、構建文字與事物的關系,了解內涵
我們要讓幼兒知道文字有具體的意義,可以念出聲音,可以把文字、口語與概念對應起來。如認識“蘋果”兩個字,知道怎樣讀,并知道什么是蘋果。要幫助幼兒構建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經驗,如將想說的話寫成文字信,可以寄到別人手中,再轉換成口頭語言,別人就明白了寫信人的具體意思。指導幼兒學會觀察每幅畫面上人物、動物現象,理解前后畫面的聯系。
3、認識文字的產生及演變歷程
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文字是怎樣產生的,文字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樣子。知道文字是一種符號并與其他符號系統可轉換的經驗。如在公共場合禁止吸煙的圖形標志,用文字“禁止吸煙”表現。
總之,培養幼兒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這就需要我們幼兒教師及孩子的父母更新教育的觀念,樹立現代、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用現代、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導教育行為,根據幼兒閱讀能力發展的過程與規律,對幼兒進行正確和有效的引導。只有持之以恒,幼兒的閱讀興趣、方法和習慣就能得到訓練,幼兒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那么,早期閱讀活動,為幼兒以后系統學習奠定基礎,在幼兒的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