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奇奇
摘 要:對于高校的共青團而言,進行共青團組織建設工作是關鍵核心與先導;就目前的新形勢之下,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面臨了新的困難與挑戰;本文主要就高校共青團的組織建設工作的方法、途徑、創新思路等方面進行綜述。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創新
就目前而言,我國處于相對發展迅速且深刻的轉型、建設時期,該種階段對共青團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戰;就該種背景之下,需要對高校的共青團建設展開新的研究;對于創新的高校共青團組織而言,進行創新建設是目前急切辦理的關鍵事件;本文主要就高校共青團的組織建設工作的方法、途徑、創新思路等方面進行綜述。
一、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挑戰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正在向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高校青年信息接收的速度和廣度都在大幅提高。新媒體已經發展成為高校青年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調查顯示,網絡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作為開放平臺,新媒體、傳統信息都混雜在一起,如果高校年輕人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便利,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會對大學年輕人的價值取向、道德品質、身心健康和成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對于負面新聞,高校青年價值判斷和道德鑒別能力不完善的情況下,這些網絡媒體信息會對高校青年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的確立產生很大影響。
對于全國青年團而言,高校共青團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該種團體的主要目的是:幫助高校的黨組織培養出可以接班社會主義事業的人才;隨著網絡媒體對高校青年的影響增加,高校青年對網絡媒體的依賴度提高,對高校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網絡媒體及時有效地開展工作將成為高校青年工作創新的焦點[1]。
二、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創新的方法和途徑
高校是青年學生和青年組織最集中的地方。對于青年學生而言,高校的共青團組織屬于比較基層的組織,即是直接面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層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科技創新服務、職業技術發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尤為重要。而在當前新的形勢之下,高校的共青團工作面臨了巨大的挑戰與困難,而高校的共青團組織也基于創新。
(一)組織結構建設創新
如果高校青年人數持續增加,以班級團支部為高校共青團工作地點的傳統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難以勝任工作。深入所有高校青年探索新的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已經非常必要。這就要求高校共青團在加強組織建設時,不僅要加強現有的傳統基層團組織,還要不斷豐富組織設置,探索新的團建模式,擴大組織覆蓋面,構建“縱向到側面”的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共青團組織實現對青年大學生的多種覆蓋。
一方面,高校共青團組織的觸角可以朝向青年學生活動頻繁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以現有比較完善的班級團支部為基礎,探索在學生宿舍、社團等建設高校共青團組織。學生宿舍是高校青年的居住地,是大學生生活、學習、娛樂、交流的重要場所,學生社團是高校青年的又一重要活動場所,兩者都是高校共青團組織開展工作的有效場所。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當代高校青年對網絡的依賴,積極探索設立網絡團支部,實現團體的實體組織和虛擬組織的雙重覆蓋,最終在高校青年中達到共青團組織的全面覆蓋。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網絡生活已經成為青年學習和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聯網已經成為各種社會組織爭吵和吸引青年大學生的重要陣地,高校共青團組織考慮設立網絡團支部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總之,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可以以健全的班級團支部為基礎,探索宿舍、社團、生活區等領域建設團的組織。同時,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和資源,積極探索網絡聯賽分部的設立,實現集團實體組織和虛擬組織的雙重范圍,最終達到覆蓋所有青少年的共青團組織[2-3]。
(二)組織活動方式的創新
高校共青團組織的工作和活動的實施是實現其目標的具體途徑。目前,許多高校共青團組織活動以形式流動。目前,許多高校共青團組織活動以形式流動。內容單一,缺乏創新。為此,高校共青團組織要在活動中不斷拓寬思路,有效創新高校共青團組織的活動形式,提高活動質量。高校共青團組織可以通過實施項目化、品牌化、社會化運營具體開展工作和活動。
首先,實現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的項目實施。高校共青團組織在開展工作時,要注重話語權的系統性和可持續性,多種性質的組織建設活動要以項目制形式進行,在方便管理的同時,提高組織建設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實現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的品牌化實施。深化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中成果顯著的項目,可以實現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的品牌化。在工作和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將部分項目打造為品牌,提高工作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調動廣大大學生的積極性。
最后實現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的社會化運營。高校共青團要以服務社會為立足點,同時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面向社會走出校園。有效發掘和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團結各種社會力量,擴大高校共青團工作前途,提高高校共青團工作實效。例如,可以在地方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與企業建立聯盟團組織等。
總之,高校共青團組織工作的實施關系到高校共青團基本目標的最終實現,需要在組織相關活動中創新活動的組織方式,包括活動內容、形式和范圍。高校共青團組織工作的組織創新可以通過項目化實施。通過品牌化、社會化運營方式,實現團體建設工作與教學、科研的有機結合,實現團體建設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4-5]。
小結
高校的規模越來越大,而網絡媒體的發展也越來迅速,這給高校共青團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與困難;針對于人的教育也是共青團工作的目標組織形式;在當前背景之下,對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進行創新是關鍵,創新可以從:組織結構、形式、管理制度等多個方面入手,以此達到最佳的創新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瑞朝,陳向陽.新形勢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策略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9(7):92-95.
[2]李費騰.關于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15):54-54.
[3]李冬梅.高校共青團工作中微信公眾平臺運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18):176-177.
[4]高夢.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共青團工作創新探究[J].包裝世界,2019(4):96-96.
[5]周璇.論新時代下高校共青團的新任務[J].新西部,2019(2):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