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越?熊延麗?孔德娜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也快速上升,同時對于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要求也在提高。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的當代,精神層面的滿足成為了人們必不可少的追求。由于最近幾十年來,城市化的進程日益加快,居民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有了顯著的提升。基于此方面的需求以及市場,本文將重點分析軟裝飾材料的發展與應用。
關鍵詞:室內設計;環境藝術;軟裝飾材料的產生以及運用
引言
我國一直非常重視城市化的發展,而在日星月異的今天,吃穿住行中,“住”逐漸占據主要地位,而交通便利也早已經不再是居民唯一的要求。人們反而更加看重健康與環保的綠色家居,希望自己和家人都居住在稱心舒適的環境中。除了冰冷的現代化裝飾和必要的日常裝修,人們更加希望住在一個感情充沛的溫情港灣之中。
一、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軟裝飾材料的含義與發展
在室內環境的設計中,我們會經常用到軟裝飾材料。很多人也許并不清楚它的具體含義,其實對于它的定義其實相當廣泛,在室內環境的裝修中幾乎處處離不開它。軟裝飾的主要材料有:電器、移動家具(如沙發、床、餐桌椅等)、窗簾、裝飾品等等。相比于硬裝修中的櫥柜、灶具、抽油煙機、熱水器、墻地磚、木地板、鋁扣板、套裝門、石材、玻璃制品、燈、潔具及掛件、五金、開關插座及配套底盒等等冰冷的物件,軟裝飾品顯得更加溫馨和充滿感情,容易予人以家庭的溫暖。由于軟裝飾材料的可移動性,我們在設計和挪動位置時非常的方便和容易。不僅節省了探索和嘗試的時間、金錢、人力等,還十分容易在靈感的迸發下創造出新鮮而靈動的設計內容。這一點不僅使室內設計的美感直接映入顧客眼簾,也積沙成塔地促使著軟裝飾材料行業的迅速發展。
二、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軟裝飾材料的現狀
雖然目前軟裝飾材料擁有良多的優勢與巨大的潛能,但是在實踐中仍然有著許多考量。大部分設計人員仍然習慣運用大量的硬裝飾材料,從而輕視了軟裝飾材料的作用。使得室內設計感降低,設計結構單一,色彩的對比度和沖擊力不足,整個環境設計的美感也大打折扣。
這些可以隨意移動或者變化,并且具有裝飾功能的工藝品以組合設計的方式為室內增添藝術氣息即是軟裝飾的最大用途。由于它的市場前景大好,從事環境藝術行業的設計師們也要精益求精的滿足業主們的具體需求。尤其是對于這些軟裝飾材料的設計擺放和具體使用時要考慮種種因素,包括戶型、空間大小、采光等等,以此確認最終方案。
綜上所述,盡管軟裝飾材料的應用給我們帶來了大量挑戰,同時也伴隨了無數的機遇。對于從事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的設計師們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革新與創造。
三、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軟裝飾材料的實際運用
(一)關于軟硬裝飾材料運用的比例協調
由于軟裝飾材料的飛速發展,也為我們的環境藝術設計師提出了嶄新而嚴格的要求。在具體實踐中,設計師必須主次分明,不僅應該合理分配軟硬裝飾材料的比例,還應該充分發揮獨特的個人理念。不一定需要突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和藝術色調,但應當滿足業主的需求,充分結合兩者,以提供最佳的裝飾方案。
(二)軟材料裝飾的分類與使用
在當前,軟裝飾材料的種類有以下五種:紡織品,即布藝,它所處的地位舉足輕重,而其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種材料,可用于窗簾,沙發,座椅等等;其次字畫,這廣泛應用于傳統風格的設計之中,多體現出中國式的古典風格,包括書法、山水畫、文人畫、十字繡等掛壁式藝術作品;再次植被裝飾:即植物、花卉等等,強調了健康與環保的綠色生活;另外光影材料,主要有日光燈、吊燈等等,晶瑩剔透的晶體和其呈現出的獨一無二的光感令人流連忘返,加以巧妙利用不失會呈現出獨特的設計;最后是工藝品,它能夠讓室內的風格更加和諧,起到協調劑的作用。
(三)高定市場的機遇
在當代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我們可以逐漸看見在未來緩緩清晰起來的兩條道路。一條是墨守陳規的傳統裝飾,重實用,輕設計;而另一條則是高級定制的路線,大膽創新,敢于突破,結合中外,滿足一切特殊需求。從簡約的北歐式風格到古典的中國風式設計,從清新亮麗的日系裝飾到高貴華麗、雍容典雅的希臘宮廷風。高級定制應該致力于為每個性格迥異的客戶帶來獨一無二的體驗和專屬定制的藝術設計。綜上,設計人員應該緊緊抓住高定市場的這一機遇,充分了解當代青年的需求,并融入市場做深度調研,將會為軟裝飾材料帶來不可忽視的發展前景。
四、結束語
在物質與精神雙向融合的今天,室內環境設計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軟裝飾的應用早已不僅僅是對物質生活追求的體現,更是精神層面的滿足。我們必須及時抓住機遇,做出改革與創新,重視軟裝飾材料的地位,不僅為居住者設計出別樣的風格情調,更為行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王潤海.淺談軟裝飾材料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經濟,2016(8):302.
[2]代洪濤,蔣琦,張翠竹.論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軟裝飾材料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
[3]丁帥.軟裝飾材料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分析[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