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三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2)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對此種觀點的看法大家眾說紛紜,但最核心的內容是:教學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的不應該僅僅是具體的知識,更應該重視在這個過程中對其具體能力的培養①,而我國當前很多本科生的專業課程教學卻背道而馳,正是基于上述觀點和教學現狀,本研究提出了能力為本理念下“物流學”教學過程探索的議題。
三江學院2005年開始以市場營銷專業物流管理方向招生,經過十年的辦學積累,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開始以物流管理專業正式招生。為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明確專業的定位和特色,三江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經過多次論證與修改。2018年三江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了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定位和特色,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主要注重培養的能力可歸納為:專業基礎能力、專業能力、現代工具的運用能力和通用能力等(詳見表1)。
“物流學”作為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構建的好壞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能否實現具有一定的影響。“物流學”課程的教學主要意在培養學生專業基礎能力,即了解、理解和掌握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理論能力,具體表現為要注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②。

表1 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的能力內涵
“物流學”作為物流管理專業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對其教學過程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物流學”是培養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理論的基礎,同時該課程也是“倉儲管理實務”“運輸與配送管理實務”“物流信息技術”等課程的先導課程。在開設“物流學”之前三江學院開設“物流管理專業導論”,在“物流學”之后的后續課程有“運輸與配送管理實務”“運籌學”“物流信息技術”“采購與供應管理”“國際物流學”“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供應鏈管理”等課程,“物流學”課程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后續課程學習需要的基礎理論,明確物流的內涵、分類、職能、功能等,明確物流是什么的問題。這部分的知識點是重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總結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為實現上述目標,可以從下述幾個方面做出優化:
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起源于美國,與知識為本的教學理念相對應,能力為本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知識學習為輔助。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得到普遍的認同,能力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針對物流管理專業來說,能力不僅僅應該包括物流管理專業的崗位能力,還應該包括學生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等③。所以老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從以知識傳授為主,能力培養為輔轉到以培養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為主,以專業知識學習為輔的過程中來。
教師作為課程的主導者和執行者,是能力為本理念下課程構建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自身的品行、知識結構、教學態度、教學能力、創新能力影響著教學的最終成效,所以能力為本理念下的教學過程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既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也必須具備高尚的品行,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除此以外,物流管理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教師除了要具有上述特點外,仍需在專業的實踐經驗上下功夫,真正達到“雙師型”對教師的標準要求。為促進教師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學校、院級單位應從政策上給專業老師提供較好的支持④。
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物流學”教學內容普遍存在與 “運輸與配送管理實務”“倉儲管理實務”“采購與供應管理”“物流信息技術”“供應鏈管理”等若干專業核心課程內容重復的現象。所以在構建“物流學”課程教學內容時可以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定位和特色,梳理專業課程間的邏輯關系。以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夠用為尺度,通過選用近三年的規劃教材以及后續課程的大綱和教案逆向構建,從而避免多門課程重復講授同一個知識點的尷尬現象。例如庫存管理這個知識點,在采購與供應管理的倉儲部分和“倉儲管理實務”中都會涉及,但實際上采購與供應管理關于庫存管理內容的側重點應該是關于庫存的內涵和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作用。而“倉儲管理實務”中需要以采購與供應管理中所介紹的知識點為基礎,進一步深化庫存管理具體方法的教學。所以梳理采購與供應管理的教學內容,不僅是構建優秀采購與供應管理課程的重要環節,也為其他后續專業課程的有效教學提供教學參考。
三江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物流學”課程為48課時,后續的專業核心課程有“倉儲管理實務”“運輸與配送管理實務”“物流信息技術”“采購與供應管理”“國際物流學”“供應鏈管理”“運籌學”“物流系統的規劃與設計”。根據9門課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三江學院培養高級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目標,專業教師對“采購與供應管理”中的80多個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整合,精簡出采購與供應管理課程教學中最基礎的40個左右的知識點,而且40個左右的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始終秉承簡單的知識點自學,對較難的知識點師生共同分析學習,最難的知識點以問題為導向老師引導學習。知識點中刪除了關于企業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客戶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介紹,在有限的課堂上把最基礎的40個左右的知識點以能力為導向的方式講透,而刪除的知識點在后續的課程中會深入介紹,比如企業物流管理的內容三江學院開設了“ERP原理與應用”課程對其進行介紹,物流客戶管理的內容會在“客戶關系管理”中介紹。知識點確定后所有課程資源的建設都圍繞其展開,如教案、課件、視頻資料、試題庫、案例庫、模擬試卷、作業等。具體在知識點安排上選擇最基礎和經典的內容,比如內涵、職能、合理化目標、合理化方法等,國內和國際物流管理發展現狀和趨勢等,從而使學生通過采購與供應管理課程的學習在掌握最基礎和最重要知識點的過程中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簡單專業問題的能力,并能樹立起物流系統觀和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國際化視野⑤。
能力為本理念下的教學方法是否適合檢驗的標準是學生是否能通過課程的學習提升了自身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根據教學經驗和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饋情況,下述教學方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效果較好:
1.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是通過資料搜集、整理、分析、提煉等提出方案,并解決問題。例如“物流學”關于物流的內涵介紹中,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物流,教學中提出了物流與PD、商流、運輸的區別的教學任務,教材上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學生要查閱資料、整理、提煉才能明確他們之間的區別,最后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學習方式進行,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⑥。
2.案例教學法。眾所周知,知識不等同于能力,所學知識能否轉化為能力才是關鍵。因此,我們在講授“物流學”中關于我國第三方物流如何發展的知識點時,就采用了案例教學法。通過研究世界前10強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案例,由學生自己來分析、總結出他們的成功之處,從而明確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如何發展的問題。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較高,教學效果較好。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案例的選取和問題的設計,這是此種教學方法的關鍵所在。案例的選取應盡量和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相結合,且目標要明確、具體。案例中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啟發性,即能夠讓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
3.翻轉課堂。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上課前看授課視頻、案例代替過去教師在課堂上對某個知識點的講解。在課堂上,老師主要完成針對某個重點知識點的練習以及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上。所以翻轉課堂是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傳統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并對課堂時間重新規劃的新型教學模式,以此來強化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⑦。翻轉課堂已經被成功應用到許多高職和本科院校的多門專業課程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三江學院,從2016年開始翻轉課堂也應用到了“物流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學效果評價為優秀。
除了上述理論教學方法外,教學團隊還在進一步探索理論和實踐教學的其他方法,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專業能力、現代工具的運用能力及通用能力。
基于能力為本理念下的教學過程是否取得較好的效果,需要通過客觀的方法加以評價。2016年是三江學院正式以物流管理專業進行招生的第二年,為適應社會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學校轉型發展的需要,該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學過程進行大幅度的改革。主要表現為強化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專業教師多次進行相關的業務培訓,完善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為了評價進行改革前后的學生變化,筆者選擇了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即2016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 (這里稱為實驗班)和2015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 (這里稱為對照班),通過物流管理專業的四門專業核心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對學生能力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成績單(數據分析時剔除了平時成績60分以下的學生,因為平時成績60分以下的學生學期中至少超過3次以上不到課堂,且并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成績無法反映老師的教學過程帶來的變化)整理數據如表1所示,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實驗班的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均略好于對照班,說明基于能力的教學過程改革對學生學習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表2 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數據表
此外,為了進一步明確學生對基于能力的課程教學改革的認可度和滿意情況,對其中的核心課程“物流學”授課情況通過訪談和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90%以上的學生認可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喜歡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而且與老師間的互動更加頻繁,上課的積極性更高,自主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合作意識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⑧。
任何課程的教學過程構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需要教學團隊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業務水平,根據現狀不斷地優化教學內容,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編寫適用的教材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才能通過課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解決簡單問題能力,甚至是創新能力⑨。其實不僅僅是“物流學”教學過程的構建需要以能力為本,所有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都應該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三江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應用型物流人才的目標。
注釋:
①張春梅.大學物理優秀課程建設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0,(18):109-110.
②賈海成,秦菲菲.中挪物流本科專業課程設置比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7):127-130.
③李奕,陳建中.結構化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4,(8):20-23.
④司新云.基于能力培養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方法探析[J].對外經貿,2012,(2):142-143.
⑤齊琳,張世龍.創新創業能力導向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物聯網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9):22-23.
⑥王麗英.信息時代下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模式實證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2):224-225.
⑦楊靜.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物流管理學》為例[J].價值工程,2011,(11):168-170.
⑧曹靜,孫良媛,房少梅.“互聯網+”時代大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設計[J].教育評論,2018,(6):132-135.
⑨梁小帆,趙冬梅,龐元博.現代教學理念視域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8,(30):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