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Q老師您好!我是一個17歲女孩子的母親,孩子在兩年前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現在的病情已得到控制,情緒穩定很多!我們計劃明年春天返校,但是孩子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完全不曾去過學校,功課落下很多,上個月給她報了補習班,無奈孩子只去了一次就不想去了,學習動力很差,害怕失敗,不想看書,每天睡到中午才醒,起床后也就是在家刷手機,聊微信,很少出去,社交活動基本沒有!眼睛沒精神,反應特別慢,我十分擔心她這個狀態返校后無法適應學校狀況,再次退學,對她再次造成打擊!我們是否有辦法盡可能幫助她呢?
難過的世敏
A世敏:
你好!感謝你的來信,以及對我的信任!看了信中你講的情況,我大概了解了孩子的情況以及你的無奈和焦急!你能想到為孩子做入學準備,是非常正確的。大部分的雙相患者生病后長期脫離校園環境和社會,等他/她再次融入,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如果沒有及時地調整心態,孩子很容易退縮回自己的“安全區域”內,再次退學!
※ 首先,從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開始!
孩子由于服用藥物后,會比較易犯困,睡眠時間較長,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愛睡覺的習慣,常常一睡就是十幾個小時。并且由于孩子病后社會活動減少,一直生活在較為舒適的“安全區域”內,孩子的警覺性、反應力等都會有所降低!所以,我們的第一步就是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
慢慢縮減孩子的睡眠時間,直至一天睡九個小時即可。我們在改變孩子生活習慣的時候,經常希望一蹴而就,但往往還未開始就結束,這是因為孩子目前的適應性和抗挫折能力較低,我們需要一點點改變,給孩子適應的時間。比如孩子往常每天都是睡十二個小時,從今天開始的一周里,我們試試每天睡十一個小時!約定好之后,每天早上媽媽或者爸爸要把她叫醒,起床!孩子如果做到了,要給予言語鼓勵!比如“不錯,第一天我們就做到了呢,堅持,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有信心將這個行動進行下去,盡量避免“你看看,我叫你都半個小時了才起!”這類語言打擊孩子自信心。這樣堅持一周后,孩子的狀態還不錯,可以將睡眠時間再縮減一個小時,以此類推。
每天堅持出門鍛煉一小時。這里的鍛煉不是指健身房的鍛煉,而是有互動行為的運動項目,比如羽毛球,乒乓球和排球等。這些活動對孩子提高警覺性和反應能力,減少焦慮情緒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活動重點是讓孩子參與互動,而不是提高孩子的球技,盡量避免過多地矯正孩子打球方法,或批評孩子打球方法。
※ 其次,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們一般所講的智力,如邏輯推理、記憶力、想象力等,認知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孩子離開校園太久,長期沒有學習,大腦基本處于“關機”狀態,那我們提前對她進行認知能力的訓練,是為她入校后順利跟進課程進行的大腦熱身。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每天抽出40分鐘左右的時間跟孩子一起玩一些益智桌游,游戲難度逐漸遞增,游戲目標是促進孩子的思考,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和專注度。益智類桌游充滿趣味性,可先根據孩子的喜好和強項選擇相關游戲,引起孩子對其興趣,然后再慢慢選擇一些難度較大,于孩子較為枯燥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對孩子的積極思考和嘗試的行為要發自內心地鼓勵和肯定,可加上面部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每局結束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她的闖關思路,盡可能地鼓勵孩子多表達,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 另外,家長可多與孩子分享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討論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這樣有利孩子工作記憶的提高,對孩子的信息處理能力有所幫助!
如有條件和機會,也可參加專業的認知能力的提高訓練。
※ 最后,尋求專業心理咨詢人員的幫助。
藥物可以緩解并控制病情,但是無法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無法轉變孩子看待問題的角度,當外因壓力再一次襲來的時候,癥狀很有可能再一次出現,甚至加重。所以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模型,恢復社會能力,轉變消極態度,提高心理健康,并且及時發現她的生活中出現的困擾,早日解決,盡可能避免病情復發!
家人的支持與陪伴對她非常重要,你的傾聽、理解和鼓勵可以有效緩解她的焦躁。另外,多給予她一些關注,若發現非正常情況出現,及時聯系醫生尋求幫助!
祝你全家幸福,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