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鳳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熊珂 第三軍醫大學 王瑛莉 周國龍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健康風險族群是指暴露到環境而導致可能傷害、疾病或死亡的所有個體的集合,目前主要有20類健康風險族群,其中運動系統健康風險族群包括腰酸背痛、關節炎、高尿酸血癥與痛風、骨質疏松癥。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身體活動量明顯減少,運動系統管健康風險族群的數量呈上升趨勢。本課題以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運動系統健康風險族群體育鍛煉行為為研究對象,對該地區心血管健康風險族群體育行為進行研究,為提高該地區居民整體健康水平提供科學的建議。
本文通過中國知網、中國碩博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圖書文獻資源查閱相關資料,把所查閱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篩選可借鑒的理論成果,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研究對象的選取:采用便利抽樣選取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運動健康風險族群為調查對象,于2019年4-10月,采取多階段分層隨機整群抽取湘西州龍山縣、吉首市、張家界市、懷化地區敘浦縣、重慶秀山、貴州松桃、銅仁市、鄂西來鳳縣等八個地區。納入標準:1.符合運動系統健康風險族群標準;2.為保證調研任務的順利完成,本次調研對象為年齡30周歲及以上的居民,排除有嚴重軀體和精神障礙。
問卷的發放與回收:通過知網、萬方網及文獻資料等參考途徑所制定問卷,并找該領域的相關專家進行問卷的效度和信度檢驗,然后進行問卷的發放,選擇熟悉當地方言的人員作為調查員,并對調查員進行嚴格統一的培訓。強調調查員的詢問方式、詢問技巧,正式調查前在吉首市進行預調查,對問卷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調整和完善。資料進行二次錄入并進行邏輯校對,對超過20%的問題缺失問卷按作廢處理。本研究中共發放問卷1500份,問卷回收1450份,回收率為96.66%,有效問卷為1415份,有效率為97.58%。
數據采用紙質問卷雙人錄入,對調查所得到的數據進行計算機錄入,原始數據由Exce1儲存,并建立數據庫。測試數據的處理由SPSS22.0軟件包完成,其中包括常規統計和高級數理統計分析。
表1顯示,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運動系統健康風險族群抽樣中,運動系統健康風險族群參加體育活動人數為1030人,所占比例為72.79%;不參加體育活動的總人數為385人,所占比例為27.21%,從參加體育活動的總體情況來看,參加體育活動的總人數高于不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
西江,珠江水系最大干流,全長2129公里,發源于云南,如一條經濟長飄帶穿越云南、貴州、廣西、廣東四省區,通達港澳,年進出港船舶高達百萬艘次,是云貴等內陸地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大動脈。其中,廣東段全長約347公里,經6個口門流入南海,沿江有44座取水口,是沿江千萬住戶的飲用水源;有碼頭230座,二類及以上口岸24個,橋梁33座,渡口54道,水上加油站23個,水上安全監管及防污染的壓力都非常大。

表1 運動系統健康風險族群參加體育活動情況(n=1415)
表2顯示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運動系統健康風險族群參加體育活動時間段中,以傍晚和晚上為主,人數分別400、330人,比例分別為38.83%、32.03%;持續時間以31-60分鐘的為主,人數為490人,所比例為47.57%;其次是30分鐘以下,人數為310人,比例為30.09%;體育頻率以1-2次/周、3-4次/周的為主,人數為500人和445人,比例分別為48.54%和43.20%;參加體育活動動機以增強體質為主,總人數為495人,占比為48.05%;健身場所以公共健身場地為主,人數為489人,占比為47.47%,其次為小區空地,人數為259人,占比分別為25.14%;健身項目以步行為主,人數為423人,占比為41.06%,其次為健身舞蹈類和慢跑,人數為268、225人,各自比例為26.01%和21.84%。

表2 體育活動特征(n=1030)
從參加體育活動的總體情況來看。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大多數在傍晚和晚上。體育活動的持續時間多在31-60分鐘,參加體育活動的頻率在1-2次為主,其次是3-4次,體育活動的動機為增強體質的比率較高。
運動系統健康風險族群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大多數在傍晚和晚上。持續時間以31-60分鐘為主,其次是30分鐘以下。頻率在1-2次及以上/周的比率較高,其次是3-4次,體育活動的動機為增強體質的比率較高,體育活動場地以公共健身場地為主,體育活動項目以步行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