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生態建設最根本、最長期的措施。在可持續發展中,林業負有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林業負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林業負有基礎地位。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一分造、九分管”,充分說明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在林業工作中的重要性,林草行政執法工作是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維護生態安全,不斷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進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來,渭源縣林業行政執法工作在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始終堅持以《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武器,嚴格執法,依法治林,適時開展專項行動,嚴歷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為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保護森林資源安全和林業法制建設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和貢獻。
隨著機構改革工作的完成,林草行政執法工作中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10多年來從事森林資源管理、林政執法工作的經歷,對機構改革后渭源縣林草行政執法工作的情況進行了調研思考,梳理出了一些主要問題。
2015年2月,渭源縣林業局更名為渭源縣林業發展中心,隸屬縣農牧林業局管理,隨著機構改革工作的全面結束,2019年3月又更名為渭源縣林業服務中心,隸屬縣自然資源局管理,縣自然資源局加掛縣林業草原局牌子。林業行政執法工作根據《渭源縣人民政府關于劃轉綜合執法試點工作相關職能的通知》(渭政發〔2016〕66號)精神,涉及林業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除森林公安處罰權之外的102項行政處罰權,于2016年8月全部移交縣綜合執法局集中統一行使,縣森林公安分局只承擔《森林法》授權的林業行政案件查處,林業及草原主管部門無行政執法主體資格,也無執法人員。綜合執法局的工作量大面寬,缺乏掌握林草執法知識的專業人員,致使近年來移送到縣綜合執法局的林業行政案件線索不能被及時查處,制約了林業行政執法工作的開展。按照渭源縣機構改革方案,林草行政執法屬于縣自然資源局所屬的自然資源執法大隊的職責。但截至目前,縣自然資源執法大隊機構尚未運行,導致林草行政案件查處困難重重,縣林業服務中心為了加強行業監管工作,在內部安排4名工作人員,開展法律法規和相關專業知識的宣傳培訓、林草行政稽查、案件線索初查及移送等工作,林草行政執法工作面臨很多困難。
一是林業行政執法主體不清,出現互相推諉扯皮現象。由于綜合執法改革、機構改革、森林公安轉隸工作至今沒有進展等原因,縣林業服務中心無行政處罰執法主體資格,無權查處涉及林草的行政案件,在案件移送時,縣綜合執法局與林草主管部門、縣自然資源局以及其它部門之間存在互相扯皮現象,而承擔林草業務的林業服務中心無行政處罰權,導致發生的林草行政違法案件難以及時移送查處,不能有效打擊違法行為,對林草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極為不利。
二是執法人員執法水平和辦案能力不強,移送的案件線索無法及時查處。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縣綜合執法局及鄉鎮綜合執法所,由于工作涉及的部門多、工作量大等原因,致使涉及林業專業的執法力量不強,執法人員辦案所需的行業專項政策理論業務水平和執法辦案能力較低,不能有效開展正常的調查取證、現場勘驗、證據固定、處罰等各項正常工作,所承辦的有些案件在最后執行時都無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很難及時、準確、有效地查處所移送的案件線索。
一是建議確定林草行政執法主體機構,組建專門的林草行政執法隊伍。依據新修訂的《森林法》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的規定,從國家、省、市、縣、鄉鎮自上而下的設立由林草主管部門自己管理的執法機構,抽調熟悉林草法律法規、政策及相關林草業務的人員組建專門的林草執法隊伍,形成縱向林草保護執法體系,依法行使林草行政執法職責,將由綜合執法部門集中統一行使的林草行政處罰權劃歸林草主管部門行使,解決多部門之間推諉扯皮問題。
二是建議轉隸后的森林公安機關不再行使相關林草行政處罰權,避免多頭執法,推諉扯皮。根據黨中央有關森林公安管理體制調整后職能保持不變、業務上接受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指導、基層森林公安隊伍框架和力量布局保持基本穩定的要求,森林公安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行使毀壞林木、林地,盜伐、濫伐林木,偽造、變造、買賣、租借采伐許可證,收購、加工、運輸非法來源木材案件的行政處罰權。俗語說“一龍治水、十龍主旱”,轉隸后的森林公安機關將會脫離林草部門而并入大公安系統,也給林草執法帶來一定的不便,如果縣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自身執法力量能夠獨立承擔起行政執法任務的,森林公安就不必要行使相關林草行政處罰權,只需辦理好涉及林草的刑事案件即可,從而避免出現同一問題多頭執法及推諉扯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