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評估關系著項目建設成敗,績效管理覆蓋所有財政資金,貫穿預算編制、執行全過程,要求“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作為從事林業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者必須加強學習,提高林業財務預算績效管理能力和資金使用效率,使林業項目實施績效最大化,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本文結合太子山保護區2019年省級財政補助資金視頻監控項目,總結分析了視頻監控項目績效管理的指標體系,梳理了難點問題,探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該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是新建前端視頻監控系統3套,根據林區現狀完成布點3處,并配套修建3座鐵塔和1個分控中心。目前已完成所有配套設備的采購工作,經過報驗,采購設備與合同清單規格、型號等參數一致,前端視頻監控鐵塔基礎合格,已完成一座12米抱桿架設及其設備安裝。
1.項目績效目標
根據項目設計內容設置績效目標。通過實施該項目可有效提高保護區在森林資源管理、防火、科研監測、野生動植物監測、林地變更等方面的監測能力,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能夠增強森林資源監測與管理能力,加快太子山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步伐,保障太子山森林生態系統的安全,使其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更好地為臨夏地區和甘肅省乃至我國西部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服務。
2.評價指標體系
(1)產出指標(50分):主要體現在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時效指標三個方面。“數量指標”主要考察鐵塔、視頻監控系統及配套設備實際建設完成數。“質量指標”主要考察鐵塔、鐵塔基礎、視頻監控系統及配套設備建設的質量是否達到行業標準。“時效指標”主要考察鐵塔、鐵塔基礎、視頻監控系統及配套設備的建設進度是否按期完成。
(2)效益指標(40分):主要體現在經濟效益指標、社會效益指標、生態效益指標、可持續影響指標四個方面。“經濟效益指標”主要考察視頻監控可替代多少護林人員。“社會效益指標”主要考察鐵塔、鐵塔基礎、視頻監控系統及配套設備的建設安裝能帶動多少社會人員就業。“生態效益指標”主要考察項目建設對森林植被和野生動植物的監測效果。“可持續影響指標”主要考察項目建設是否強化對森林資源的監測。
(3)滿意度指標(10分):主要體現在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方面。“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主要考察林緣群眾對修建視頻監控是否滿意。
3.評價方法
經現場核查和問卷調查后匯總分析,從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和滿意度指標三大方面全面反映了項目支出績效情況。一級、二級、三級指標均按要求設置了得分權重和翔實的評分標準,并根據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分。
4.評價結果
(1)產出指標的完成情況
根據該項目的方案設計和主要建設內容,結合實際,將產出指標50分分解為:數量指標占20分,實際得16分;質量指標占15分,實際得15分;時效指標占15分,實際得12分,合計得分43分。
(2)效益指標的完成情況
結合實際,將效益指標40分分解為:經濟效益指標占10分,實際得10分;社會效益指標占10分,實際得10分;生態效益指標占10分,實際得6分;可持續影響指標占10分,實際得10分,合計得分36分。
(3)滿意度指標的完成情況
通過問卷調查后匯總分析,滿意度指標10分,實際得10分。
績效評價總體得分:89分。
(一)申報環節績效目標設立不明確,沒有細化和量化。
(二)項目審批、招投標延緩,導致數量指標和時效指標失分。
(三)由于林區夏季降雨量多,影響施工,冬季大雪覆蓋,無法施工,造成施工期短的現象,致使項目不能按期完工。
(四)生態效益指標不能量化監測,不能準確反映森林生長的生態效益,表現在凈化空氣、涵養水源、增加降雨量及林木生長量等方面。
一是組織專業技術團隊,及早著手了解保護區的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合理布局,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及時報批、實施,避免項目不能按時完工。
二是保護區要向科學監測發展,配備先進的監測設備和專業的技術力量,對保護區流出的大小河流進行徑流量監測,對數據進行逐年比對,分析徑流量變化,同時對保護區的降雨量進行測量,進行數據分析,形成準確的水文監測數據。
三是要對績效評估數據分析結果進行推廣運用,花小錢、辦大事,做到項目資金效益最大化,有力推動保護區的科學發展。
視頻監控項目建設內容由野外鐵塔等硬件和室內應用系統等軟件組成,必須加強項目資金的績效管理。針對視頻監控項目生態效益績效評估難以量化等問題,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績效管理制度和科學規范的評價指標體系,提高項目資金利用率,全面提高項目建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