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仁
摘 要: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國家和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為文化知識傳播和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加強傳統文化在高校教學中的融入成為了傳統文化發展的必然。文章以民族傳統手工藝為切入點,分析民族傳統手工藝在高校教學中的教學現狀,并提出有效提升民族傳統手工藝在高校美術課程中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期待能夠為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創新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美術;傳統手工藝; 教學
引言:民族傳統手工藝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和傳承價值。在如今的社會形式下,如何實現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創新發展是當前人們主要思考的問題之一。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發現,民族傳統手工藝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能夠得到有效的發展,比如“剪紙藝術”。
一、高校美術教學中融入民族傳統手工藝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文化的建設,我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優勢和現代教育發展的優勢,逐漸實現了創新發展,使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也能發揮成極大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以“剪紙藝術”為例。“剪紙藝術”作為我國學前教育美術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審美意識的培養和啟發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為了提升學前教育中剪紙教學的教學效果,高校將剪紙藝術作為高校美術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入到教學的過程中。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剪紙藝術”在高校教育教學工作中逐漸實現了剪紙內容、題材、形式、材料等多方面的創新,不斷地融入了新時代的文化特色和西方文化特色,體現出了更大的發展優勢。
但就當前民族手工藝在高校教學中的發展情況而言,依然存在著部分問題,嚴重的制約著民族手工藝在高校教學中的發展,使其無法得到有效的傳承和創新。第一,重形式,輕內容。在高校民族手工藝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對課程形式和藝術形式的強調,重視對民族手工藝的制作方法、工藝和技巧的介紹,忽略了民族手工藝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價值[2]。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體會到民族手工藝的學習價值,自然無法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導致民族手工藝的教學效果較低。第二,教學活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校民間傳統手工藝教學通常都是紙上談兵,只有極少數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投入較少的民族傳統手工藝才有被學生實踐的機會,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又以統一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進行評價,從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學生的創新,讓課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二、提升民族手工藝在高校美術課程中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從傳統手工藝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實現民族傳統手工藝在高校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基于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內涵展開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民族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進行學習,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3]。比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優勢,將更多的民族傳統手工藝作品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直觀地感受到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價值所在。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短視頻系統的向學生介紹相關的民族傳統手工藝,讓學生能夠加深對傳統手工藝的理解。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將一些民族傳統手工藝傳承人引入到課程中,讓他們用自身的實踐經驗完成授課內容,提升學生的課程體驗,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從教材內容出發,提升學生的創造力
教材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教材內容出發,尋找創新的突破口,幫助學生提升創造力,促進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創新和發展。以“剪紙藝術”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創新。第一,剪紙題材。藝術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傳統的剪紙藝術主要以生活的表達為主。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突破教材和傳統剪紙題材的限制,嘗試將新的藝術理念和文化觀念融入到剪紙藝術中,實現剪紙藝術的創新。第二,剪紙材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可以被選作剪紙材料的紙無論是從形式還是顏色上都已經實現了豐富和多樣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傳統剪紙藝術中剪紙材料的創新,實現剪紙藝術呈現方式的創新,讓剪紙藝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發揮出更大的教學價值。第三,剪紙形式。為了實現剪紙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對剪紙形式的創新是不可避免的。傳統的剪紙形式在布局上重視形式感,能夠給人一定的美的享受,利用物與物之間,人與景之間以及近景與遠景之間的相互關系構建出具有形式感的美景,體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在進行剪紙形式的創新時,教師可以考慮引導學生聯系點、線、面的知識進行創新,靈活取舍,融入更多的現代設計元素,提升剪紙藝術的表現力,催動剪紙藝術的發展。
(三)從教學內容出發,延伸高校美術課堂
為了能夠讓民族傳統手工藝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將高校美術課堂進行延伸,提升高校美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以介紹民族傳統手工藝的歷史,技法和相關作品為主,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民族傳統手工藝的認知和認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實踐過程轉移到課下進行,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空間。利用這種方式延伸高校美術課堂可以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提升高校美術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對美術教學興趣活動的構建,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到美術教學活動中,利用美術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民族傳統手工藝在高校教學的教學效果。
(四)從學生個體出發,創新教學評價體系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的對民族傳統手工藝進行探究和學習,才能有效提升民族傳統手工藝在高校美術課程中的教學效果[ ]。為此,教師可以從教學評價體系層面入手,改變傳統單一的考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新的興趣。比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家長以及專業外的學生和教師也納入到課程評價體系中,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評價。此外,教師還可以考慮從學生的手工藝制做的全過程進行進行評價,利用科學、完整的評價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教學效果。
總結: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校美術課程成為了民族傳統手工藝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美術教師必須認識到該教學內容的重要性,積極的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提升民間傳統手工藝在高校美術課程教學中的教學效果,促進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繼梅,王琦,賈智永.傳統手工藝走入學校——以蔚縣剪紙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B),2018,000 (007):P.32-33.
[2]唐秋芳.幼教專業手工課教學貼近傳統手工藝的策略初探[J].中國文藝家,2018,000 (002):P.279-279.
[3]胡發強.地方藝術院校保護開發傳統手工藝的途徑探討——以蘇州市為例[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7,30(4):178-179.
[4]楊哲.徽州民間工藝美術融入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探研[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9,40(4):96-100.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