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虎
摘 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生產水平將對我國總體經濟發展水平帶來直接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中均強調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人口總量逐漸增大的形勢下,加強農業生產,提高糧食供應量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變革,農業生產結構也產生了大幅度的變化,各類先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使得農業生產水平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還有部分地區的農技應用水平不足,制約了當地的農業發展。因此,應加強對農業推廣工作的重視。本文便根據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推廣策略,以期能夠促進農技推廣應用力度,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水平。
關鍵詞: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策略
現階段,“三農”問題備受關注,只有解決好“三農”問題才能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全面步入小康社會。此外,還應重視發展農業技術,借助農業技術促進農業生產。在農技的作用下,生產出更多優質的農產品,滿足不斷增長的農業市場需求。為達成上述發展目標,需積極開展農技推廣工作,為基層農業工作者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因此,對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展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農技推廣的必要性
農技推廣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農民的農技水平,增強農業生產效益,讓更多人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促使其靈活應用生產技術開展農業生產工作,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目前來講,農技推廣的組織形式有自發型、政府型和企業型三種,上述幾種組織形式的推廣目的不同,但均能達成提升基層農技水平的效果。而在農技推廣過程中,還面臨諸多問題,致使農技推廣工作作用難以發揮,無法直接服務于基層農業生產工作。為此,有必要結合當前的農技推廣現狀,全面分析農技推廣問題,并根據以往的推廣經驗,制定科學可行的農技推廣策略,促進農民增產增收。鑒于農技推廣水平與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存在密切的聯系,進行農技推廣十分必要。
二、基層農技推廣中現存的幾點問題
(一)推廣資金不充足
由于農技推廣工作屬于服務于農業生產的一項工作內容,通常被作為公益性工作。因此,其主要資金來源為政府和財政撥款。但部分鄉鎮農村對于農技推廣工作的關注度不高,未在其中投入足量的資金,致使農技推廣質量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相應的技術人員薪資水平偏低,嚴重影響了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推廣人員的流動性也相對較大,這對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1]。
(二)農業生產規模的限制影響
雖然前期的農技推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受到農業生產規模的影響,農業技術應用后的經濟增長效果并不突出,農技作用難以大范圍發揮,致使農民無法認識到農技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這就導致農民無法積極參與到農技推廣工作中,對于農業技術的接受力度不強。目前來講,大部分區域的農業生產模式還是以家庭承包這種小規模的生產模式為主,農產品的生產相對分散,無法進行集中統一管理,農技作用也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這無疑會影響農民對農業技術的接受程度。
(三)農技與生產不匹配
相關科研機構在進行農業技術研發時,因未對市場需求進行全面調研,無法從農民的角度思考問題,致使所研發出的農業技術相對高端,技術操作方法較為復雜,僅有極少數文化素質水平較高的農民才能掌握,這便限制了農技的推廣和應用范圍,致使農技的服務能力降低。要求相關科研人員,應正確認識農民對農技的實際需求,研發出更多成本投入較低,實用性強,且操作簡便的技術,以期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2]。
(四)基層農業人員文化水平偏低
現階段,大部分青年人均會選擇進城務工,農村留守人員多數為老年人和兒童,受到老年人生存環境的影響,自身的文化水平偏低,對于各類先進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差,且部分老年人的觀念較為保守,不能認識到農技對于農業生產的積極作用,為農技推廣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同時,也會對農技推廣的深度造成較大影響。
三、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策略
因基層農技推廣工作還面臨諸多問題,無法大范圍應用于農業生產活動中,致使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一直難以提升,嚴重限制農業發展水平。為了有效改善當前的農業生產現狀和農技推廣現狀,需結合既有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推廣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一)提高政府重視,增大資金投入
農業經濟屬于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只有強化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才能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因此,應加強對農業生產以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尤其是基層農業發展中,政府扶持力度決定了基層農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要求政府方面能夠提高對農技推廣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農技推廣工作提供足量的資金支持。此外,還應從政策層面和技術層面支持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通過推出相應的優惠政策來調動農民參與農技推廣工作和應用農業技術開展農業生產工作的積極性。另外,鼓勵社會上的科研組織積極研發新型農業生產技術,將更多實用、便捷的技術用于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3]。
(二)促進土地流轉,盡快實現規模化生產
鑒于農業生產規模較小也是影響農技推廣以及應用的關鍵因素,應以農民取得聯系,從農民手中租賃土地,采取合法的手段促進土地流轉,通過整合土地資源來實現規模化生產。此種生產模式也有助于農技技術的大范圍應用,充分發揮農技技術的生產優勢,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三)做好市場調研,研發與農業生產相匹配的技術
為了保障農業技術的應用成果,使其與農業生產相匹配,在開展研發工作之前,應加強市場調研,與基層農民建立有效的聯系,正確分析農民對農業技術的實際需求。在此基礎上,研發出操作方法簡單,實用性較強的農業技術,以期更好的服務于農業生產。另外,也需與相關的農業生產部門建立起合作關系,確保農技研發成果均能運用于實際的農業生產中,發揮農業技術的生產價值[4]。
(四)進行集中培訓,改善農民文化水平對農技推廣的影響
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要求相關農技推廣人員應結合農民的文化狀態,選擇最佳的培訓方法,確保農民均能掌握相應的農業技術,并且鼓勵青年人留在農村,參與農業技術培訓,提升農村的生產力水平。通過集中培訓的方式儲備大量的農業生產人才,為農業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從上文分析中可知,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對于農業生產活動具有直接影響,農業技術的應用可促進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提升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為此,相關人員應結合既有的農技推廣問題,采取有效的推廣措施,提升農技推廣水平,加大農業技術的應用力度,以此來強化農業生產效益。具體可從加大資金投入,促進土地流轉,研發與農業生產相匹配的農業技術和集中培訓幾個方面入手,增強農技推廣水平,為農業生產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李驕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2020,14(24):112-113.
[2]周曉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可持續發展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0(16):33-34.
[3]任玉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J].種子科技,2020,38(12):106+108.
[4]肖磊.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中國高新區,2018(03):184.
(騰沖市植保植檢工作站 ? 云南 ?保山 ?67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