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飛
摘 要:固有缺陷是海上貨物保險的一項除外責任,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問題。本文選取了常見的幾個與固有缺陷有關的問題,借鑒了英國法的內容進行討論。
關鍵詞:海上保險;除外責任;固有缺陷
1.貨物固有缺陷的概述
固有缺陷即本身缺陷或固有特性,是指貨物本身的、與生俱來的性質特點。
1.1中國和英國法律的規定
英國《1906年海上保險法》(簡稱MIA1906)第55條第2款第C項明確規定,除非保險單另有規定,保險人對保險標的的固有缺陷或特性造成的任何損失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固有缺陷”只是被提到是一項除外責任,而不像海上風險等概念一樣,在立法相應位置有其定義,MIA1906通篇未對貨物固有缺陷進行明確的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簡稱《海商法》)第243條規定:“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貨物損失的,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二)貨物的自然損耗、本身的缺陷和自然特性;”《海商法》并未定義何為“貨物的本身的缺陷和自然特性”。
這些規定都只是將固有缺陷規定為保險人的一項除外責任,而并未在立法中對貨物固有缺陷明確定義。
1.2英國法下的典型判例
在Soya GmbH v White中,Diplock大法官在判決書中對“固有缺陷”下了定義:“固有缺陷是指貨物在預期航程的通常條件下在沒有任何外來偶然因素或事故介入時,由于裝運貨物的自然屬性而可能使貨物變質的風險。”
在British&Foreign Marine Insurance Company Ltd. v. Gaunt (1921)2AC41中,Sumner法官對貨物固有缺陷如此描述:“保險標的的一項損失,不論表現為什么形式,若是在其所運輸的正常環境中由于其自然性質作為近因所導致,那么這項損失就是由貨物固有缺陷造成的。”
對于Diplock法官的定義絕不能單純從字面上理解,外來偶然因素或事故是可以在貨物固有缺陷作為近因所造成的損失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的。不能單純認為有外界偶然因素或事故在被保險貨物損失的形成中扮演了角色,則貨物固有缺陷這項除外責任就不應當適用。應當理解為,當任何其他外界偶然因素或事故還沒有達到構成承保危險的程度時,貨物固有缺陷將作為唯一的導致損失的原因。
2.貨物固有缺陷與包裝不當
在保險人的免責事由中,固有缺陷與包裝不當是最容易混淆的,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二者會發生重合。但是固有缺陷和包裝不當是兩個獨立的除外責任。
2.1包裝不當的含義
海上保險立法對包裝不當的含義及構成條件尚無統一且明確的標準,而能否認定包裝不當卻是保險人能否援引除外責任的關鍵。
包裝不當的含義至少應包括以下幾方面:一,對包裝的材料、容器及包裝方式的選擇不當;二,用以包裝的技術方法、手段或采取的措施不當,主要指現代包裝,如貨物和集裝箱的積載、疊放等包裝技術和方法,以及對汽車和大型機械等重大件裸裝貨物所采用的綁扎、系固、焊接等措施不當;三,包裝表面應有的文字說明、圖像標識或指示標志等包裝標志缺失或模糊不清而無法識別。
2.2法律和保險條款的規定
《海商法》第243條規定:“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貨物損失的,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三)包裝不當;”。
1982協會貨物保險A條款、B條款和C條款第4.3條規定:“本保險在任何情況下不承保保險標的的包裝或準備不足或不當引起的損失、損害或費用”(在本款意義上,“包裝”應被視為包括集裝箱或托盤在內的積載,但僅限于此種積載是在本保險責任開始前進行或是由被保險人或其雇員進行的情況)。
2009協會貨物保險條款第4.3條規定:“本保險在任何情況下不承保保險標的的包裝或準備不足或不當而不能經受所保航程的通常事故所引起的損失、損害或費用,如果此種包裝或準備是由被保險人或其雇員實施的,或是在本保險責任開始前實施的。”(在本款意義上,“包裝”應視為包括集裝箱內的積載,而被保險人的雇員不包括獨立承包商)。
因此,保險人不承保的包裝不當只有兩種情況:第一,包裝是由被保險人或其雇員(不包括獨立承包商)實施的;第二,包裝不當的問題在保險責任開始前就已經存在,而無論包裝是不是由被保險人或其雇員實施的。
2.3貨物包裝不當與固有缺陷的識別
貨物固有缺陷和包裝不當都是保險人的除外責任,二者的區分關鍵要看導致造成損失的原因是外來因素還是貨物內在特性。認定固有缺陷必須證明當任何其他外界偶然因素或事故還沒有達到構成承保危險的程度時,貨物固有缺陷將作為唯一的導致損失的原因,舉證責任較重;而對于包裝不當的認定,要分析包裝方式或以包裝為載體的技術手段是否得當,再分析該包裝是否是由被保險人或其雇員實施的來判斷保險人是否免除賠付責任。
3.貨物固有缺陷與貨物發熱
3.1概述
在海上貨物運輸中,很多貨物都有發熱的趨勢和傾向。貨物發熱既有可能是固有缺陷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外來風險造成的。外來風險造成的貨物發熱損失,保險人應當承保;而對于貨物固有缺陷造成的貨物發熱損失,則需要分情況對待。
對于貨物固有缺陷造成的發熱損失,被保險人為了避免保險人拒賠,通常會選擇額外投保相關保險。在英國,被保險人額外投保的險種是HSSC保險,即“發熱、發濕和自燃險”。在被保險人沒有投保HSSC保險的情況下,對于貨物固有缺陷造成的貨物發熱損失,保險人可以根據固有缺陷這一除外責任主張免責。
3.2英國法下的典型判例
在Soya GmbH v White一案中,被保險人為一批貨物大豆投保了HSSC保險,但在卸貨港卸貨的時候,大豆被發現已經受熱并且損壞。保險公司拒絕賠付,原因有二,第一,被保險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違反了最大誠信原則;第二,貨物在裝船的時候水分含量就已經過高并導致貨物在運輸途中發熱,因此,被保險貨物損失是由貨物固有缺陷造成的。
初審法官接受專家意見,認為如果大豆裝運時水分含量低于12%,則損失一定不會發生,若高于14%,則損失一定會發生,而處在12%與14%之間,則損失的發生只是具有一定的可能性。根據初審法院對于事實的認定,該案中水分含量是少于13%的,則損失的發生是具有一定的可能性的,而不是必然會發生的,那么保險人應當賠償。
盡管在該案中保險人應當賠償,但可以看出,即使被保險人額外投保了HSSC保險,但是如果貨物固有缺陷造成的發熱損失不具有偶然性,保險人是不需要賠償的,因為保險只承保偶然的、意外的損失,而不是必然會發生的損失。
4.貨物固有缺陷與貨物受潮
4.1概述
很多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受潮而受損,受潮受損的物理機制在于此類貨物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一旦在運輸的過程中氣溫顯著上升,水分就會以氣態形式離開貨物,而當遇到溫度較低的船艙璧或集裝箱壁,或者溫度又顯著下降時,氣態水就會變為液態水滴在或者附在貨物表面,從而導致貨物發霉、褪色或者其它貨損。
4.2英國法下的典型判例
在案例TM Noten BV v Harding中,一批紙箱包裝的皮手套被套裝在集裝箱里,由印度加爾各答運往鹿特丹。在運輸途中,手套中原本含有的潮氣冷凝到了集裝箱頂部,又落到了箱內的貨物上,造成貨物的發霉損失。初審法院認為損失的近因是外來風險,但是英國上訴法院推翻了初審法院的判決,認為損失是由貨物的固有缺陷造成的。
由此案件可以看出,在沒有其它外來原因導致貨物受潮致損的情況下,貨物損失的近因是固有缺陷,而不是外來風險。
參考文獻:
[1]楊良宜.海上貨物保險.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鄭睿.英國海上保險:法律與實務.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
[3]司玉琢.海商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4]王瑩.論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包裝不當.大連海事大學2017年碩士學位論文
[5]向玉芳.海上保險除外責任法律問題研究.遼寧大學2018年碩士學位論文
[6]汪靜秋.海上保險除外責任研究.大連海事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
(上海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