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以及科技水平不斷發展進步的社會大背景下,我們的經濟消費水平也隨之變化,逐漸展開了新的模式。藝術文化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帶動下百花齊放,繁榮上升。工業設計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他們的跨界融合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工業設計兼具藝術性與經濟性,經濟性原則貫穿工業設計的整個設計過程,它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得益彰,息息相關。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敗準則就是用工業設計發展社會經濟。
關鍵詞:設計;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一、工業設計對于各國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工業設計是具有深度和廣度的經濟創新理念,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映射出一個國家的工業形象、工業綜合競爭力和創新發展水平。工業設計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方法,在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中都有其展現的舞臺。
美國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領頭羊,這個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工業設計。即使在經歷金融海嘯后,美國經濟嚴重萎縮的社會環境中,工業設計仍然可以通過實用性設計、以人為本、綠色設計和其他設計應用理念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他強調設計的目的在于增強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提高國家實力,不論其遵循的設計原則是“形式追隨功能”還是“形式追隨市場”,不論他們與歐洲設計的差別有多大,工業設計最終對于美國經濟的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世界設計史中,德國的 “包豪斯運動”是最出名的以工業設計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事件,后來這個運動對美國的經濟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它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二戰后的日本和德國,也都及時認識到了工業設計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牢牢把握設計,促進工業的發展,復興國家經濟。工業設計對兩國的經濟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是其成為經濟強國的重要因素之一[1]。北歐特有的現代的文化精神與審美語言,有力地影響了整個世界。北歐四國不同于中歐和南歐,他們在設計上首先認清自己特有的傳統,進而去創造屬于北歐的現代文化形態。設計被擺到最關鍵位置,設計在北歐就是一種高端的文化時尚。作為丹麥的一大發明,享譽世界的積木玩具“樂高”被列入世界十大玩具,它火爆全球,從經濟的角度看,設計就是一種巨大的生產力[2]。
中國的工業設計產業和設計公司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發展自己的工業設計,并擁有強大而獨立的工業設計部門,推動工業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占盡發展工業設計的有利因素,工業設計的引入是帶動經濟發展的有力推手。設計在各企業的應用和發展,已顯示出巨大的經濟效益。依靠設計帶來的效益在競爭中樹立自己的品牌、提高競爭力,已成為東南沿海企業競爭制勝的有利法寶。既然工業設計可以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必然也會在西部地區掀起經濟發展的高潮。“設計就是經濟效益”的說法并不過分。中西部經濟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向一部分產業基地、一系列國家支持的政策、引進其他先進國家的寶貴經驗、對設計越來越重視等是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核心[1]。以“以人為本”為核心,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工業設計是實現這一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載體。以設計體現中國文化特色,在新的歷史時期,使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傳統文化價值大放異彩,是中西部地區工業設計發展的寶貴財富。不論何時何地,設計都將以強大的動力和自身優勢為經濟發展服務。
二、工業設計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對策
以Niek ?Roozen公司在城市邊緣修建公園的景觀設計——大治河生態廊道項目為例。作為上海第一個生態廊道示范區,公司設計團隊因地制宜,開發現有的村落、農田、池塘,打造農業+文旅+休閑的全新發展模式,吸引游客,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了使景觀更有生機和活力,沿途岸邊設有果林,島上配置果蔬超市,還有村里的魚塘。這樣,公園的設施配置又為游客帶來了更多的興趣,就能生產更多的產品,以多種方式使這座示范區受益。另一湖州明珠之脈項目,把森林建設在工業區和生活區之間,創造一個自然的休閑緩沖區。在新的綠色結構中,水和堤壩的作用至關重要。濕地作為清潔和儲存城市水體的重要部分,堤壩作為社區和公園的連接區域,成為城市生態的框架。這個項目的設計點能夠發揮作用,改善當地的經濟,創造新的旅游切入點。最重要的是恢復人與景觀之間的平衡[3]。這些項目不僅通過工業設計改善了城市周邊鄉村的生活質量,還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楊振寧曾說“21世紀將是工業設計的世紀,一個不重視工業設計的國家將成為明日的落伍者”。毋庸置疑的是工業設計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首先需要政府發揮作用。充分發揮對各地區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宏觀指導作用,組織專家和有關部門制定未來工業設計發展的指導意見,確定設計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門。以產品設計創新為核心,開展產品設計創新,提高產品競爭力,促進制造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各地區發展的不均衡性導致工業設計方面的資源整合和有效利用能力不均衡,可以依托高校和企業的工業設計創新資源,加強資源整合,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機制,低成本地推進工業設計創新體系構架。將設計與工業企業創新戰略融合,把推動生產制造業應用工業設計作為重中之重。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在示范區內將重點推動與應用工業設計納入工作計劃,并加以落實。通過工業設計帶動區域產業的自主創新,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4]。
三、工業設計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工業設計將創新、技術、商業、研究及消費者緊密聯系起來,共同進行創造性活動,并將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提出的解決方案進行可視化,重新解構問題,提供新的價值以及競爭優勢。工業設計是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和經濟進步的發展條件,它同時也對經濟發展具有相應的促進作用。從戰后的德國、日本經濟的飛速發展到21世紀美國經濟的主導地位;從中國的經濟特區建設到中西部大開發初步成功都離不開工業設計的身影。發達國家發展的實踐表明,工業設計已成為企業競爭的源泉和核心動力,世界各國都希望加速工業設計的發展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工業設計既具有技術性,又具有經濟性,它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工業設計的發展,工業設計的發展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兩者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經濟對設計的發生和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也能夠確定各個時期設計的產物形態。復雜的社會由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構成,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類對生活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精神、物質層面的要求相比之下高于以往。工業設計的出現,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給人類帶來便捷的同時使生活更具藝術氣息。工業設計從設計開始到設計完成,整個過程的各個階段經濟的呈現形式與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5]。之所以說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因為科學技術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縱觀人類設計史不難發現,科學技術與人類生活之間的聯系是通過設計結合起來的。當人們物質、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后,工業設計的功能則變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此時它不僅解決人們的精神需求,同時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工業設計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滿足人們所需要的產品具有基本的實用功能之后,還能滿足其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并且可以展示不同人群的個性和愛好[6]。經濟信息化的時代,更應該提倡將工業設計與社會經濟相結合、共發展。一個國家經濟水平的發展反映國家的實力,同樣道理,一個國家工業設計水平的發展同樣會反映國家的整體實力,工業設計的發展必將融入社會經濟的發展之中。比經濟實力提升更重要的是國家整體實力的提高,這比單方面追求經濟實力提升更為重要、更有意義。
四、結語
當今工業設計仍然面臨許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跟風模仿。仿造產品在國內是很多產品擴大銷路的殺手锏,但在很多其他國家卻是侵權行為的大力打擊對象。在國外,工業設計追求的發展趨勢是能夠在引領產業轉型中起主導作用的創新發展,而在我國,跟風模仿,生產單一無異的產品不但導致產品的積壓和滯銷,這一惡性循環反而阻礙當地的經濟發展。說到底就是國內對設計的立法和認識不夠。要想從根本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工業設計的繁榮發展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立足國情,找到適合我國工業設計發展的道路,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謝亨淵.淺析工業設計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現代商業,2006(08):75+74.
[2]忻啟蒙.用設計去改變生活[J].上海包裝,2013(06):34.
[3]朱迪絲·范德普爾.改變城市和周邊鄉村生活質量的景觀設計[J].中國花卉園藝,2019(19):19.
[4]宋強,高喜銀.工業設計促進保定經濟發展的思考與對策[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02):55.
[5]駱佳.淺談藝術設計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08):40-41.
[6]惠娜.工業設計是經濟發展的新生力[J].經濟研究導刊,2017(19):195-196.
作者簡介:
吳雪(1996-),女,漢族,研究生,青島理工大學,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工程應用及其理論研究。
(青島理工大學 ? ?山東 ?青島 ?2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