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標準必要專利作為專利和技術標準的結合,在專利許可市場中占據支配地位。盡管專利一旦成為廣泛應用的標準必要專利,權利人一般得向標準化組織承諾以公平、合理和無歧視的FRAND條件實施許可。但對必要專利權人實施收取過高的許可費或者向法院申請禁令的行為并無有效的規制作用。對于專利劫持問題,本文對界定相關市場、支配地位的方法以及影響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的因素進行研究,減少市場競爭限制,促進專利技術的轉化和專利技術創新。
關鍵詞:專利劫持; 專利許可; 規制
專利劫持或以專利劫持為威脅將會增加專利許可的成本而阻礙創新,同時增加包括其他專利權人在內的其他市場主體參與者的不確定性。這種濫用不僅嚴重威脅了專利使用人的合法利益,而且對專利持有人也同樣帶來嚴重的傷害,進而危害創新發展,損害消費者的整體利益。相關產業為了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壁壘,促進技術合作,實施標準化。但是專利劫持行為明顯違背了標準化組織的初心,稍有不慎就會淪為標準必要專利權人的斂財工具,還會產生一家獨大的現象,阻礙市場競爭,擾亂經濟秩序,因此對專利劫持進行規制首先需要對以下相關因素進行明晰:
第一,相關市場的認定。對相關市場進行界定,是處理反壟斷案件的起點。每個限制競爭行為所涉及的市場范圍是具體的,而不是“市場經濟”意義上抽象的市場,因此要考察某個經營者的某種行為對競爭的影響,必須首先確定其所在市場的范圍,在反壟斷這一市場被稱作“相關市場”。界定相關市場一般需要考慮案件所涉及的相關產品以及相關產品競爭所影響的地域范圍,這在反壟斷法上分別被稱為“相關產品市場”和“相關地域市場”。就相關產品市場而言,應主要考慮消費者的需求替代。商品之間在滿足自己既定的需求方面具有替代性稱作“需求替代性標準”。就相關地域市場而言,需要考慮相關產品所處的地域范圍。綜上所述,界定標準必要專利權人所在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的基本分析思路同樣需要遵循“消費者需求替代”的基本標準,同樣需要從相關地域市場與相關商品市場兩個維度進行分析。但是在具體認定相關市場的過程中,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的界定反而較為清晰,爭議相對較少,在司法實踐中,每一個標準必要專利的單獨許可構成一個專利許可市場。而這主要基于標準必要專利本身的特性。相關市場是由具有替代性的競爭產品組合而成,而對專利實施者而言,每一個標準必要專利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歐盟委員會在摩托羅拉標準必要專利壟斷案中指出,不同的無線通信技術標準的覆蓋范圍、用戶基數、通信質量等差異較大,歐洲經濟區內不存在所涉專利具有可替代性的標準,因為標準必要專利是不可替代的。在相關市場界定中,需要具體分析相關標準的功能以及可能的替代性。此種爭論主要聚焦于“標準必要專利”本身的界定,不具備“必要性”的專利,當然不構成標準必要專利,因而也不存在后續的髙價許可費問題,但是目前對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的相關市場界定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基本一致的做法。
第二,支配地位的認定。在支配地位濫用行為的認定中,擁有市場支配地位是反壟斷法規制的前提。因為排除、限制競爭大多會給消費者造成負擔,這將導致消費者的需求轉向,沒有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對這種轉向一般無力阻止。歐洲法院在UnitedBrands案中指出,支配地位是指某個企業擁有的市場力量,此種力量能夠使其獨立于消費者、競爭者,基于此種力量其能夠在相關市場中限制競爭,并且維持競爭。一般來說,支配地位是多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而單獨來看,每種因素并非是決定性的。我國《反壟斷法》中對支配地位認定的解讀與歐盟、美國的相關規定相比,在邏輯性與全面性上均具有明顯優勢。我國《反壟斷法》第18條規定市場支配地位認定應當考察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場份額、控制材料采購的能力,還包括經營者的財力、對同類經營者的依賴程度、其他競爭者進人市場的難易程度等。所謂支配地位無非是通過提髙價格的方式來增加利潤的能力與地位,而之所以擁有這種能力,是由于消費者別無選擇;造成消費者別無選擇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其他經營者無力充分增加產出來滿足消費者的轉向需求—現有競爭者無力擴大產能,潛在競爭者無力進入市場。這要求當事人必須是龐大的企業,否則其他人不會缺少擴大產出的能力;但市場份額龐大只是擁有支配地位的前提,而不是充分條件。此外,還有其他原因可以造成消費者別無選擇,這些原因也可以成為認定支配地位的標準。對于標準必要專利權人而言,由于相關市場直接界定為“每一個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而在相關市場內,標準必要專利權人占有百分之百的市場份額,因此可以直接推定標準必要專利權人的市場支配地位。但是依據支配地位認定的基本考察方法,除去市場份額為首要考察因素之外,支配地位的認定中還需要考察相關市場的進人難易程度、其他經營者的依賴程度等。因此,標準必要專利權人在相關市場中并不一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
第三,影響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的因素。首先,需要確定專利的價值。實踐中專利價值延伸出三種不同的衡量標準。專利的增量價值是被提及較多的一種,該項考察因素主要基于這樣一種理念:被納入標準之后,標準必要專利價值增加的部分不應當被計算在標準必要專利的許可費中,因為標準必要專利權人只能以專利自身的價值收取許可費,而不可收取標準為其帶來的價值。因此技術相對于次等級最好的替代技術的價值增量就是一個有意愿的被許可人在假想談判中愿意支付的最大許可費數額,因此判決的合理許可費補償不應該超過這個數額。專利對標準的價值也是專利價值認定的一種標準,專利價值的考察需要從對標準貢獻度的角度看,而衡量此種貢獻度的高低往往是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認定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該項因素主要是認定專利權人收取的許可費不能高于專利對于技術標準而言的貢獻度。其次,需要在類似的交易中進行對比。可比較類似交易因素的考察能夠簡化案件審理的過程,有可比較類似交易的存在,能夠以成本較低的方法考察許可費的高低,法院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大大降低,與考察專利的增量價值相比,該項因素的考察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最強。最后,還需要考慮專利許可自身的特點。例如,無論是在某個地域范圍內使用,還是在全球范圍內使用都會影響最終許可費的確定,而許可的期限長短和是否屬于排他性許可等也會影響到專利許可費的認定。此外,專利的累積費率也是調試許可費時需考察的因素,以此避免費率累積過高。當然,關于專利許可的期限、許可方式以及是固定許可費還是許可費率的形式。專利許可人和專利實施者之間一般會通過合同形式予以明確因此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對該類因素的考察一般無太大爭議。
知識產權領域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領域,因此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對保護和促進該領域的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而無論是標準必要專利制定過程中的欺騙行為,還是標準必要專利實施過程中的限制競爭行為,都具有壟斷市場、損害競爭的效果。因此本文根據標準必要專利的特點,探討了判定專利劫持的相關因素然而由于標準必要專利壟斷問題的復雜性,仍有一些問題需要繼續深入的研究,以達到減少市場限制,促進良性競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曉曄:《標準必要專利反壟斷訴訟問題研究》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6期.
[2].許光耀:《界定相關市場的目的與標準研究》載《價格理論與實踐》,2016年第11期.
[3].袁波:《標準必要專利權熱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兼議“推定說”和“認定說”之爭》載《法學》,2017年第3期.
[4].仲春:《標準必要專利相關市場界定與市場支配地位認定研究》載《知識產權》,2017年第7期.
作者簡介:
李雪(1996—),女,漢,海南海口,籍貫山東青島,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海南大學 ?海南 海口 ?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