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佳
摘 要:苗族歷史悠久,分布廣泛,他們主要生活在貴州,湖南,湖北,廣西,云南等省。傳統的苗族文化中有著大量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的優秀文化,它們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繼承民族歷史,增強民族認同等。對待苗族傳統文化,我們必須要將其傳承下去。近年來興起的微課不僅成為重要的教育資源,而且成為許多改革教育教學觀念和模式的基礎。本文將從新時代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微課形式與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意義以及如何進行微課資源的開發三方面來探討苗族優秀傳統文化微課資源的開發利用。
關鍵詞:苗族優秀傳統文化;文化傳承;微課資源開發
苗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舞蹈、傳統音樂、民間文學和民俗等。如此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何傳承下去,不讓“明珠”蒙塵,是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今天,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微課應運而生。微課形式的興起為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 新時代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
第一,增強苗族的民族凝聚力。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共同體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對一個民族社會的發展具有調適、整合功能,是重建和諧、穩定的民族社會的精神要素。“苗族主要分布在山區,地理環境惡劣,交通不便,民居也比較分散。”1為了滿足情感交流的需要,產生了很多傳統節日,比如蘆笙節、鬧沖節、爬坡節等。在節日期間,全村或者幾個村的居民聚到一起參加活動,有唱飛歌、唱古歌、斗牛、跳蘆笙樂舞、板凳舞等,這些活動加強了苗族人民的聯系,無形中增強了苗族的民族凝聚力。
第二,傳承民族歷史,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苗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傳承發展苗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堅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要求。苗族人民擅長織布、刺繡、蠟染、制作蘆笙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在苗族傳統節日或盛大活動期間,苗族人民會盛裝打扮,身著苗族傳統服飾,表演苗族傳統歌舞,并伴以傳統樂器演奏。在節日期間,苗族的家長們會向后輩們講述苗族的起源、文化和傳說等,這可以讓苗族人民更加了解民族歷史和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
第三,促進社會和諧。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是與時俱進、動態發展的,是新時代德育的重要資源,其蘊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苗族傳統節日與自然現象、氣候和生產節律有關,節日期間人們充分享受活動帶給他們的歡樂傳統節日營造的熱鬧氣氛可以參與者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并促進社會和諧。所以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苗族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理念,以營造現代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
二、 微課形式與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意義
第一,為講好中國故事增添色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民族復興的高度,諄諄教誨、殷殷期待,為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方向。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重點論述了文化自信的作用和地位,他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同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而在文化強國建設的大背景下,“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需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4少數民族的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為中國故事的不斷挖掘提供豐富資源。因此,只有利用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式、手段、業態、體制、機制,才能真正地做到把中國故事講出新的韻味與風采。因此,通過微課形式,對苗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保護與開發,將會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第二,有效地傳承苗族優秀傳統文化。苗族文化是苗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共同記憶,是苗族區別于別的民族的重要標識。在改革開放和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原本相對封閉和獨立的民族文化空間被打破了,依托媒體宣傳、外出打工、旅游產業引入等方式,新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化產品不斷涌入,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苗族的年輕一代往往選擇走出大山深處。在苗族聚居地區,苗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留守的老齡階層保存較好,但缺乏年輕一代的新生力量,同時傳承的方式較為落后;而在發展較好,城市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地帶,傳統文化與習俗流失,漢化現象明顯。
如今,微課作為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逐步運用于教育領域的新生事物,它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更能順應“互聯網+”時代快速發展。依托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很多學校都將微課引入了課堂。在這樣的形勢下,借助微課來保留與傳播苗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苗族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主要是以校本課程的形式出現的,由于受到資金、師資力量和課時的限制,也為了突出當地特色、應付上級檢查、參加展演活動,每個學校基本上只將當地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兩個苗族非遺引入校園,比如凱里市舟溪逸夫中學的蘆笙吹奏、凱里市龍場中學的蠟染、 凱里十五中的苗拳、凱里二中的民族政策宣傳教育等等。這樣做可以使學生比較深入地了解當地一兩個苗族非遺,但是不能全面地了解當地的苗族優秀傳統文化,許多苗族學生對凱里的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缺乏整體系統的認識。同時,文化傳承的場域和主體是多元化的,并不僅僅局限于中學場域和苗族中學生主體。而依托網絡的微課資源能夠滿足苗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多元場域、多元主體的傳承。
三、 苗族優秀傳統文化微課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一,政府帶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目前,一些偏遠苗族聚居地區還沒有實現互聯網的完全普及。為了更好地在苗族聚居地區推廣微課,我們必須繼續增加對民族地區教育的投資,讓互聯網滲透到苗族聚居地區的各個角落。另外,苗族聚居地區的地方政府也需要撥出專項資金,確保專項資金到位,專門用于苗族聚居地區的互聯網普及和教學設施建設。有微課教學的硬件支持,苗族優秀傳統文化才可以通過微課進行有效傳承。
第二,增強微課內容的開發力度。可以由相關部門牽頭,組織教師開展苗族優秀傳統文化微課設計競賽,建立網絡共享微課資源庫,將優秀的微課資源上傳到資源庫中進行網絡共享,實現苗族聚居地區的學校提供微課資源。此外,苗族聚居地區的學校可以通過培訓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讓教師掌握微課程開發的知識和技能,開發出更多的苗族優秀傳統文化微課資源。
第三,加強微課的宣傳引導。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微課的宣傳,進一步指導苗族聚居地區的學校和教師積極參與微課開發與教學。例如,相關部門可以組織校長舉辦研討會,號召各校積極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積極開展微課教學。教育部門和學校應定期對教師開展培訓,通過培訓,讓更多教師了解微課,學習使用微課來為教學服務。通過相關宣傳指導,相信會有更多的教師了解微課,并有效利用微課進行教學。此外,學校和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微課宣傳,動員和鼓勵在家或附近擁有互聯網資源的學生積極使用使用互聯網進行微課學習,并分享微課的使用學習的經驗,從而更好的促進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 莫思祁.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傳承創新[J].法制與社會,2019(02):201-202.
[2] 習近平.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6-05-19(002).
[3] 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 人民日報,2017-10-28(001).
1 莫思祁.苗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傳承創新[J].法制與社會,2019(02):201-202.
2習近平.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6-05-19(002).
3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 人民日報,2017-10-28(001).
4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 人民日報,2017-10-28(001).
(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