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洪晨
摘 要:今年來,淄博市經濟發展呈現一定的疲態,整體經濟形勢雖好,但農村區域間的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拉大,整體經濟發展呈現出非常明顯的不平衡特征。在市場經濟的促使下,金融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淄博市: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農村金融
前言:經濟發展中對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金融支持越來越重視,在本文中,筆者通過對淄博市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獲得金融支持的狀況進行了分析。得出要從實行多樣化的金融管理體制、提高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發展水平等等方面的建議,希望能夠對我市農村區域金融制度的建設提供借鑒。
一、淄博市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
淄博市GDP已突破5000億大關,近年增長率超過6%,增長態勢良好。同時,與第二三產業相比,第一產業增長速度為最低。截止到2018年,淄博市擁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產業178家,登記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5727個,比上年新增543個。數據顯示,淄博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倍。淄博市農村經濟雖然成發展趨勢,但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可喜的是,無論是農業龍頭產業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都成迅猛發展趨勢。無論是新興的的企業還是個人,對于資金會更加需求,這就要求加快金融建設,以匹配資金需求,為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
二、淄博市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獲得金融支持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農村金融指的是金融機構為縣及縣以下地區提供的存款、貸款、保險、期貨等各種金融服務,農村地區對于保險,期貨等不敏感,導致其作用不大,發展緩慢這里不予討論。農村金融的主要需求主體是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產業,涉農中小微企業等。
(一)門檻高,資金來源缺乏。
淄博市農村區域中小微企業眾多,小微企業作為市場活力的重要一員,大多數企業存在實力較弱,尚不能用作貸款抵押,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融資難,信貸的門檻過高,某些信貸產品也只能通過大數據篩選符合要求客戶,不能做到應用盡用。中央銀行隨推行了一系列專項貸款項目,現行的只有存款準備金制度,但是該制度的制定是為了差別化調整金融機構的儲備金規模以及資產的質量,并非為了調整區域經濟發展差距而制定。
(二)金融機構擔保機制不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發展進展相對緩慢。
地方政府雖然組建中小企業擔保中心,但由于財力原因,具有權威性的擔保機構卻少之又少,難以保障地方中小企業需求。淄博市各縣域行政領導調整頻繁,缺少對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連續性,由于信息采集的影響因素較多,這就使得地方上的征信體系存在問題。
(三)信息不對稱,農村金融機構內部因素限制
權威性的擔保機構都具有超長的審批流程,且縣域金融機構多為底層支行,審批權限不足,難以滿足用款小,用款急等需求。且由于宣傳力度的缺失,一些符合企業信貸條件的金融產品不能為用戶所知曉。
三、淄博市農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金融扶持的對策
(一)實施多樣化的金融管理機制
在金融控制方面,可以適當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比,通過嚴厲的金融監控手段提高金融市場的安全穩定性;二是貸款政策,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增加對欠發達地區的放貸金額,如果是具有公益性質的項目,可以提供利率更加優惠的貸款政策,甚至于對外部性較強的貸款國家應采取免息鼓勵性的政策;三是政府應該對于一些關系民生的項目在信貸資金中應有一個明確的最低限額,以要求區域金融機構必須完成這一任務,例如實施助學貸款項目,增強欠發達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從而為社會的發展輸送較高高素質的人力資源。
(二)發揮政策性金融市場的指引作用
通過引入政策性的金融機構,使其作為補充,與商業性金融機構形成相互輔助的金融體系,為淄博市農村地區提供高效的金融支持。還可以考慮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鼓勵政府和商業銀行加大與企業的合作力度,這時,就需要地方性的發展銀行出力。
(三)提高欠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發展水平
為提高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競爭力,唯有解放思想、拓寬發展思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創新能力,堅持走新型的工業化化道路,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揮各地區自身優勢,形成品牌效應,像沂源、高青這樣的農業縣,需借助農業3.0模式,依托大數據平臺建立的“一云、一網、一庫、一體系”數字農業農村智慧大腦,加速數字賦能農業農村發展。
(四)鼓勵金融創新,為農村地區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產業,涉農中小微企業等創新產品。
堅持商業性金融機構降低標準,加大對農村地區授信額度,匹配信貸信息和信貸資源,對于優質客戶實行 “政策傾斜。要落實國家的傾向性政策,盡快推行農村產權、林權、承包權、貨物倉儲質押貸款,滿足多方需求,適當降低審批門檻,提高效率,實現雙贏。
(五)積極推進區域的大都市圈建設
城鎮化促進了分工協作的進一步深化,縮短了勞動時間,提高了勞動效率,某種程度上有利于促進本地化經濟運營效率的提升。建設跨區域都市圈是城鎮發展的必然過程,積極推進都市圈建設,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的現象,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各地區的團結合作。我國發達地區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跨區域和跨城市的大都市圈,而落后地區在這方面明顯落后一大截,都市圈的經濟效應因為缺乏中心大城市的帶動無法發揮出來,技術擴散范圍不夠廣,城市發展的利好因素輻射不到周邊區縣和農村。推動都市圈的建設將有利于擴大其輻射范圍,提高其影響力,有利于促進金融市場的合理布局,提高其競爭能力。
四、總結
淄博市作為一個傳統的工業強市,近幾年發展受到阻礙,需依托新舊動能轉化的契機進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減小區域間的經濟差距,使得淄博市各地區均衡全面的提高。因此,充分利用金融的支持作用,充分發揮農村這樣一個未開化卻大有潛力的市場活力,大力發展民營,小微企業,為經濟發展增加活力因子。
參考文獻:
[1]尹優平.中國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1:12-15
[2]伍海華.金融區域二元結構及發展對策[J].經濟理論與經濟理,2012(4):102-104.
[3]劉仁伍.區域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26-78.
[4]張貴友,劉晶晶.金融支持縣域小微企業發展問題研究——以樂亭縣為例[J].河北金融.
[5]董良,董少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深層次分析和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
(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 山東 淄博 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