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萬瓊
摘 要:旅游業是“無煙工業”,是“朝陽產業”,它是一個發展很快并且帶動能力強的產業。美麗神奇的仫佬山鄉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擁有一大批品質高、特色濃、開發潛力大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富集這一優勢,加快發展仫佬族地區的旅游業,對推動羅城的科學發展和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旅游;資源富集;仫佬族地區;加快發展;對策思考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位于廣西西北部,河池市東部,全縣總面積2658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居住著仫佬、壯、漢、苗、瑤、侗等12個民族,全縣總人口38.8萬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3.6萬人,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羅城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經濟基礎薄弱,制約因素較多,旅游產業發展起步晚。在現有條件下,如何依托縣境內豐富的資源發展旅游業,以旅游產業的興起帶動社會經濟發展,是當前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
一、羅城具有獨特的旅游資源
羅城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其民風民俗是獨有的,具有獨特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有讓人心曠神怡的自然風光,這些資源是發展民族旅游業的優勢資源。
(一)旅游資源豐富
1、民族文化獨特。仫佬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智慧、善良的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她們形成了獨特的語言,創造了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特別是依飯文化,在仫佬族傳統文化中,承載著特殊的文化意義,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坡節、搶花炮、搶粽粑、仫佬族婚禮等洋溢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南來北往的游客。仫佬族的居住、飲食、喪葬、宗教信仰等,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在民族傳統節日中,仫佬族歌舞、侗族大歌、多耶舞、苗寨蘆笙踩堂等優美的民族歌舞,精美的民族服飾等,展現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魅力,為民族旅游業提供了獨特的旅游環境和豐富的旅游活動內容。
2、人文資源獨特。羅城是壯鄉歌仙劉三姐的出生地;是中國歷史上的廉政名人“一代廉吏”于成龍的初仕之地;是廣州黃化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德山和新四軍將領、革命烈士韋一平的故居;鄧小平、李明瑞、張云逸等領導的七千多名紅七軍將士奮力作戰過的地方,列入為“愛國主議教育基地。從羅城走出的周鋼鳴、曾敏之、潘琦、“廣西文壇三劍客”之一的鬼子、著名作家包玉堂、劇作家常劍鈞等,都是享譽全國的仫佬族文化名人,他們的作品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形成奇特的“仫佬族文化現象”。
3、自然風光獨特。羅城山奇水美,風光綺麗,是個天然的畫廊。有作為多部電影外景拍攝地的武陽江風光,其兩岸翠竹青青,山巒疊翠,奇峰異彩,沿途有生死戀、米椎林、龍角山等多個景點,這些景點極具詩情畫意與神秘,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空靈之感。劍江風光是仫佬山鄉最具開發價值的自然風景區之一,其兩岸群峰拔起,爭雄競秀;翠竹叢叢,青翠欲滴。河面澄澈如鏡,靜影沉壁。更有古榕遮天,古渡浮橋,點綴其間,蔚為迷人。劍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區內外游客前來游覽。有相接云天的摩天牧場、詩情畫意野馬灘、林濤奔涌的青明山、千古遺愛的睡美人等,都是佳景勝地。羅城還是“中國野生毛葡萄之鄉”和“紅豆之鄉”。歷史悠久的野生毛葡萄酒,聞名遐邇的相思紅豆,是仫佬族用以傳情達意,并具有文化意義的購物。
(二)區位交通優勢
羅城位于廣西西北部,縣政府駐地距離南寧市317公里、距桂林市226公里,距柳州市111公里,距河池市127公里。羅城水陸交通較為便利,羅城港可到達柳州、梧州、廣州及港澳;枝柳鐵路主干線和黔桂鐵路支線岔羅鐵路經過羅城縣境;羅宜、羅融兩條二級公路與宜柳高速公路相連,能快捷到達南寧、柳州、桂林。其旅游區位位于廣西八大旅游區之一的大瑤山生態民俗文化旅游區內,東北與大桂林山水文化旅游區相望,西南與宜州、河池臨界,向東與柳州市接壤,處在龍勝——三江——融水——羅城——宜州——來賓大瑤山的廣西精品民俗風情體驗旅游線路上,具有良好的旅游區位優勢。優越的地理交通和旅游經濟區位,為羅城與周邊旅游城市的聯動發展和開拓區內外客源市場,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客觀上將促進旅游資源優勢向經濟產業優勢轉化。
近年來羅城縣委、縣政府比較重視旅游業的發展,目前已開發的旅游景點主要有崖宜風景區、劍江風景區、“成龍湖”景區、青明山生態農業旅游等。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羅城的旅游業尚停留在規劃階段,發展旅游業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羅城發展旅游業的有利條件以及制約因素
(一)羅城發展旅游業的有利條件
一個地區能否將旅游業培育發展成為該地區的優勢產業,一般來說,應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二是良好的區位和對外交通;三是有潛在的客源市場。這三個條件羅城都具備,特別是第一條件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優勢。條件有了,關鍵是發展意識,是否真正把旅游業作為本地區的優勢產業培育和發展,意識有了,關鍵是出路,是否能夠遵循旅游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來推進,思路有了,關鍵是政策、環境和人才,有了人才和政策,就會科學地包裝設計項目和有效引進資金,高水平開發旅游資源產品,高效率地宣傳促銷和開拓客源市場,實現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
(二)羅城發展旅游業極具潛力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用在旅游消費的支出不斷攀升,旅游業已經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羅城發展旅游業極具潛力,有人稱“小桂林”的懷群劍江風光,有作為多部電影外景拍攝地的武陽江風光,有神秘的四把睡美人山、有國家森林自然保護區、有濃郁的全國獨有的仫佬族風情等等,這些尚未開發的旅游資源以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原汁原味的獨特風景,成為人們追求原始、回歸自然的首選之地。只要開發出幾個品牌旅游景區并加大力度宣傳,就會有大最國內外游客到羅城觀光瀏覽。由此可見,羅城有條件、有必要、有潛力將旅游業發展成為河池國民經濟的優勢產業。
(三)羅城發展旅游業的制約因素
1、基礎設施薄弱,旅游業步較晚。縣境內交通基礎設施仍然相對落后。近年來,羅城加大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力度,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的目標。但由于受地域因素和經濟條件的影響,縣境內公路的等級低和路況不盡人意,交通網絡還不夠完善,一些景點的交通設施跟不上旅游發展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旅游業的起步和發展。
2、對人文資源的發掘利用意識不強。人文資源是當地少數民族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仫佬族等少數民族獨特的思想觀念。悠久的民族歷史、別具一格的民族建筑、古老奇異的民族風情,頗具有原創性、民族性的特點。如結構嚴謹的仫佬族建筑、雄偉壯觀的侗族鼓樓,仫佬族的過同年橋、千家宴,納冷洞族的攔路迎客、新安苗族的送紅蛋等,這些民族風情不但古樸而且趣味性、互助性很強,由于沒有得發掘利用,致使游客僅限于觀賞山水風光,無法體味當地的民族風情,這對民族旅游業的發展十分不利。
三、加快羅城旅游業發展的對策思考
羅城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如何把這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解放思想,創新觀念,尋求發展旅游業的新思路、新辦法和新舉措。
(一)羅城旅游業發展工作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要發展羅城的旅游業,必須立足羅城的旅游資源優勢,理清旅游發展思路,羅城旅游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可以概括為:“一山一城帶兩江”的旅游格局,以打造羅城旅游文化品牌為目的,策劃羅城人文、自然景觀,打造民族旅游文化品牌。景點項目策劃為四大景區,八大名景。
四大景區 ?仫佬族文化中心區(一城,含東門、四把、下里、橋頭仫佬族文化區);九萬大山景區(一山,羅城西部壯、瑤族民族文化區);天河劍江景區(含天河、懷群、喬善、兼愛);武陽江景區(含黃金、龍岸、長安仫佬、漢客文化區)。四大景區構成鳳凰展翅的格局。即一山一城帶兩江。縣城為鳳頭,青明山為鳳體,兩江為鳳凰兩翼。
八大名景 ?即羅城新八景,在一山一城兩江的格局中產生,待策劃工作的資源調查之后具體確定。初步設想是:鳳凰山;青明山;劍江穿巖;東安五指山;武陽江崖宜龍角山;天龍山;水上相思林(尚有九萬大山森林公園和巖溶溶洞景觀待考察發現)。
(二)加快羅城旅游業發展策略
1、政府主導。羅城的旅游總體來說還處于起步階段,要加快旅游業發展,必須加大政府的主導扶持力度,強化政府在規劃、部門聯動、政策環境、組織機制、投融資平臺等方面的主導,制定出臺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通過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部門的全力支持來推動羅城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2、編制規劃。旅游發展,規劃先行。旅游規劃是對旅游資源優化配置和對旅游系統合理發展的結構性籌劃過程,確定旅游發展的合理目。根據民族旅游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羅城應盡快編制民族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可邀請國內外旅游界專家學者對縣境內的旅游資源進行全面考察,制定涵蓋民族文化、藝術、人文資源、自然景觀等內容的旅游發展規劃,形成民族旅游發展規劃體系。同時,旅游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法一蹴而就。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的核心思想一旦確立,應通過人大審議,以法律條文的形式長期貫徹執行。旅游業的發展方向不能因政府部門換屆以及領導人員更替而朝令夕改,否則對于旅游業的發展有害無益。
3、市場導向和市場運作。旅游業是一項完全的市場經濟產業,應隨時跟蹤市場發展變化,分析研究市場動態及需求特征,根據市場需要來確定項目和產品的開發方向、開發重點及功能定位。如果單純從資源優勢出發,有什么資源就開發什么產品,那就會陷入盲目開發誤區,難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另外,羅城屬于后發達地區,至今仍然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財政收支困難,要發展旅游業如果靠政府投入那是不現實的,必須走市場運作的路子。應加大力度對外開放旅游業,加快招商引資和區域聯動合作步伐,旅游資源開發和項目建設充分走向市場,大力引進外來有實力的企業和能人到羅城投資開放旅游業,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和外來資金,通過市場運作、資本運營等途徑來實現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和旅游品牌的建設包裝,從而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4、培育精品,打造民族品牌。精品旅游產品不僅反映一個地區鮮明的旅游特色和吸引力,也體現了一個地區的旅游市場競爭力。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不但要堅持實施旅游項目帶動戰略,以項目建設促進整體開發,同時也要牢固樹立精品理念,充分發揮羅城民俗文化積淀深厚、自然景觀資源品位高等優勢,以主題鮮明、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地規劃建設高品位景區,不斷提升旅游景區景點檔次。發展民族旅游業,必須在突出仫佬族特色上下功夫。特別是仫佬族傳統工藝品,蘊含著深刻的民族文化內涵和象征寓意,體現仫佬族的特色和智慧,要發掘和開發一批藝術性高的仫佬族傳統工藝品。如仫佬族服飾的圍裙煤、煤砂罐等進入旅游市場。
5、加大宣傳力度,創新營銷手段。充分利用羅城的各種現有資源,創新促銷手段,不斷拓展新的客源市場。利用羅城文化名人的影響力,邀請國內知名文化人士及各級新聞媒體記者到羅城采風采訪,開放“羅城之旅”旅游考察活動,用作家、詩人、藝術家、攝影家和新聞記者敏銳的眼光,去審視羅城民族文化、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創作一批反映羅城民族風情和自然風光的文藝作品、攝影作品和新聞作品。出版民族旅游書籍、畫冊。攝制旅游風光風情專題片,對羅城旅游資源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的宣傳,引導游客審讀和享受仫佬山鄉風光風情之美。此外,應重視互聯網這個傳播渠道,應在制定營銷策略時考慮互聯網的社會化信息傳播特點。旅游營銷者應更多關注博客、論壇、用戶推薦、社會網絡以及即時通訊等網絡傳播技術,關注網絡口碑、社區營銷等新概念。在旅游宣傳促銷中,充分發揮網民的作用,發掘社會化信息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莫杰:《依托優勢發展羅城民族旅游業的探討》,河池市委黨委中心組論文集《科學發展觀的探索》,2011年
[2]楊永德:《大化瑤族自治縣生態旅游開發前景與構想》,《博士看河池》,2007年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委員會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