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留
摘 要:通過對劉少奇管理思想的論證,明確其管理思想的內容和作用,以及為后世的提供的借鑒意義,達到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的目的。
關鍵詞:劉少奇;管理思想
劉少奇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劉少奇同中國共產黨的其他領袖人物一樣,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新中國建設事業所作的貢獻是全方位的,幾乎涉及各個歷史時期和所有領域。特別是劉少奇的管理思想對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方面提供了重大的借鑒意義。
一、黨的建設思想
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用很大精力研究黨的建設問題,先后發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做一個好的黨員,建設一個好的黨》《論黨內斗爭》《論黨員在組織上和紀律上的修養》和《論黨》等許多重要論著,豐富了毛澤東思想。
(一)重視黨的思想建設問題。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第一次用明確的語言概括提出“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的建黨路線,并從理論上闡述了這一路線的根據、內容和方法。他指出,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最重要的問題,而思想建設應從加強共產黨員的思想修養做起。
(二)重視執政黨的建設問題。提出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一個堅強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并且始終保持了黨的工人階級先進性從而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并提出共產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做為對黨員的明確要求和教育內容。
(三)重視黨的團結問題。他認為黨的團結是黨的生命,要求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提高維護黨的團結的自覺性,同一切破壞黨的團結的言論和行為作堅決的斗爭。 ?劉少奇完善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提出民主集中制并對如何實行民主集中制作了全面論述。提出黨內斗爭是“為了加強黨的組織與團結,提高黨的紀律與威信,推動黨的工作的進行”。
二、經濟建設思想
(一)建立經濟結構。劉少奇認為,新民主主義經濟由五種經濟成分構成: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小商品經濟;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階段,要使這五種經濟成分都得到發展,以國營經濟的發展為主體,建立合作社經濟,扶助獨立的小生產者,并使之逐漸地向合作社方向發展,組織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在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前提下,容許發展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以便逐步地穩定地過渡到社會主義經濟。
(二)完善步驟學說。劉少奇提出了中國經濟建設的大體步驟,集中主要力量發展農業和輕工業的基礎上著重發展重工業,進而大力發展輕工業,達到農業機械化。實踐證明,劉少奇的主張是正確的。
(三)重視價值規律。劉少奇認為商品經濟對經濟建設具有推動作用。在建國初期,他提出容許個人有一定的經濟活動自由,采取價格指導生產,開發和利用自由市場的措施,他強調等價交換原則是社會主義再生產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他認為許多生產資料可以作為商品進行流通,生產中的各種問題都會在流通中反映出來。
三、策略思想
(一)工人運動策略。劉少奇撰寫了《批評“退出黃色工會”的策略》、《最近中國職工運動,國民黨工廠法、工會法與赤色工會目前的任務》、《罷工策略》和《一九三一年職工運動的總結》等文章,確立了工人運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策略思想、在《罷工策略》中提出“在不利的條件下,要善于適時地結束罷工,作有組織、有計劃的退卻”的思想。他針對武裝暴動的問題,提出“實行武裝暴動,群眾沒有發動起來,條件不成熟”的觀點。他認為暴動計劃應照群眾的力量來決定。決定暴動除政治目標外,其行動可能全是軍事的。把暴動的軍事計劃當成是軍事投機,這是中央的錯誤認識。”提出“把合法斗爭和非法斗爭、公開工作和秘密工作、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相結合的方針,以及對待黃色工會的策略等一系列原則問題。
(二)白區工作的策略。首先、劉少奇闡述了白區工作的方針、任務和策略原則。在科學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他主張黨在白區工作中應該實行深人群眾、長期隱蔽、積蓄力量的方針。其次、采取靈活的策略指導措施,根據形勢的變化、運動的退潮和來潮,以及革命與反革命實際力量的對比,恰當地組織革命防御或者進攻。他認為,在形勢與條件不利于我們的時候,暫時避免和敵人決斗,把公開組織嚴格地轉變為秘密組織,而在群眾工作中則盡可能利用公開合法手段,以便黨的秘密組織能夠在這種群眾工作中長期地蔭蔽力量,聚積群眾的力量,提高群眾的覺悟。必須從爭取勝利的觀點出發,根據當時當地的環境和條件,根據群眾的覺悟程度,提出群眾可能接受的部分的口號、要求和斗爭的方式,去發動群眾的斗爭并根據斗爭過程中各種條件的變化,把群眾的斗爭逐漸提高到更高的階段。再次、爭取暫時的同盟者,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推動這些矛盾的爆發,與敵人營壘中可能和我們合作的成分,或者與今天還不是我們主要的敵人,建立暫時的聯盟,向那些愿意同我們合作的同盟者作必要的讓步,吸引他們同我們聯合,參加共同的行動,再去影響他們爭取他們下層的群眾。一二·九運動的成功,證明了白區工作中這些策略原則的正確性。
參考文獻:
[1]劉少奇論黨(1945年5月14日),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32——335.
[2]中共中央黨獻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年譜:1898——1949【M】北京:中國文獻出版社,1989;10.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826.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四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700,701.
[5]《劉少奇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0,478頁.
[6]黃崢.《劉少奇傳》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986頁。
[7]《劉少奇論新中國經濟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408,337,382頁。
(鞍鋼教培中心(黨校) ?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