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玲
摘 要:我國當前非常重視城市化進程,而振興鄉村戰略則是實現城市化進程的有效手段,并且,振興鄉村戰略同時還是我國實現偉大復興的支撐。在振興鄉村戰略的落實過程中,家庭農場建設是主要內容之一,本文就對當前我國振興鄉村戰略中家庭農場建設的途徑進行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振興鄉村戰略;家庭農場;建設;途徑
引言:家庭農場作為我國農業發展的新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這也是我國振興鄉村戰略中的重點組成部分。在家庭農場建設過程中,必須要符合“三農”變化趨勢,從而有效的推動我國農業發展,解決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和農業工作積極性。
1.家庭農場建設新時期面臨的新問題、新創新
從我國農業生產模式的發展歷程來看一共經過了四次變革。第一次變革是使用的個體分散經營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后開始的,一直到社會主義改革基本完成之后才進入第二個改革階段;第二個變革階段是使用的農業集體經營模式,這種模式直到農村實施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度才停止;第三個階段是使用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該制度是以家庭作為生產單位來實現生產、銷售及運行的;第四個階段則是使用的家庭農場經營模式。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的轉變都呈現出很好的發展趨勢,其是跟隨社會進步而轉變的,不但可以讓傳統的經營模式有所優化,還是推動農業發展的必然形式。[1]家庭農場的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支撐,同時也是解決農村經濟問題的有效手段。我國目前有一些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差,農民的生活質量低下,年輕人離開農村進入城市打拼,而農村地區則全部剩下一些老齡化人口,這使得土地撂荒情況更加嚴重,生產水平也在不斷削弱。所以,在新時期我國在落實振興鄉村戰略的過程中就必須對家庭農場建設予以重視。而目前所實施的家庭農業生產模式則可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可以給農村地區帶來更多的收入,和原本的農村面貌相比較有了十分明顯的改善。這也意味著我國農業生產力正在不斷的蓄力,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構建對應的農業生產關系來適應新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需求,才能更有效地推動農業發展。
2.我國振興鄉村戰略中家庭農場建設的途徑分析
2.1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在家庭農場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培育出新型的職業農民,才能解決農村土地撂荒的情況,這也是家庭農場建設的關鍵。由于農村土地在經過流轉之后就會進行集中,這給土地經營提供了一定的條件,然而,全新的生產力形成和農民有著直接關系。大部分農民都是高齡化人口,他們在接受新方法、新意識方面較為遲鈍,因此,還必須要培育和引入新型職業農民才能讓新生產力在農家庭農場中形成。[2]家庭農場本就是新時期振興鄉村戰略中的重點內容,也是農業生產的新經營方法。新型職業農民可以說是全身心投入到農業生產行為中來的群體,在農村土地經過流轉之后的實際經營者,將農業生產作為全部的工作核心。并且,和傳統農民不一樣的是,新型職業農民在日常在生產經營中會使用到機械化設備來實現。而且,新型職業農民和傳統農民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型職業農民只是一種職業稱呼,并不是職業人的身份象征。在工作的過程中新型職業農民會使用機械化工具和工業化的形式來完成農業生產,將農業看成是一種產業來進行工作,并結合市場機制從中獲得對應的利益。在農村地區有一些種糧大戶,就可以對種糧大戶進行重點培育,種糧大戶的農業生產范疇比較廣泛,本就有著較多的資源,在此基礎上再對其加強培育實踐,則可以很好的培育出新型職業農民。[3]
2.2健全社會服務體系
在我國落實振興鄉村戰略時,健全社會服務體系是家庭農場建設的必需。家庭農場生產模式是在經過幾次變革之后所形成的新模式,目前這個階段家庭農場模式也是我國現代化農業比較適合的一種模式,所以,在建設家庭農場的過程當中,還必須要得到社會服務體系的支持,才能實現高效建設。[4]社會服務體系所涵蓋的內容比較多,首先,需要培育出服務三農的服務機構,比如種子培育機構、農藥經營機構、化肥結構等,通過構建這些機構形成一條龍服務,促進家庭農場的生產質量;其次,是要構建農產品銷售和加工機構,來完成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工作。這些機構必須要具備很好的專業知識和營銷經驗才能符合家庭農場所的要求,尤其是在目前大數據和信息化發展背景下,機構更應當懂得使用新技術來實現創新。實現科技和農業的完美融合,打造綠色農業、高產農業和生態農業等模式,這是確保家庭農場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另外,還要建立和家庭農場相關的信息咨詢服務機構,該機構主要是和家庭農場對接的。在目前的信息化社會背景下,市場機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家庭農場運行的過程中也依然面臨該生產什么、怎樣生產等問題。因此,為了讓這些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就可以通過信息咨詢服務機構來統一集中解決,以此來減少農業生產的盲目性和無效性。
2.3持續推進創新改革
創新和改革可以說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在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每一次的創新和改革過程中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然而,從改革中也可以看出,改革創新對于農業生產的推動性是有限的,所以要想實現長期發展,就必須持續推進創新改革工作。在我國農業以聯產承包責任制度作為經營模式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產力,目前這個階段在農業發展上又同樣面臨著全新的問題,為了可以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我國也提出了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目的在于解決農業面臨的現實問題。[5]但在建設家庭農場的過程當中,依舊要不斷的實現創新與改革,才能讓家庭農場在新時期背景下適應不同階段的農業生產要求,推動農業健康發展。
結束語:目前,家庭農場是最適合我國現代化農業的一的經營模式。在建設家庭農場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健全社會服務體系以及持續推進創新改革等途徑,在解決新時期農業面臨的新問題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農業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玉軍,江暉,丁風強.加快人才振興 ?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思考[J].農民科技培訓,2020(09):37-39.
[2].發揮財政職能 ?促推鄉村振興——運城市鹽湖區財政局支持美麗鄉村建設情況調研[J].山西財稅,2020(07):29-30.
[3]王重民,張曉峰,楊文娟,楊慧香.靈臺縣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的調研與思考[J].甘肅農業,2020(06):111-115.
[4]馬國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江蘇農村經濟,2020(01):22-24.
[5]陳愛東,李蘊.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西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探討[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05):142-147.
(黃岡師范學院 ?湖北 ?黃岡 ?4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