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現階段,我國政府和各級地區都在大力治理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農村生態環境面臨著日益惡化的挑戰,如何開展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已成為各級部門關注的焦點。本文從“二污普”調查結果數據庫中匯總本區域農村地區環境治理的現狀,發掘當前農村地區污染治理工作的短板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農村地區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工作方向。
關鍵詞:二污普;數據庫;農村地區;? 治理方向
前言: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以下簡稱“二污普”)以2017年12月31日為普查標準時點,普查數據采用2017年度資料。“二污普”對每個區域中的污染情況分別從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移動源及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五個方面開展了基本信息調查和污染排放量的核算,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數據庫。本文嘗試通過對數據庫中相關表格的橫向匯總分析,挖掘本區域農村地區污染治理的短板信息,從而探索后續精準施策的方向。
一、與農村生態環境相關的普查內容
“二污普” 普查范圍包括有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及其他產生、排放污染物的設施。其中涉及農村生態環境調查的內容有:農業源中對于農業點源與面源的調查;生活源中對于鄉鎮居民能源使用及農村生活污水產生、排放情況;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中對于農村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的情況調查以及移動源中對農業機械使用情況的調查。
二、我省農村地區污染及治理現狀
(一)廢水
1、排放來源
“二污普”調查的廢水來源有農村居民日常生活污水、農業生產活動以及分布在農村地區的工業企業生產排放的廢水。從全省廢水排放總體結構看,廢水排放總量中生活源占比 81.95%;廢水污染物排放來源中農業源和生活源占比達到97-100%,其中農村居民生活水污染物量在生活源中占比33.81-64.51%。因此,農村居民生活及農業生產活動產生的水污染應當成為當前我省水污染物治理的重要方向。
2、治理現狀:(1)我省農村地區生活污水排入農村集中式處理設施和進入市政管網的戶數占比為9.2%;(2)全省農村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設計處理能力占全省集中式污水處理設計總能力的2.6%;平均運行負荷率41.6%;其對化學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僅為4.27~6.03%;(3)農業生產活動的廢水來源有畜禽養殖活動中糞便、尿液的排放,水產養殖活動中肥料和過量飼料的投放以及種植業含氮化肥的施用。 2017 年全省畜禽養殖業平均糞便和尿液的綜合利用率分別是84.68%和78.31%;全省化肥施用量相比“一污普”統計結果增加了2.22倍 ,氮肥和含氮復合肥施用量增加了0.48倍,化肥使用中氮肥的占比由72.19%下降到了 33.30%。全省農業源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平均處理率分別為 88.48%、 72.29%、 61.68%、77.19%;(4)農村地區企業中有廢水排放的企業占比10.8%,其中有61.2%的企業配套建設有廢水處理設施。
(二)廢氣
1、廢氣污染物來源:“二污普”調查的廢氣來源有鄉鎮企業生產、農村居民日常生活能源使用以及移動源中農業機械的使用。從全省廢氣污染物排放來源總體結構看,二氧化硫、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均以工業源為主,其次是生活源;氮氧化物以工業源為主,其次是移動源。工業源中按照工業企業的地域分布查詢可見,在鄉鎮的企業占全省總企業數的52.3%;農村居民生活能源使用產生的二氧化硫、 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分別占生活源廢氣排放總量的79.72%、 90.65%和27.94%;農業機械使用產生的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占移動源廢氣排放總量的57.25%、 61.32%、58.66% ,因此,農村地區廢氣污染物的治理在全省廢氣治理工作中不容忽視。
2、治理現狀:(1)農村地區企業中有鍋爐、爐窯、揮發性原輔料等廢氣產生源的企業占比59.4%,其中有鍋爐的企業中配套建設有脫硫、脫銷及除塵設施的占比分別是11.6%、4.22%及55.3%;有工業爐窯的企業中配套建設有脫硫、脫銷及除塵設施的企業占比分別是29.5%、2.41%及66.7%;鄉鎮企業總體配套建設的脫硫、脫銷及除塵設施占全省總廢氣處理設施的比例分別是63.8%、35.5%及26.5%;(2)農村居民生活使用能源中大部分實現了清潔能源改造,2017年完成煤改氣、煤改電的戶數占比84%,燃煤和小鍋爐取暖的戶數占比16%。
(三)固體廢棄物
“二污普”調查的農村地區固體廢物包括有農村居民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活動殘留地膜及秸稈。2017年,全省鄉鎮地區生活垃圾轉運城鎮集中處理的量占比82.5%,鎮村內進行無害化和簡易化處理量占比14.6%,無任何處理的量占比2.7%;由于農作物產量的增加,2017 年(二污普時期)全省農田地膜使用量相比 2007 年(一污普時期)整體上增長了 188.45%,但地膜平均殘留率由2007年的21.27%降至2017年的 11.56%。全省秸稈平均綜合利用率 88.8%,其中 25.46%為規模化綜合利用。
三、 結論與建議
“二污普”調查成果表明,2017年我省農村環境污染來源呈現多元化,其中主要來自居民生活、農業生產以及鄉鎮企業生產;污染治理現狀存在嚴重能力不足的現象。精準治污的施策方向應著重在加強農村基礎污染治理設施建設上,具體建設方向有:
1、提高農村地區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確定污水治理模式,建立健全運行管護機制,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的有效利用。
2、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方式,優化居民生活的能源使用結構,進一步減少散煤使用;加強各類施工工程的現場環境管理;通過宣傳途徑,宣講群眾日常生活中揮發性有機物的產生環節及減排措施,提高群眾環保水平。
3、加強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鎮本地生活垃圾收集及處理的能力;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減少化肥施用量,拓展秸稈產業化利用途徑,完善配套產業及下游產品開發,提高秸稈規模化利用水平。
4、做好鄉鎮企業布局規劃,強化鄉鎮企業環境管理, 謹防農村城市化進程中帶來的工業污染的加劇。
四、結語
當前,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找到農村污染治理的短板所在,是實現精準治污的前提。基于“二污普” 普查數據庫中關于農村生態環境的調查結果,筆者對安徽省農村生態環境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方向的建議。希望從二污普調查結果中找到對農村污染治理施策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劉娜.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資源節約與環保
[2] 王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現狀及對策 智能城市
[3]徐蕊.農村環境保護現狀與問題探究 山西農經
[4]高青彥.形棲森.曹廣芝 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分析與監管治理對策 農業技術與裝備
(安徽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