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世紀70年代以前,國際服務貿易在世界經濟貿易范圍中還不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領域,但在全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與市場經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和重要性被人們所注意到。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有了迅猛的發展,并在世界經濟發展中逐漸追趕商品貿易。而我國的國際服務貿易也呈現處了貿易額逐年增大,貿易逆差逐年增大的發展趨勢。雖然我國的國際服務貿易在不斷發展,但也面領著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占比較低、傳統服務貿易占比過高 、服務業競爭力薄弱、服務貿易區域發展不協調等問題,基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提出促進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對策。
關鍵詞: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研究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不少國家的產業紛紛由第一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服務業成為促進各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世界經濟形態已經由工業經濟逐漸步入服務經濟,國際競爭也逐漸轉變為服務競爭,服務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服務業比重甚至達到80%。聯合國貿發會統計數據顯示,從 2000 年開始,服務貿易的年增長率不斷提升,2018年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114487億美元,而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3年的44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7434億美元,增長了約170倍,出口量在發展中國家中排名第一,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弱勢。
根據《世界貿易報告2019》顯示,世界服務貿易占GDP的比重為13%,高收入國家為15%,中低收入國家為8%,而中國僅為6%。在國際貿易領域,中國一直處于貿易順差國的地位,2019年貿易逆差為2594億美元,其主要來源就是中國的服務貿易。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下,迫切要求我國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因此正確把握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趨勢及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設計適合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對于加速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深化中國國際經濟合作、提升全球價值鏈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趨勢
(一)中國服務貿易總體發展趨勢
整體而言,我國服務貿易保持穩定的上升趨向。2019年由于外部環境影響,中國服務貿易總額為7434億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服務貿易出口額為2420億美元,同比增長4.0%,進口額為5014億美元,同比下降4.3%(見表一)。2009-2018年中國服務貿易增長迅速,2014年及2018年體現更為明顯。2018年其整體規模更是達到歷史新高,進出口總額達7569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在貿易余額方面,2008年中國服務貿易順差44億美元,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以后扭轉為服務貿易逆差,2014年至今逆差規模均在2000億美元以上,2018年高達2916億美元。2019年由于出口潛能的釋放,逆差收窄至2594億美元。從中國服務貿易整體規模發展趨勢看,其波動軌跡與進口軌跡基本一致,雖然服務貿易出口增速較快,但目前服務進口的快速增長仍是中國整體服務貿易規模增長的主要原因。
(二)運輸、旅行等傳統服務
中國服務貿易的主要兩大支柱為旅游、運輸,2012年總共占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57.32%,2019年上升為58.7%(見圖一、圖二)。在這一階段中,新興服務貿易開始迅速上升,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興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4580億元,同比增長12.6%,超過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增速,成為拉動服務貿易增長的新引擎。其中知識產權、電信、文化和娛樂及別處未提及的政府服務等行業的占比穩步提升,表明中國對高端服務的需求及出口技術水平都在提升,服務消費加速升級;相較而言,金融、保險、加工服務等行業的占比出現下降,尤其是保險及加工服務,下降幅度超過50%。
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市場更加多元,分別與中東歐國家和金磚國家簽訂了《中國-中東歐國家服務貿易合作倡議》《金磚國家服務貿易合作路線圖》,并與14個國家建立服務貿易雙邊合作機制。中國在高鐵、電信及計算機等行業的技術優勢使得其與發展中國家在鐵路、港口及管網等項目的合作不斷深化,2017年中國與西亞北非地區服務貿易同比增長25%,2018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進出口額達到1217億美元,占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的15.4%。但由于中國在金融、文化、工程咨詢等服務行業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尚未形成與歐洲等發達國家開展具體的服務貿易減讓談判,與發達國家雙邊開放水平有限、準入門檻過高及投資壁壘的復雜性等限制條件,導致中國與發達國家雙邊服務貿易占比較低。
由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的行業分布情況看,運輸、旅行及知識產權等三個行業是逆差規模較大的行業,其中旅行行業在2013至2014年期間逆差規模由4837億元上升至11259億元(見表2),并且呈現出不斷擴大趨勢,我國已成為世界旅游服務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但在此期間,中國入境游人數超過了出境游人數的增長速度,伴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出國旅行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及人民幣升值等原因,出境游旅客的消費水平不斷上升。然而,由于物流及稅收成本較高,中國商品與國外相同或同類商品價差較大,從而引起購買力外流,入境游旅客消費的下降及出境游旅客消費的上升是導致旅行行業逆差的關鍵原因。中國知識產權逆差規模也在不斷上升,中國服務質量的提升需要投入更高端的生產性服務業,導致大量知識產權的進口。在主要的七個逆差服務行業中,只有金融行業自2016年開始扭轉為貿易順差,并且順差不斷擴大,這反映出中國金融行業出口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三、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占比較低
服務貿易已經越來越成為許多國家對外貿易發展及開放深化的新引擎。服務貿易的發展對促進國內服務業的發展、推動貿易結構的轉型升級、提高貿易國際競爭力、促進全球價值鏈的升級由重要作用。中國服務貿易雖然發展迅速并且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但2018年服務進出口占總進出口的比重僅14.6%,與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家相比,是遠遠落后的。由此可見,中國對外貿易主要依賴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競爭力有待提升,對外貿易結構亟待優化。
(二)傳統服務貿易占比過高
雖然中國傳統服務貿易及新興服務貿易均實現了快速增長,但傳統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的比重仍然過高,并且持續增長。運輸、旅游和咨詢服務分別為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排名前三的行業,而且運輸和旅游行業的逆差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服務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部門。2018年傳統服務貿易進出口33224.6億元,增長7.8%,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3.4%。新興服務貿易進出口雖然規模不斷增長,但占比較小,新興服務行業多為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的行業,但我國電信、金融、專業服務等行業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均低于1,說明新興服務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尚不具備競爭優勢,服務貿易結構失衡問題在短時期內很難扭轉。
(三)服務業競爭力薄弱
據商務部相關數據表明,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主要在于旅行、運輸和知識產權使用費三個方面。2019年我國旅行服務逆差高達14924.6億元,運輸服務逆差達到4064.9億元,知識產權使用費逆差為1913.9億元。旅行服務逆差巨大表明國內的旅游服務尚無法達到居民的消費需求,所以居民紛紛去國外游玩并購買服務。運輸服務的巨額虧損說明我國仍然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運輸業的國際化相對低下,因此要從國外購買運輸服務。
(四)服務貿易區域發展不協調
中國服務貿易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東部地區,2018年東部沿海11個省市的服務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比重為86.6%。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在促進東部地區對外貿易結構調整、服務業就業及提升營商環境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用。相互地,東部地區尤其是技術更為先進的城市將會進一步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從而形成更為開放的環境與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良性循環。然而,中西部地區由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開放水平不足等原因導致服務貿易發展滯后,中國雖然通過自貿區建設、服務貿易創新試點、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等一系列與中西部地區相關的服務業擴大開放政策,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勞動和自然資源的優勢導致其不能沿用東部地區服務貿易發展模式,所以在未來很長時期內西部地區在服務業開放水平及服務貿易規模方面仍將與東部地區存在差距。
四、促進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對策
(一)穩步提升服務貿易比重及增加值
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加強與世界各國合作的重要推動力量,與全球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相比,中國服務業占比較低,并且中國服務貿易長期逆差,2019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54152.9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出口增長8.9%,占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為36.1%,同比增加2%;進口下降0.4%,服務貿易逆差下降10.5%。由此可見,2019年由于全球經濟疲軟及經濟不確定性的加強,服務進口下降,但服務出口潛力不斷釋放。在推動服務貿易發展的過程中,既要穩步提升服務貿易比重,鞏固具備優勢的服務行業出口,也要注重提升服務貿易增加值,著重提升新興服務行業出口,進一步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逐漸形成中國服務國際品牌。
(二)加速推進新興服務貿易發展
隨著數字經濟廣泛普及,數字化服務貿易增長迅速。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應用極大提升了服務的可貿易性,基于通訊、計算機、電信等為依托的服務貿易將成為服務貿易增長的新動力。重視服務貿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順應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新趨勢,促進以數字技術為支撐、高端服務為先導的新興服務貿易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服務+”整體出口,并同時加強服務貿易與制造業、貨物貿易的深度融合。
(三)注重中高端服務提質增效
隨著國民收入增加及需求升級,高品質服務需求持續上升。電信、商業服務、文化及娛樂、旅游等新興服務行業消費需求顯著增加,而這些行業是我國產業發展鏈條上的薄弱環節,迫切需要提質增效升級。繼續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多雙邊及全球貿易規則制定,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可以倒逼國內服務業適應全球高標準發展;我國仍可依托自貿試驗區,完善自貿區高中端服務相關政策,在自貿區先行先試后再推廣至全國,提升高中端服務貿易競爭力,推進貿易結構轉型升級。
(四)加快創新研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促進服務貿易數字化發展,應善于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鼓勵更多投資于本身的研發,并提升相應的創新能力。中國應增加發明專利的數量并走出過門,努力從專利大國變為專利強國。同時,不斷推進我國服務貿易人才儲備戰略的發展,造就新型國際服務貿易人才。
(五)推進區域服務貿易協調發展
促進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轉型發展等區域戰略的發展,對區域協調發展具有較高的歷史意義。服務貿易是區域差異嚴重的代表,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政策導向??蓴U大東部地區在服務貿易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率先實行旅游、文化、金融、醫療等新興服務行業的開放政策,依據政策效果及中西部地區區位及資源優勢,將試行政策在中西部地區有選擇性地推廣。此外,政府可為中西部地區技術先進型企業提供研發投入支持或稅收優惠,推進相關服務企業培育特色品牌或產業,鼓勵錯位競爭、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睿. 中國與東盟國家服務貿易出口潛力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馮嬌嬌.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對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9(35):36-37.
[3]郭夢玲.中國服務貿易現狀及提升對策分析[J].時代經貿,2018(07):52-53.
[4]袁晉軍.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現狀及問題[J].商,2015(24):95.
[5]彭穎.中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及發展策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9(05):62-63.
[6]付鑫.中國服務貿易現狀及促進高質量發展對策[J].中國發展觀察,2020(Z3):81-84.
作者簡介:
周晶(1995-),女,漢族,山東淄博市人,在讀研究生碩士,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國際經濟合作。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江西? 南 昌? 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