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兵
摘 要:從實際的生產環境和具體情況出發,探索煤礦安全管理的可行方略是煤礦企業順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題。本文圍繞煤礦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提升安全管理的優化路徑,旨在完善和強化人員、機械、環節之間的聯系,形成可控的安全閉環管理,保障煤礦生產安全和效益。
關鍵詞:安全;煤礦;管理;優化路徑
1引言
從煤礦生產計劃到煤礦的工程方案落實,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安全管理作為支撐。近年來,在安全監管政策日益收緊的大形勢下,煤礦安全管理工作面臨更高的標準。本文結合工作經驗,對煤礦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探討煤礦安全管理優化路徑。
2煤礦安全管理理念概述
如今的煤礦安全管理已經形成了系統性的管理工作體系,其基本的管理理念主要是圍繞以下方面展開。一是煤礦安全生產重點部位防控。結合煤礦生產的風險嚴重和危害程度進行風險節點或風險區域的劃分,對不同區域或節點進行相適應的資源配置,從而起到有的放矢的安全管理效果。對重點區域或重點環節設置多重安全防線,構建起煤礦生產高級別的安全防控網絡,保持煤礦生產安全穩定。二是煤礦安全管理制度優化。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確保各項安全管理方案和策略實施的基礎保障。安全管理制度應以風險隱患排查為出發點,通過建立風險防控機制,有效促進安全管理從末端管理轉變為前端管理,從被動管理轉變為主動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條例內容應與國家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相一致,同時根據煤礦的實際生產情況設置安全管理制度內容與工程實際情況的契合度,確保安全管理制度不會淪為紙上談兵,而是發揮出實效性。三是創新安全管理技術。煤礦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不斷完善升級,安全管理技術也要跟上步伐,不能因循守舊,而要守正出奇,保持開放和創新的理念,使安全管理技術能夠更好地與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相匹配。
3煤礦安全管理薄弱環節
由于煤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因此,在一些環節存在短板勢必影響到安全管理整體水平,導致高標準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標難以實現。
首先,安全管理所采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仍舊沿襲過去,已經無法適應越來越進步的煤礦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需求。比較典型的一個觀念是煤礦安全管理工作是領導的事,是安全管理部門的事,與員工的切身利益關系不大。這樣的觀念仍舊在部分人員中。這種陳舊的管理觀念沒有將管理工作切實融入到煤礦生產和煤礦效益中,為了安全管理而管理。煤礦在新時期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實現必須依托全員的協同努力,通過提升向心力來提高人力資源效率。缺乏全面且正確的安全管理觀念是煤礦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之一。
其次,安全管理落實執行力不夠。安全管理不是口頭上的,也不是文件上的,而是需要必要的管理技術、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才能降低風險,實現高質量的安全管理目標。實際管理中,管理浮于表面,落實力和執行力不夠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安全管理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融入到每一項生產工作中,融入到日常生產作業的各個環節中。對可能存在風險的各個節點分析風險因素,潛在事故的原因,制定安全管理技術或方法,應用科學的技術設備,制定統一的技術操作規程,這些都需要每一位相關人員認真負責地落實到位。由于煤礦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安全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實情況不理想。
4提升煤礦安全管理效率優化路徑
遏制生產事故的途徑補習依靠科技創新和管理優化,通過開展自動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改造,實現災害減量化,無害化,提升生產機械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實現“少人則安,無人則安”的目標。
首先,加強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煤礦機電設備與生產環節息息相關,以煤礦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入手,采取更加可防可控的管理機制是確保機電設備運行安全,保障煤礦生產環境安全可靠的基礎保證。對煤礦機電設備的配置、安裝、輸送、操控等環節采取嚴格的質量和安全管理。引入市場化機制,對設備采用承包責任制的管理方式,將機電設備安全運行和運維管理的職責與相關人員綁定在一起,使煤礦全體人員不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且充分意識到安全管理工作與自身的切身利益,提高煤礦機電設備安全管理意識,避免出現違規操作,保障機電設備安全和生產安全。建立機電設備數據檔案。采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辦法,對機電設備采購、備品備件、存放管理、使用管理、檢修管理、養護管理、報廢管理進行信息記錄,通過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提前安排檢修,有效評估設備部件使用壽命,對供應商誠信及產品質量情況進行信息留底,提升煤礦機電設備管理的科學性,降低設備維護成本,提高設備使用安全性。
其次,提升煤礦安全管理技術水平。煤礦安全管理應注重科學性,利用現代化技術和現代化設備是煤礦安全管理更加可控,更加高效。安全管理技術應與煤礦的生產工藝和生產管理需求相匹配。在井下生產開展前,通過對風險源和風險點的分析、評估,圍繞可能發生的風險,制定科學的風險防控方案和技術策略,將安全管理工作做到前頭,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夠從末端轉移到前端。對于煤礦生過程中的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煤礦企業各個部門建立緊密協作,調動多部門資源,對煤礦生產的風險因素進行梳理、總結和分析,從多項安全防控方案中選出最優方案,發揮出煤礦安全管理技術的充分效力。開展煤礦安全管理標準化體系建設。對煤礦生產中的各個環節、多項風險建立安全預警和風險防控機制,制定具體的安全管理技術規程和技術操作標準,將安全管理技術納入到安全管理標準化體系中,提升煤礦安全管理的規范化水平。
其三,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煤礦安全管理精細化水平。近年來,煤礦開采難度增大,復雜礦深礦越來越多,煤礦生產管理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對煤礦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的風險成為煤礦安全管理的薄弱點。為此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煤礦安全管理精細化水平是降低風險,提高風險防控能力的關鍵。一方面,從硬件設備設施上投入,結合生成工藝水平的提升,在設備設施上加大投入,利用現代化設備提高煤礦生產安全性。另一方面,從軟件上投入。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力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良好的激勵制度,鼓勵員工在崗位上積極創新。通過硬件軟件投入力度加大,在煤礦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推動煤礦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5結語
綜上所述,煤礦產業是國家的基礎產業。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容不得絲毫的疏忽和懈怠。抓住煤礦企業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以科技硬實力和科技軟實力為支持,不斷完善煤礦企業安全管理機制,優化煤礦安全管理體系,推動煤礦加快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程麗霞.強化預控監管 護航礦井安全生成[J].中國煤炭工業,2019(10).
[2]李建軍.王曉斌.煤礦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防控措施探究[J].地礦測繪,2019(9).
[3]侯磊.煤礦安全管理中的問題及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000),033.
[4]劉晉強.煤礦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陜西煤炭,2019(05).
(山西忻州神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 忻州0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