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在對資產評估與會計的基本概念以及相關計量屬性的闡述上,深入的概述了資產評估與會計之間存在的關系與區別,更好地利用會計信息為評估服務,從而提高資產評估與會計質量。
關鍵詞:資產評估;會計;質量;關系
一、資產評估與會計的概念
資產評估就是對資產重新估價的過程,是一種市場化、動態性的活動,其評定價格也是一種模擬報價,具有不穩定性的特點,資產評估在我國社會經濟活動中作為一個重要的中介服務行業,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會計憑證為依據,運用一系列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前面、綜合、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并向有關部門提供會計信息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二、資產評估與會計的聯系
(一)會計信息是資產評估的重要依據
在進行資產評估的過程中經常會利用并參考會計信息,包括會計數據及會計方法。評估人員不管采用何種評估的方法,會計信息都一直是評估人員進行資產評估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同時會計信息的質量有重要的影響。下面我們就對資產評估過程中常常采用的一種典型的會計計量方式來 進行探討。
(二)資產評估與會計的對象都主要是經濟主體
資產評估是后于會計發展起來的事項,其很多概念源自于會計,且資產評估的很多工作與會計密切相關。我國資產評估對象的分類是簡單的按財務會計制度的資產分類設計的,資產評估學在各評估項目上的闡述口徑是一致的,即統稱為資產,進而劃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此外,資產評估是在物價上漲情況下,在發生產權交易時,歷史成本計價不能反映資產現時價值,必須通過評估對資產賬面價值按市場價值進行調整,資產評估結果按會計科目分別陳述便于被社會接受。
(三)資產評估中大量運用現代會計計量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其中,歷史成本法是傳統的計價法,其他方法一般簡稱為現代計價法。現代計價法成為資產評估的主要計價方法,如價格指數法,功能價值類比法是重置成本法的運用和發展;現行市價法也源于會計中的市價法。
(四)資產評估的結論是會計計價的依據
由于通貨膨脹等經濟因素,在現代社會經濟條件下,為了使報表使用者正確理解使用財務報表相關結論和數據。在會計計價模式及計價方式方面又推出了變現成本、重置價值、收入現值、清算價值等新的會計價標準,故試圖摒棄歷史成本計價模式,根據不同經濟時期、不同會計信息使用者和各國會計準則的要求,會計師可選擇適當的會計計價標準來反映會計信息。如果會計是選用收益成本、變現價值及充值現值標準來作為會計計價的價值基礎,此時,資產評估的結論就可以成為會計計價的依據。
三、資產評估與會計的區別
(一)兩者發生的前提條件不同
會計學中的資產計價嚴格遵循歷史成本原則,同時是以企業會計主體不變和持續經營為假設前提的。而資產評估則是用于發生產權變動、會計主體變動或者作為會計主體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斷、以持續經營為前提的資產計價無法反映企業資產價值是的估價行為。明確這一區別,一方面,因為其發生的前提條件不同,說明評估并不是,也不能夠否定會計計價的歷史成本原則;另一方面,在企業持續經營的條件下,就對企業資產隨意進行評估,以資產評估價值替代資產歷史成本計價做法是缺乏理論依據的
(二)兩者的目的不同
會計學中的資產計價是就資產論資產,是貨幣量能夠客觀地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量。資產評估則就是資產論權益,資產評估價值反映資產的效用,并以此作為確定它在新的組織、實體中權益的主要依據。同時,資產評估則是為資產的投資和交易提供客觀的價值尺度,會計學中資產計價的目的是為經營者、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
(三)兩者的計量屬性不同
在通常情況下,會計計量的前提是持續使用,二評估價值類型選擇的前提是終止使用。會計計量屬性的原理是要求以真實可靠的歷史數據位憑,而評估價值屬性的原理是假設交易,無論是否以真實的交易為背景的評估,選擇價值屬性時都以假設交易為基礎。
(四)對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
資產賬面價值都是以已成既定事實的費用價格為基礎核算出來的,因為成本核算的基礎資料也是各種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購進價格,因此,資產核算相對簡單。資產評估要考慮資產的現實狀況、價格變動等一系列因素,不僅要從資產占有單位,還要從外界搜集大量相關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最終確認出資產的現實價值。因此,評估是多門學科相互交叉的邊緣科學,評估人員是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人才。
(五)收益現值法與孰低原則
資產評估是根據被評估資產合理的預期獲利能力和適當的折現率,計算資產的現值及評估值。而由于會計的謹慎原則,會計上對外購的無形資產往往是以其取得時的總成本計價,對自行開發的專有技術,一般按其開發費用計價或計入費用。
(六)市場原則與孰低原則
資產評估對資產計價,只考慮資產在某一時點上的市場交易價值,而不管它是高于或是低于歷史成本,資產評估一般采用現行市價或重置成本計價作為最終評估值。相對于會計來說,由于企業經營存在風險,會計出于謹慎原則的需要,在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為了不把資產的價值收益抬高,也不壓低價值,在資產計價上,一般就會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
(七)兩者的計價方法不同
會計計價的目的是反映資產的“價值”,而資產評估的目的在于判斷和預測資產未來的交換價值兩者在計價方法上有明顯的差別。會計計價是在確定了的資產計價標準的前提下,主要采用核算的方法來確定資產的價值。而資產評估則是根據特定的評估對象,評估目的和市場環境,選擇適當的評估假設和條件,通過資料收集,資產檢驗,市場調查,并運用適當的評估途徑和方法,分析判斷資產的交換價值。
(八)兩者的執行操作者不同
資產計價是由本企業的財會人員根據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來完成的,只要涉及與資產有關的經濟業務都需要進行資產計價,是一項經常性地、大量復雜的工作,資產評估則是由獨立于企業以外的具有資產評估資格的組織或中介機構來完成的而且,資產評估工作除需要有資產評估學以外,還需要具有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完成,所以,其工作難度和復雜程度遠遠超過會計計價。
(九)兩者依據的標準和方法不同
我國會計規范體系對各會計事項作了較詳細嚴格的規定,只有少數業務具有方法上的可選擇性,如實際成本計價法下存貨發生的核算、折舊的計提、壞賬準備的提取等。評估的標準和方法是由評估機構依法確定的,但是具有更大的選擇性,如存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中范圍、幅度及比較資料的掌握;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和加速折舊方法的選擇;免稅進口設備評估值含稅;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與壞賬的實際判斷;遞延性資產、收益和損失的攤銷處理,除現金外幾乎評估標準和方法都有不同選擇
參考文獻:
[1] 劉玉平.資產評估學教程.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ISBN:9787509522035
[2] 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資產評估.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3] 張燕敏.我國資產評估理論及準則體系(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4] 叢琳.論資產評估與會計的關系. 吉林財經大學.2012.5.27
作者簡介:
馬海云(1981.9-),女,漢族,山東聊城人,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經濟管理方向。
(云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