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君
(湖北省保康縣過渡灣鎮農技中心,湖北 保康 441600)
模式化栽培技術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通過科學的手段合理調控作物生長發育,且在此過程中,作物對生長的需求也能及時得到滿足,從而使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都能得到一定的保證。對于水稻和玉米而言,兩者所使用到的模式化栽培技術是存在有明顯差異的,而在技術使用過程中,又有許多不同方面的問題需要重點關注,因此,對二者的模式化栽培技術的要點的研究是重要且必要的。
對于水稻的栽培,其前期準備是至關重要的,會直接影響到作物后續的生長情況,而這些前期準備包括尋找合適的育苗土壤、尋找適宜育苗的環境以及需要保證在育苗過程中會使用到的水電資源是否充足等等,這些都是在育苗前就應考慮計劃的注意事項。其中育苗土壤是與作物質量息息相關的,相關人員應結合具體的稻苗情況選擇合適的苗床,而對于在作物生長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光照、水等這些要素一定要保證充足。除此之外,還需考慮到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周圍土環境可能存在的問題,例如雜草過多可能會對水稻生長產生不利影響,需及時清除,以及良好的排水系統也是保證水稻順利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
水稻種子的選取與作物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于水稻種子的選取也需認真謹慎,而除了采用以往的選種方式以外,相關人員可以積極地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可以采用智能化的選種方式,通過自動機械達到鹽水濃度可以自動調節,水稻種子可以自動漂洗的目標,讓其自動篩選優良品種。智能化的方式可以極大地節約育苗成本,進一步提升育苗效率。
選取優良品種以后,就要對種子進行進一步的處理,而這一環節通常被稱為浸種,在浸種前,種子還需再太陽下晾曬1-2 天,每天翻動三次左右,從而保證它們在浸種前種子內部的水分一致,且經過晾曬以后,種子上可能存在的某些病菌也會被殺死,種子的質量將會進一步得到保證。而在浸種消毒時,首先應將種子用20% 的鹽水清洗,去除秕谷,再用清水沖洗,最后將其浸泡在加有適量消毒藥劑的水中,對于消毒藥劑可以選擇一浸靈等[1]。浸種時間通常情況下是春季室內5-10 天作為參照,而在浸種過程中,如果使用到的浸種消毒藥劑需要換水,就一定要及時更換。
播種的時間和方式都會對后續作物的生長產生重要影響,而在確定水稻播種的時間時,其需要考慮地區氣溫、品種熟期以及水稻發芽溫度等這幾方面的相關信息,然后選擇適當的時期進行播種。對于播種量,多項研究表明,稀播往往培育壯苗,其中有研究指明到具體的數值是,旱育苗每平方米播量干籽150g, 芽籽200g。在播種方式方面,有多種播種方法可以選擇,隔離層旱育苗播種、盤育苗播種等,而這些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品種,需相關人員根據具體播種情況科學選擇。
水稻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還需注意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此,需進一步加強對水稻生長發育過程的監控力度,應采用新型的農業監控機械,全面地記錄水稻的生長情況,也便于相關人員能及時發現其遭遇的問題并給予解決的方案。通過對水稻的生長情況實時監控,可以給予相關人員更多更全面的參考資料,幫助他們培育壯苗。除此之外,在生長過程中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即施肥,水稻插秧后需要施肥三次,而每次肥料的種類以及施肥的數量,方法都有所不同,這需要相關人員提前規劃,并根據實際生長情況及時作調整改善,以此來保證水稻的正常生長。
玉米要實現高產,其苗床的選擇十分重要,需要保證土壤良好的保墑能力,為此,需要做好高標準的整地起壟。其具體要求體現在,起壟高度高于24cm,寬度大于60cm,百米彎曲度不超過正負8cm 等[2]。而整地起壟的時間一般選擇在秋季進行,封墑越冬,從而保證在春季,玉米能提早播種。
玉米的選種與水稻類似,都需相關人員根據地區對應的天氣、溫度,以及作物生長的各種環境條件,進行相應的品種選擇,而其中需要重點關注到不同地區的茬口安排,應選擇適合在當地推廣的優良品種。在播種方面,可以適時早播,當連續5 日滑動氣溫超過7℃就可以選擇進行播種,可以充分利用到返漿水來促進其發苗。
玉米是一種喜肥作物,因此在栽培過程中,其需要獲得充足的肥料供給來保證最后的產量。而在施肥時應對土壤進行化驗,以及對作物生長情況實時把控,從而科學選擇適合的肥料,合理配置施肥量及施肥比例,做到精準施肥。在選茬方面,由于玉米本身植株高大,根系多,其需要的水分和營養比一般作物要高,因此,需選擇土層深厚、通透性強、保水、保肥的平地或緩坡地進行種植,以此來提高其作物產量。
水稻、玉米是重要的農作物,其栽培技術十分重要。而通過采用模式化栽培技術,可以大大提高二者的產量和質量,在栽培過程中,對栽培效率也有一定的促進提升作用。水稻和玉米的栽培過程是漫長的,其中涉及到的栽培環節和技術也是復雜的,因此,對于模式化栽培技術在水稻和玉米種植的實際應用上,還是需要相關人員積極探索創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