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吉倫
(甕安縣平定營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貴州 甕安550400)
貴州省黔南州氣候宜人,溫和濕潤,屬低熱河谷亞熱季風氣候,在濕潤的東南季風區內,全年平均氣溫19~20℃,無霜期長,日照時間長,適宜黃豆生長。山區種植鮮食黃豆,可獲得更好的種植效益,鮮食黃豆市場現狀良好。基于此,為了黃豆產業得到更好發展,對當地黃豆的種植技術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選擇中等及中等以上肥力,且無污染的地塊,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壤耕作活土層深度20~30 cm,產地土壤質量、灌溉水、空氣等條件應符合《貴州鮮食大豆高產栽培技術規程》中GB3095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15618 至土壤環境質量與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的規定。
應結合貴州黃豆食用方式與種植制度,選擇國家相關部門審定的大豆品種,要求達到中抗二級以上,籽粒飽滿,選擇的品種有:浙鮮5 號、交大02 至89、奎鮮5 號、黔豆7 號、安豆5 號、黔豆10 號、黔豆12 號等。
曬種1~2d,高發芽勢和生長勢。用50%多菌靈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的0.3%;用滅枯靈乳油或多福合劑拌種,對種子消毒,降低根腐病發病率,或使用種子包衣機械,統一進行包衣,或種衣劑進行人工包衣。防治大豆苗期根腐病、根潛蠅、蚜蟲、二條葉甲等。或利用鉬酸銨硼砂、硫酸鋅、微肥拌種。減少播種量,提高種子質量,還便于機械化播種作業,對增產有很大作用。
結合貴州不同地區、不同海拔高度,選擇適宜品種播種,一般情況下,在當地氣溫穩定在12 攝氏度以上時適時播種。例如:當海拔高度為≤600m 時,3 月20 日~5 月20 日為適宜播種期;當海拔高度為600~1100m 時,4 月1 日~5 月10 日為適宜播種期;當海拔高度為1100~1600m 時,4 月10 日~5 月10 日為適宜播種期;當海拔高度為1600~2200 m 時,4 月15 日~5 月10 日為適宜播種期。
黃豆品種百粒重不同,播種量也有一定的差異。當黃豆百粒重15~17g,播種量為4.2 kg/667m2;當黃豆百粒重18~20g,播種量為5.0 kg/667m2;當黃豆百粒重21~23 g,播種量為5.8 kg/667m2;當黃豆百粒重≥24 g,播種量為4.2 kg/667m2。
(1)人工播種
①溝播。行距40 cm, 開溝寬度8~12 cm,溝深5~10 cm, 開溝后施放底肥,將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將種子均勻撒播在溝內,蓋細土3~6 cm。
②穴播。行距40 cm,穴距20~25 cm,穴深8~12 cm,穴面積30~40 cm,打穴后施放底肥,將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將種子播在穴內,每穴播種3~4 粒,蓋細土3~6 cm。
(2)機械播種
根據地塊大小選用中小型3~5行,大豆播種施肥一體機械播種,播前調整機械參數為行距40 cm,株距8~10 cm。
施農家肥800~1000 kg/667m2,或施含有機質40~50 的顆粒有機肥50~60 kg/667m2,施養分有效含量45% 的三元復合肥15~20 kg/667m2。(氮、磷、鉀分別占15%)。
在開溝或打穴下肥,按NY/T496 至肥料合理使用準則要求,用細土與肥料混勻后再下種。進行機械播種,應選用顆粒有機肥,與三元復合肥充分混合后上機,按量調整肥料出口徑的大小,在播種時一起施用。
在大事出苗后10~15d 完成勻苗,溝播要求苗株距8~10 cm,穴播要求每穴2~3 株苗,將多余的苗拔除,選擇病、弱、小苗拔除,保留壯苗。苗出齊后,做好查田補種工作。
苗出齊后,兩片真葉展開時就要間苗,做到等距留苗,使幼苗健壯生長。
在大事出苗后15~25d 內中耕除草1 次,隔15~25d 再拔除雜草1 次。為了提高地溫,松土保墑,應做好松土和鏟前趟工作,達到疏松土壤,減少水分蒸發的作用。
大豆需水較多,6~8月干旱時,應及時灌水,滿足作物生長需要。
利用頻振式殺蟲燈殺多種害蟲,于出苗后在每1 平方米安裝1臺頻振式殺蟲燈設備;用豆莢螟、食心蟲專用性誘劑誘殺成蟲。
選擇生物化學農藥(信息素、激素、植物調節劑、昆蟲生長調節劑等)和微生物農藥(真菌、細菌、昆蟲病毒、經遺傳改造的微生物等)進行病蟲害防治。
應選用低毒安全、環境友好型農藥,并符合GB/T8321 至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及相關標準。
(1) 花 葉 病 毒 病。 可 用1.5% 植 病 靈II 號 乳 油, 用50~60ml/667m2,發病初期稀釋1000 倍液噴施。
(2)炭疽病、根腐病。可用60% 甲基硫菌靈懸浮劑,有效成分0.1 kg/100kg 種子,播種前1 小時500 倍液拌種。
(3)銹病、白粉病。可用25% 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有效成分6~8 g/667m2,播種前1 小時500 倍液拌種。
(4)小地老虎。在幼苗期,小地考慮主要危害莖稈,防治時,取2.5% 溴氰菊酯60~70 ml/667m2,在播種時或播后稀釋1000 倍噴施。
(5)卷葉螟。在出苗期至鼓粒期的階段,卷葉螟主要危害黃豆葉版,防治地,可用25% 滅幼脲30~40 ml/667m2,在卵孵化盛期稀釋1500 倍液噴施即可。
(6)蚜蟲。在苗期和鼓粒期,蚜蟲主要危害莖稈和葉片,應選用0.6 kg/L 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按2 g/667m2施用,播種前1 小時稀釋500 倍液拌種。
出苗后60 ~80d,大豆生長到豆莢角鼓粒末期,莢角色尚未變黃、變綠色,豆莢內籽粒飽滿而尚未變硬,呈綠色微軟裝時及時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