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璇
(林埭鎮農業農村辦,浙江 平湖 314202)
氣候環境、地形和經濟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何處理農作物的秸稈一直以來都是農業工作人員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雖然國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秸稈焚燒的條例,但是并未指明秸稈的處理方向,特別是一些地區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依然通過焚燒的方式進行秸稈的處理。
生產人員在進行食用菌的栽培之前,就需要對當地農作物產生的秸稈的特點進行分析,合理的配置原材料的比例,小麥、大豆、玉米以及其他的農作物秸稈,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粉碎,代替之前的木質鋸末,作為食用菌生長重要的基料。粉碎的不同農作物秸稈為食用菌提供了重要的生產基料,很多的農作物秸稈可以得到二次利用,農民焚燒秸稈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而且秸稈價格比較低,食用菌生產的成本明顯降低,在某種程度上也提升了生產者的利潤,推動其健康發展。在栽培這類食用菌的過程中,將秸稈粉碎更加滿足野生食用菌的生長基料,最終生長出來的食用菌的質量也得到了根本保障,周圍居民獲得的食用菌不管是質量亦或是安全性能都得到了根本保障。
食用菌生產人員選擇的場地是有著充足陽光,和水源相接近的大棚,搭建大棚的原材料需要確保其質量,建設面積要合理設置,完成大棚建設之后,作為技術人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相應的滅菌工作,為菌種的生長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保證其產量。在培養基料過程中,工作人員在農作物秸稈的選擇過程中要選擇干旱、無病害也沒有霉變,要使用專業化的粉碎設備,保證粉碎之后的秸稈質量能夠滿足食用菌的需要。作為工作人員要將粉碎之后的秸稈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配置,充分攪拌之后,然后將其裝入到培養袋中,做好后續的滅菌工作,為接種菌絲提供優良的培養基料。菌絲在進行接種之前,作為工作人員需要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消毒,完成滅菌之后要將菌袋搬到接種室中,當培養袋中的溫度下降到30 度以下,作為工作人員需要在最短時間里做好菌絲的接種工作,要將可能會出現的污染降到最低。
工作人員需要對菌種適宜生長的環境加深認識,發育菌絲的初步環節,就需要靈活的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對培養室中的溫度進行合理控制,菌種的生長狀態要及時跟近,做好通風和灑水的工作,對培養室中的空氣濕度進行控制,為菌絲的生長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保證其健康生長。在培養室的菌絲在發育完全之后,有關工作人員需要將其及時的移到大棚里,用已經滅菌之后的刀片或者是木片在培養袋上劃出0.4 厘米的口子,要分析菌種的生長習慣,正確的放置培養袋,從根本上提升大棚中的空氣濕度,做好遮陽工作,盡可能的采取有效的措施為大棚中的菌種生長創設良好的環境。在菌種生長環節,因為諸多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存在有死亡和霉變的情況,作為工作人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大棚中的溫度和濕度進行控制,減少疾病的出現,菌種在生長過程中出現問題之后,作為工作人員需要在第一時間找到出現疾病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保障菌種的生長。
食用菌生產工作人員需要對食用菌的各種特點加深了解,聯系平時的工作經驗,對食用菌的生長周期進行合理預算,提前和食用菌的經銷商進行聯系,明確銷售方案,從根本上保障自身的經濟利益。作為工作人員,在采收食用菌時,需要嚴格按照技術人員的要求,輕拿輕放,不要損壞培養袋,食用菌完成采收之后,要將大棚中的空氣濕度提升,為菌種二次發育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保證食用菌的產量。如果食用菌的采收超過三次,培養袋中的養分就不能滿足菌種的健康生長,作為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大棚中培養袋的清理工作,通過暴曬的方式做好滅菌工作,這也為下一次菌種的培養提供了干凈清潔的場所,從根本上提升了生產者的經濟效益,促進其健康生長。
主要是將豆粉、白灰和玉米芯等進行混合,粉碎原料,玉米芯粉要搗碎成花生粒的大小,然后按照比例提取之后,進行攪拌。然后選取一定量的混合物,做好裝袋工作,然后在當天滅菌。滅菌之后放到無菌室或者是接種箱中,等到冷卻到常溫之后就可以接種。
接種是要在滅菌之后的接種室或者是接種箱中開展,接種之前,接種的工具和原料瓶等都要及時的消毒,用新潔爾滅溶液進行擦洗,接種室需要采取氣霧消毒劑,熏蒸殺菌,利用紫外線做好空氣殺菌;接種人員在進入到接種室進行接種時,需要確保工作服的干凈整潔,用酒精洗手消毒,接種時,需要在無菌的環境下,將合適的菌種放到料袋中,扎緊袋口,接種量一般是3% 到5%。
在完成接種之后,菌袋需要單排的疊放在培養室中,通常情況下,溫度比較高就打散堆放,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需要堆放六到八層,要做好通風遮陽的工作。培養環境溫度一般是20度左右,相對濕度是65%,培養的時間一般是20 天。
栽培食用菌的過程中,作為技術人員需要對其生長狀態實時觀察,出現菌種生長緩慢的情況,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其健康生長,提升菌種產量,獲得更多的收益。為了提升粉碎秸稈作為基料食用菌的數量,作為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人們食用菌種植意識,更好的促進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