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孜古力·巴拉提
(新疆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托克遜分校,新疆 托克遜 838100)
通過對大棚的材質的選擇、種子的選擇,在未種植之前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好的方案。種植之前要對大棚和種植都進行處理,使得種子可以提高存活率,減少病蟲害的影響,在幼苗時期通過對溫度、濕度、光照等等的調節使得幼苗可以在最適當地環境下茁壯成長。通過大棚種植出來的優質的番茄可以為消費者一年四季都提供,生產者在這一過程當中通過合適的舉措也可以減少損失。
大棚位置的朝向最好是光照照射比較充足的南面,同時附近要有可以為大棚提供充足的水資源的地方。大棚的膜一般選擇的都是聚乙烯無滴薄膜,使用時間會比普通的聚乙烯膜更長,而為大棚保溫的材料選擇的方向則有很多,包括了厚帆布、遮陽網等等,都可以使夜間大棚內的溫度維持在一定的區間內。
在大棚搭建好之后要在種植蔬菜水果之前對內部的環境使用四氯間苯二甲腈煙霧劑進行封閉式蒸熏,直到第二天早上通風散味。消毒好之后,將苗床按照使用可以達到面積的程度去安排使用,并在苗床當中劃出一條小溝并將苗床安排出中間高、兩邊低的狀態,使得澆水時多余的水可以及時排出。
大棚種植一般是針對反季節種植,也就是冬季種植番茄。冬季的白天時間較短造成了光照不充足,因此在選擇番茄種子的時候要選擇在低溫和光照時間較少的情況下都可以較好適應的品種,最重要的是大棚種植還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例如,當地是否經常下雨,若是經常下雨那么選擇選擇種子的時候要選擇耐澇性能比較好的[1]。
現在的培植方式一般都是選擇無土基質育苗,將每個準備好的基質放入穴盤當中,每1 個穴盤可以放入128 個處理好的基質,將準備好的穴盤重疊堆放,從上面壓實,形成穴窩。
為了讓種子順利發芽,在播種之前要進行這一步驟。浸種的選擇一般是使用熱水或者是消毒液,二者皆可。這樣做可以除去存在在種子表層的病菌或者是寄生蟲,減少種植之后植株發生病蟲害的可能性,還有就是可以排除掉一些內部不太好的種子,這樣子可以減少無法發芽的種子所帶來的損失。
這一步驟是在浸種之后進行的,在浸種完成之后不需要對種子進行曬干處理,直接放入塑封袋存儲,在30℃左右的環境當中放置4 h 左右,種子會發生表層破裂出現白色的現象,當這種現象出現程度已經在60% 以上之后就可以將種子種入苗床了。
經過浸芽處理之后可以進行種植了,但是在種植之前要選擇一個連續三到四天都沒有惡劣天氣的日子的上午進行種植。首先要在苗床上將土壤鋪撒均勻,整理平齊之后澆水澆透。當所有水都滲進土壤之后,在種子中參入細土、細沙等,使得種子可以比較均勻的被撒入土中,完成之后鋪上一層塑料膜以保持濕潤。
溫度管理是隨著中的成長進度變化的。在幼苗即將出現的前面一周要將溫度濕度降低,并且早晚的溫度是不一樣的,早上的溫度維持在20~25℃,晚上的溫度要在8℃以上[2]。而在幼苗形成之后,需要適當地提高大棚的溫度,白天的溫度要在25~28℃,晚上則是保持在15~18℃,當溫度過低或者是過高的時候都需要進行及時的調節。
番茄幼苗的基質要保持在一個并不是很濕潤也不是很干燥的狀態下。當基質的水分不充足的時候要進行及時的補水,但是不適合澆水太過,過多的水分會使得番茄幼苗出現爛根的現象,并且澆水的時候最好是避開紫外線最強烈的時候。大棚的濕度最好是在60%~70% 的狀態,這個濕度可以使得苗床底部的水分剛好蒸發,但是不會導致基質太過干燥。
幼苗的生長是要保持一定的光照條件的,因此要及時的掀開草簾,一直到陽光完全照射不到大棚之后在蓋上簾子。
在幼苗期主要會出現 “小腳瘟” 和 “死苗” 的現象,為了減少這些病狀,要對大棚進行及時的放風,降低澆水的頻率等等措施。對于病蟲害主要是還是以預防為主,因此在病蟲害發生之前就要及時的消毒殺菌,出現極少數患病植株的時候要及時拔除,減少其他健康植株的感染可能性。
當幼苗成長到一定階段之后就要及時的補充營養,但是在補充營養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用于補充的營養的肥料的濃度以及酸堿度,預防燒苗以及肥料的酸堿度最好維持在6.5~7.5 之間。
在幼苗從育苗的盆中移到今后生長的大盆之后的七到十天內需要通過各種措施讓幼苗使用移植之后的環境,從而提高有效存活的概率,這些措施包括了減少澆水的量,降低溫度等等,在進行煉苗的過程當中需要過渡,不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對于幼苗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在溫室大棚中番茄幼苗的培育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因此在培育番茄幼苗的過程當中需要注重各種培育方法以及措施,幫助幼苗能夠在維持住生長率的同時長得更加茁壯。在未來一定會有更加適合大棚種植的技術被研發出來,使得使用者可以在相同時間內更加具有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