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華
(射洪市太和街道畜牧獸醫站,四川 射洪 629200)
非洲豬瘟的發病過程較短,致死率較高,急性期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分別高達100%。由于非洲豬瘟病毒屬于DNA 病毒,該種病毒具有很強的變異能力,目前沒有特效疫苗。非洲豬瘟病毒進入豬體內后,可在網狀內皮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中復制,并且能在被感染豬的血液、組織液、內臟和排泄物中檢測到非洲豬瘟病毒。臨床上雖然非洲豬瘟病毒對豬養殖產業造成的危害巨大,但是該種病毒不耐熱,55 ℃環境下30 min 即可將其滅活,60 ℃環境下10 min 可將其破壞,對多種脂溶性的消毒劑十分敏感。
豬是非洲豬瘟病毒的唯一宿主,軟蜱是該種病毒傳播的自然宿主和主要傳播媒介,非洲豬瘟病毒可感染任何年齡和品種的家豬和野豬,家豬感染該種病毒后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野豬感染該種病毒后臨床癥狀較輕或者不會表現出臨床癥狀,成為該種病毒的主要傳播主體。目前還沒有證明非洲豬瘟可以感染其他動物和人類。患病豬和健康豬直接接觸是實現病毒傳播的主要措施,另外,患病豬通過污染各種飼養用具和飼養環境,也能實現病毒在健康豬群中的傳播蔓延。健康豬被帶毒的軟蜱叮咬后也會增大感染各種病毒性疾病的可能。
非洲豬瘟的潛伏期為5~20d,病情嚴重的感染后2d 就能引發死亡。非洲豬瘟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1)超急型常來不及表現出任何臨床癥狀,即死亡。(2)急性型感染后病豬出現食欲差、精神抑郁、皮膚出現出血點、眼部和鼻部分泌黏性膿性分泌物等,且病豬體溫通常會維持在42℃左右,隨著病情發展,病豬還會出現嘔吐不止、腹瀉、便秘、糞便中帶血等癥狀。(3)亞急性型病情相對比較輕,死亡率也相對較低,但是發病時間比較長,在發病期間,病豬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等癥狀,且體溫一般不會小于41℃。(4)慢性型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體質下降、身體消瘦、發育遲緩、無法正常呼吸、關節腫脹等,該型病程更長,死亡率低,感染后,很難完全康復。
生豬及生豬制品的非法調運是其大范圍傳播的重要途徑,目前非洲豬瘟已經在我國呈現流行趨勢,雖然各個省市均制定相應的措施,對生豬及生豬制品的調運工作進行規范和限制,但是依然有經銷商進行非法生豬調運,導致潛在的傳播風險。該病毒抗逆性強,在環境中可以長期存在,完成病豬撲殺的疫區及未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地區不代表沒有病毒存在。各地區應盡量避免生豬及生豬制品的調運,如果必要,則在調運前應進行嚴格的檢測,并盡量避免經由疫區的道路,以降低調運過程可能產生的疫病轉移傳播的風險。
被污染的泔水可能給非洲豬瘟病毒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且未高溫處理的泔水無法有效消滅病毒,個別地區有使用泔水飼喂豬群的習慣,但在這一過程中存在極大的隱患。因此,相關部門應進行宣傳,使養殖戶了解泔水養豬的風險與隱患,規范養殖過程,在飼喂管理中嚴禁泔水的喂養,同時還要訂制系列的措施與規范,用來規范廚余垃圾的使用與回收,大力鼓勵處于垃圾處理企業的建立并予以扶持,解決泔水飼養導致的非洲豬瘟病毒傳播問題。
(1)減少豬場與外部聯系。盡量減少場內人員尤其是養殖區域工作人員的外出,如果必要外出,需要提供大致活動范圍,不得進入農貿集市、屠宰車間等重點高危區域;減少外來人員進場,嚴禁外來無關人員進入養殖區域;養殖場餐飲原料不得使用其他豬場的生豬及其生豬制品;外來車輛不得入場,養殖場內部車輛出入場時應在場門口進行消毒處理。
(2)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措施。養殖場應由專業人員制定完善的、科學的消毒管理制度,并依照該制度嚴格執行消毒管理措施。養殖場應配備相應的消毒設備設施,并提供足量的消毒劑,在消毒劑使用中,不得長時間使用同一種消毒劑制品,應定期進行更換,以免病原體產生抗性。外來人員及車輛入場時要進行嚴格的消毒,養殖人員進出養殖區域時也要進行消毒噴霧進行消毒,做到進入豬場的車、人、物全方位的消毒。對于飼養管理中使用的食槽、水槽、用具等物品也要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在空欄期要對養殖區域進行全方位的消毒。
(3)加強污染物排放管理。在養殖中產生的排泄物等養殖垃圾應及時清理,收集后集中進行處理,可自建發酵沼氣池進行發酵處理,也可交給專業的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生豬屠宰企業也是防控環節中重要的一環,由于豬血以及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在屠宰中,豬血以及廢料等也是該病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因此,屠宰企業在屠宰前需要嚴格檢驗檢疫,還要加強對豬血及其他廢料的管理控制,避免未經處理的豬血以及廢料的流出。
非洲豬瘟是典型的由國外傳入國內的傳染性疾病,給我國養豬行業造成巨大損失。在我國發生非洲豬瘟前,在非洲、歐洲、相鄰國家都有非洲豬瘟發病,相關部門要加大對境外非法偷運生豬、豬肉及其相關制品到我國的不法分子進行嚴厲打擊。我國作為豬肉消費大國,長期從國外進口生豬,需要在進口海關處加強檢疫,不僅針對活豬,還要加強對相關制品加強防范。
在養殖管理中要堅持 “全進全出” 的飼養原則,盡量保障自繁自養,不從外引種,如需引種,則要隔離觀察一段時間確定不帶病后才能混群飼養。在飼養中要保障充足的飼養供應,同時還要飼喂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增加機體抵抗力,降低患病風險。
做好非洲豬瘟綜合防控是保證養豬場發展的關鍵,因此,養豬場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加強生豬防疫工作、加強生豬抗病能力、加強生豬養殖產地管理、做好疑似非洲豬瘟暴發時的處理措施、政府及部門防控措施等方式完成綜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