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端富
(黑龍江省友誼農場林業科,黑龍江 友誼 155800)
森林火災易發生在濕度小、燃點低的區域,如草坡、荒山、林間空地等區域,再由這些區域逐步向林區擴散蔓延,造成森林大火。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大林業資源保護力度,林業部門要從營林層面入手,改造林分結構,積極建設林火阻隔工程,做好割灌、修枝等幼林撫育工作,從而不斷提高森林植被覆蓋率,以增強森林火災抗性。
林業部門要持續推進植株造林、退耕還林工程,利用林木燃點高、濕度大的特點,提高森林自身的防火能力。在造林過程中,要合理設計林分結構,重點改造易燃燒的林分。如,針對疏林地、純針葉林、純闊葉林、灌木林地等林分結構,應結合實際情況將其改造為紅松落葉混交林,在闊葉林中人工種植紅松樹,在紅松樹中人工種植闊葉樹,通過優化林分結構,提高森林的火災抗性。
在幼林地內,要根據林區地形條件優化設計防火通道、防火隔離帶和防火林帶,完善營林管理基礎設施,以達到森林防火的要求。
防火通道寬度至少6m 以上,長度根據林地實際情況進行確定,一旦發生森林火情,能夠保證消防隊伍和救援隊伍快速通過防火通道到達火災現場進行撲火,最大程度控制火勢蔓延。
人工幼林的防火隔離帶寬度為8-10m,確保防火隔離帶的長度能夠覆蓋幼林地的最長邊。在人類活動較多的區域,要重點設置防火隔離帶,寬度為30-50m,清除隔離帶上的易燃物,充分發揮出隔離帶在控制火勢蔓延中的作用。
樹種選擇:防火林帶是重要的營林措施,應根據林地條件,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耐火性樹種。樹種要求具備含水量大、枝繁葉茂、含油脂較少、生長速度快、抗病蟲害能力強等特點,適合于黑龍江省林地種植的防火林帶樹種包括楊樹、榆樹、落葉松、水曲柳等樹種。
種植結構形式:防火林帶要與其他林火阻隔工程相互銜接,采用多層次結構形成復層林帶,主帶寬為20-30m,與主導風向垂直。副帶寬為15-20m,用以分割各個小區;防火林帶的樹種種植密度要大于當地的人工造林密度,樹木株行距應在1.5m×1.5m 左右[1]。
在腐殖質層相對較厚的林區,要設置防火溝,有效防范林火蔓延;防火溝寬為1.0-1.5m,深為腐殖質層之下的0.25m 處,根據主導風向垂直開挖防火溝。
林業部門要全面清理林區,清除林區內的可燃物,防范森林火災的發生。在幼林地采用割灌的方式,清理林區雜草,使林木生長獲取良好的日照、養分和通風條件,消除可燃物帶來的火災風險。割灌可在8 月中下旬進行,根據幼林地實際情況采用全面割灌或帶狀割灌的方式。其中,全面割灌適用于面積較小的幼林地,其防火效果最好;帶狀割灌適用于面積較大的幼林地,應將人類活動較為頻繁的場所作為割灌的重點區域,帶幅寬為150-200m,確保割灌區域無可燃物。
幼林郁閉后(8-10a)其林木枝葉繁茂,秋冬季節枯枝落葉隨之增多,增加了林區的可燃物。為了消除森林火災風險,林業部門要對郁閉后的林木進行修枝,減少枯枝落葉;在修枝中,要剪掉樹木的側枝,對不滿8a 樹齡的幼樹,應在樹高三分之一處以下的部位進行修枝。對超過8a 樹齡的幼樹,應在樹高二分一處以下的部位進行修枝;修枝可采用全面修枝或帶狀修枝兩種方式。全面修枝的防火效果好,但是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般情況下,采用帶狀修枝方式,將林緣與林內相距150-200m 的區域確認為修枝帶,在該區域內對全部林木進行修枝,并將修掉的枝葉全部帶出林區。
在人工造林成林后,要采取高位修枝的方式對樹干上的干枝進行清除,修掉自然整枝不徹底的輪枝,同時清除灌木和雜草,將其一并帶出林外;高位修枝的高度應為樹高5-8m 處,保證修枝不能影響到樹木的正常生長;建議修枝方式采取與幼林修枝一樣的方式,即帶狀修枝,以節省人力物力投入,達到最佳的防火效果。
在林業資源保護中,要全面落實森林防火責任體系,通過實施一系列的營林措施有效預防林火災害,提高林業資源保護工作成效。具體措施如下:
明確防火責任:林業部門要根據森林防火要求明確工作人員的防火責任,與營林工作人員簽訂《森林防火工作責任書》,在責任書中列明防火領域、工作內容、工作責任、處罰條款等,促使營林工作人員提高防火意識,能夠將營林措施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有效預防森林火災的發生。
成立防火指揮部:林業部門要成立森林防火指揮部,指揮人員為營林工作負責人,在制定森林防火戰略時充分考慮到營林措施的有效應用,指揮森林防火工作的層層落實。指揮部要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規劃森林防火工程建設,重點建設林火阻隔工程,最大程度維護林業資源安全。
執行獎懲機制:林業部門要對營林工作人員實施獎懲機制,激勵營林工作人員定期做好幼林撫育、修枝、雜草清除等工作,以減少森林火災隱患。若因營林工作人員疏忽職守造成森林火災,則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林業部門要加強對森林樹木的管理,確保樹木健壯生長,提高森林覆蓋率。在樹木管理中,要運用監控設備實時監控林區內的自然環境,掌握林區溫度、濕度、土壤、日照、通風、水流等條件的變化,根據所掌握的監測信息,制定切實可行的營林工作計劃。如,定期開展撫育間伐工作,改善林分結構、土壤理化性質和林下生長條件,提高林分質量,增強林木抵抗林火的能力。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林業部門要積極落實營林措施,通過改造紅松落葉混交林,建設防火通道、防火隔離帶、防火林帶和防火溝,以及全面清理林區、適時修枝清草,從而形成完善的森林防火體系,充分發揮出營林措施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以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