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和云
(安徽省懷寧縣水產技術推廣中心,安徽 懷寧 246121)
要根據四季中溫度的不同合理進行飼料投喂:
(1)春季。春季水溫較低,漁類攝食量不大,可少量投放精飼料當氣溫升至15℃以上時,投飼量應適當增加,每日投喂量為魚類總體重的1%。
(2)夏季。進入夏季,水溫會維持在20℃左右,此時是魚類各種疾病的多發季節,應適量投喂,確保飼料適口性,每日投喂量應為魚類總體重的1%至2%,盛夏時,水溫上升至30℃左右,此時魚類攝食量大,生長迅速較快,應加大投喂量,每日投喂量應為魚類總體重的3%至4%,但應防止剩料,減少水質污染。
(3)秋季。秋季天氣逐漸轉涼,水溫轉低,應加大投喂量,提高漁體自身能量,日投喂量為魚類總體重的2%至3%。
(4)冬季。受冬季水溫持續下降的影響,魚類食量逐漸減少,可少量投喂,以漁類攝食需求量為準,及時投喂,為開春后有強健的體質、迅速生長、防止魚病打下基礎。
(1)谷物飼料。玉米可以加工粉碎成一些大顆粒飼料,谷粒可加工成小顆粒,或將其發芽后喂魚,促進魚類消化和吸收,加速生長。
(2)顆粒飼料。顆粒飼料分為沉性顆粒飼料、浮性膨化飼料、沉性膨化飼料,選用顆粒飼料,可以減少原料中的細菌、霉菌和真菌含量,提高飼料的衛生品質,此外,顆粒飼料中能提高蛋白質效價、增加脂肪的熱能值。顆粒飼料可直接投撒,但膨化料存在應激性差、不耐長途運輸等問題。因此,應將沉性顆粒飼料與浮性膨化飼料搭配使用,按照1:1 的比例進行投喂。顆粒飼料應避免受潮和霉變,一旦飼料受潮,應晾曬后飼喂,變質顆粒飼料不可飼喂。
(3)糟糠飼料。將糟糠類飼料浸軟磨漿后可喂小魚,將糟糠類飼料浸軟磨漿后發酵至有酒香味時投喂給中到大魚,堅持初時少喂,逐漸加量,但不宜超過每天喂料總量的30%。
(4)蛋白飼料。蚯蚓、蠅蛆、昆蟲為上等動物蛋白質飼料,可曬干加工成粉后配合其它飼料喂魚,也可直接投喂。
早上9點至下午4點左右,魚體攝食旺盛,水質、水溫條件(20℃到25℃)較好,此時,水溫溶氧最接近魚體,應常規標準投喂。大多數魚類在飼喂在白天,但一些草魚和肉食性魚類在傍晚或晚上弱光下攝食,魚飽食肚脹過夜與新陳代謝也多在夜晚進行,其耗氧量與白天是相同的,長時間維持這種生理習性不利于通過光合作用來保持水中溶氧量的充足,加大了生產危機,這就需要逐漸調整進食時間,做到白天或上午進食,空腹過夜。
水體中的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氮磷鉀等營養素,是最基礎的天然餌料資源。為加強水質管理,確保投喂質量,每月應加水1 至2次,加水深度為10cm 左右;也可以在塘中潑灑生石灰,提高池水PH 值,防治魚病的同時,加強魚類生長和餌料生物繁殖;或定期開增氧機,通過氣、攪水,平衡池水上下層溶氧,改善底層的低溶氧狀態,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
(1)蛋白質是魚類生長中的重要營養物質,關系魚類飼料質量的主要指標,為達到飼料營養水平與養殖品種的營養匹配,同一種魚類,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可適當減少投喂量,而蛋白質含量低的飼料就應增加投喂量。
(2)不同的魚類對飼料蛋白質含量需求也有不同,飼料蛋白質含量太高或太低對魚類健康都會產生影響,草魚幼魚階段可選擇蛋白水平高的152 魚種飼料(粗蛋白≥33%),而成魚階段可適當降低飼料檔次,投喂153(粗蛋白≥31%)、155(粗蛋白≥30%)等飼料即可。
投喂量與投飼率有一定的關系,投飼率是指投放水體中的飼料重量占養殖動物體重的百分比。一般情況下,幼魚階段的投餌率要高于成魚階段,適宜水溫范圍內,水溫越高,投餌率越高。25℃左右時投飼率為5%至9%。魚類凈增重倍數和餌料年投飼量(魚種放養量× 凈增重倍數× 餌料系數)、月投飼量(年投飼量× 當月飼料分配百分比)、日投飼量(為當月投飼量日平均數的80%)也有一定的關系。此外,日投飼量應根據養殖季節、天氣、池塘水溫、水質等情況定奪。
目前,我國自動化水產品養殖以工程化池塘精準養殖和陸基工廠循環水精準養殖為主。
(1)工程化池塘精準養殖。工程化池塘是在傳統池塘養殖的基礎上加入水質和產品監測、自動控制和大數據管理系統,通過此系統,能檢測出溶解氧、pH 值的水質參數,對魚類生理、生態信息進行識別,獲取的監測數據與養殖品種、規模、周期,并根據環境因子對生理生態行為的脅迫規律,得出適合的投喂時間、投喂地點和投喂量,調控養殖水體水質與魚類的活動,再通過遠程控制系統,實現餌料的自動投喂。
(2)陸基工廠循環水精準養殖。該養殖方式擺脫了傳統養殖方法對固定水源的依賴性,這種流水池中 “圈養” 吃食性魚類既能有效控制其排泄糞便的范圍,又能及時收集魚類的排泄物和殘餌,而統一收集的魚類排泄物及殘餌可以作為農業生產高效有機肥。其結合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裝備等技術來實現陸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水質的調控、凈化,內部的水循環智能系統,可根據進水量、水位等的變化通過PLC 來調節微濾機轉鼓轉速、反沖洗頻率,結合微濾機進水和出水水質的變化參數,優化微濾機控制模型、降低微濾機能耗及提高水質凈化效率,實現投飼智能化、自動化、精準化,進而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效率、節能降耗、降低勞動強度和養殖風險。
投喂次數要考慮魚類消化器官的特性,例如:鯉魚、鯽魚、草魚都是無胃魚,攝取飼料由食道直接進入腸內消化,食物量比肉食性魚小,投喂次數應高于成魚階段。
(1)4 至6 月份是病害高發季節,及時做好水質調控、底質改良、魚體保健及病害防治工作,每兩星期用強氯精進行全池水和底部消毒。
(2)為預防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的發生,用料拌鹽酸恩諾沙星、免疫多糖、三黃粉、多維投喂,提高魚體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