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明
(渭源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甘肅 渭源 748200)
渭源縣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是六盤山片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省級深度貧困縣之一,是國務院扶貧辦定點幫扶聯系縣。近年來,渭源縣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途經,立足產業發展實際,按照貧困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人有一技之能的扶貧思路,積極創新產業扶貧模式。目前,已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47 萬戶10.04 萬人,累計出列貧困村130 個、貧困發生率降至0.43%,2019 年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堅持將產業扶貧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充分挖掘產業資源,培育形成了特色優勢產業主導,新興產業補充的產業發展格局。區域優勢產業方面,培育形成了馬鈴薯種薯、中醫藥、草牧業三大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40 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35 萬畝,牛、羊、豬、雞飼養量分別達到6.68 萬頭、21.1 萬只、12.73 萬頭、267.7 萬只。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培育發展了文化旅游、光伏、食用菌、電商物流、花卉林木、蔬菜等六大新興產業。
一是以獎代補促發展。鼓勵農戶調整種植結構,建立標準化農業產業基地,提升到戶產業發展水平。對貧困戶和邊緣戶擴大馬鈴薯、中藥材、蔬菜種植面積及采用新技術新品種的按照一定標準進行獎補,并實施農業保險補貼政策。采取 “龍頭企業+ 合作社+ 基地+ 貧困戶” 模式,按照 “五統一分一標三提高” 的帶貧機制,由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貧困戶建立農業產業化基地。采用政府補貼、農戶自籌相結合的方式,扶持貧困戶和邊緣戶發展牛羊豬蜂養殖。二是入股配股促經營。采取 “國有農投公司+ 龍頭企業(合作社)+ 基地+ 農戶”“企業+ 合作社+ 農戶” 的模式,農戶股金入股到龍頭企業,帶動全縣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同時,實施了農民合作社啟動及帶動貧困戶項目,組織25179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489 個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生產經營發展。三是集體經濟促公益。按照 “政府+ 農業產業園+ 國投公司+ 金融機構+ 龍頭企業+ 合作社+ 貧困戶” 和 “龍頭企業+ 合作社+ 基地(園區)+ 農戶” 的模式,建成村級光伏電站135 個,實現了全縣135 個貧困村全覆蓋,建成了金雞扶貧產業園,收益全部歸村集體,帶動全縣貧困戶通過公益勞動增收。
一是創新了農戶以獎代補機制。制定出臺了《渭源縣產業扶貧種植業以獎代補實施方案》,對貧困戶新增馬鈴薯、中藥材、蔬菜種植面積及采用新技術新品種的按照一定標準進行獎補,并實施農業保險補貼政策,引導農戶調整種植業結構,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實現農戶政策性增收。制定出臺了《渭源縣產業扶貧養殖業以獎代補實施方案》,采用政府多投、農戶少投的辦法,鼓勵組織農戶大力發展牛、羊、豬、蜂到戶產業,調動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二是探索了經營主體帶貧機制。按照農民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跟著市場走的發展思路,構建落實了 “一模式三機制” 帶貧增收機制,具體為運用“龍頭企業+ 合作社+ 基地(園區)+ 農戶”的“四位一體” 發展模式,雙層一體化的合作社組建經營機制、“五統一分一標三提高”(統一規劃地塊、統一開展培訓、統一提供良種和農資、統一技術管理、統一產銷對接,分戶生產經營受益,建設標準化的產業基地,提高產業、農民、市場主體的組織化程度)帶貧機制、三保底再分紅(保最低收入、保產品收購價格、保補貼資金變股金循環成本、合作社盈余股權分配和合作社交易量再分紅)的資金管理分配機制,與全縣所有從事生產經營的貧困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體系,著力提升了產業發展的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程度。
堅持不懈抓好農業保險承保到戶工作,按照 “能保盡保、愿保必保” 的原則,穩步推進農業保險 “增品擴面提標降費”,嚴格落實農業保險 “五公開、三到戶” 要求,進一步規范農業保險經辦機構遴選、承保和理賠等工作。努力實現農業保險對有投保意愿貧困戶的主要增收產業全覆蓋,確保貧困戶發展產業因自然災害、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收入不減少。
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擴大品牌影響力,加速企業集群集聚。加強監督管理、糾紛協調、風險防范,維護和鞏固貧困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關系,通過訂單種養、保底價收購、土地流轉、入股分紅、打工就業等形式,為貧困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帶貧益貧能力。
對有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 “一人一技全覆蓋”,進一步提高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的能力和水平,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不斷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的能力。強化基層農技人員繼續教育,加強農業人才教育培訓,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落實扶持龍頭企業優惠政策,堅持體量、數量、質量并重,外部引進、內部自建、規范提升并舉,扶持壯大龍頭企業規模,著力增強帶貧減貧實效。支持龍頭企業采取多種方式,下聯合作社帶小農戶建標準化、規模化種養基地,上聯市場開發生產需求量大、品牌知名度高的加工產品,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帶領小農戶共同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