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文
(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西 太原 030001)
旱作農業節水技術主要是充分結合我國各個地區的水資源特點,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以及種植作物對水分的需求情況等,充分結合自然降雨和灌溉以及工程設施,農技、化學、管理等諸多環節節水技術的以集雨保墑為目的的綜合體系,從而有效增加農業生產抵抗干旱和洪澇的能力,實現旱作農業的增收增效,同時對于不同地區氣候條件和耕地特點都存在著差異就需要綜合運用農技、化學、生物、工程等節水技術措施,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合理儲存、利用自然降水;對農業種植結構布局進行合理安排,運用節水保墑技術,充分利用農業資源,避免干旱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促進農業的增產增效。文章主要介紹我國農業生產狀況和水資源緊缺形勢以及旱作農業節水技術措施的應用等內容,意在緩解自然干旱災害對我國農業的影響,促進我國農業的增收增效和可持續發展。
我國的土地面積廣闊且具有不同的地貌形態,地域特點以及氣候條件,各地的降水情況也存在巨大差別,各地所采用的農業生產模式也有所不同。我國人口總數大,耕地面積和淡水資源總量卻有限,導致我國農業生產存在著人多地少,干旱缺水的嚴重現象,對我國農業發展非常不利。而且當前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比較差,存在著總量不足,水源分布不均,農業用水量減少,地下水開采和水源浪費嚴重,干旱災害頻繁發生等不良現象,導致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會受到干旱災害和洪澇災害的影響,對我國農業發展非常不利。近些年來,我國加強旱作節水農業發展的重視,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并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積極運用農業抗旱節水措施,促進旱作節水農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的同時工農業的發展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進而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量也不斷增加,而隨著對地下水源的過度開采,水資源不斷減少,導致農業生產用水不斷減少,無法滿足作物的生長需求,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尤其是對于一些頻頻發生干旱災害的地區,水資源稀缺,降水有限且分布不均,無法有效保證農業生產所需的水量。因此,加強研究應用旱作農業節水技術措施,再現有水源的基礎上提高對其的總體利用率,同時改善作物的抗旱能力并采用科學合理的種植結構,有效提高旱作農業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促進我國旱作農業的發展。
耕作松土節水技術主要是利用深耕和中耕的方式,對土地進行松土、鎮壓、耙耱保墑和除草、施肥、改善土壤結構等,提高土壤的疏松度、透氣性及活性,確保自然降水可以大量且快速的滲入到土壤中,避免自然降水的流失的同時還可以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從而提高了土壤的集水保墑能力,進而可以為干旱地區農業種植作物生長提供所需的水分,有利于旱作農業的發展。
覆蓋保墑節水技術主要是利用塑料薄膜、秸稈以及其他材料覆蓋在耕地表面,其主要目的在于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避免自然降水蒸發或沿著地表溝壑流入河流,提高土壤溫度和肥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并起到儲水保墑的作用,進而更有效的利用水資源,實現旱作農業的增產增收。覆蓋保墑節水措施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在實現節水的同時還具有增溫保土、壓雜草等作用,另一種這具有增肥保墑的作用,同時還能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和土壤肥力。
2.2.1 地膜覆蓋灌溉技術
地膜覆蓋觀看技術主要是結合地面灌水和溝河洼田灌溉對耕地表面覆蓋地膜,實現農田的增溫保墑保土、壓雜草等作用。近些年來,全膜覆蓋種植技術的應用有效改善了旱作地區農業種植過程中水資源缺乏的問題,同時還實現了農業的增產增收。例如,黑色全膜覆蓋馬鈴薯種植的增長幅度平均可達50% 以上,而小麥地膜覆蓋種植時,在實現增溫保墑的同時,還能延長小麥穗的分化期,有效提高小麥產量。
2.2.2 秸稈還田技術
第一,秸稈還田增肥技術。主要是將作物秸稈進行粉碎,然后利用對土地進行深耕將其壓埋到土壤中,也可以在收獲作物時將高茬秸稈留在田地中,然后翻耕后將其翻壓到土壤中,從而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和土壤的蓄水能力,保證土壤的濕度滿足作物生長需求,進而實現作物的增產。應用秸稈還田增肥技術的關鍵點在于以下兩點:(1)要為秸稈腐爛提供充足的氮肥;(2)要通過深翻將秸稈全部壓埋在土壤中,防止秸稈外漏而造成水土流失,進而影響作物生長。
第二,秸稈覆蓋增肥保墑技術。對于旱作農業而言,利用秸稈覆蓋技術既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和土壤的肥力,又可以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保證土壤的濕度,為旱作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還可以減少由于焚燒秸稈而帶來的資源浪費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
第一,噴灌技術。這種灌溉技術應用較為廣泛,可用于農作物、果樹或蔬菜的種植。主要是利用相應的設備對水加壓后噴射到空中,形成細小的水滴后灑落到田間而進行灌溉。噴灌技術具有占地小,省水省時省力等特點,還可以適當調節田間氣候,適應性較強,不會出現地表徑流以及深層滲漏等現象。第二,微灌技術。這種技術主要是將田間的水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可以使用專門的設備將田間的水源加壓變成水流或者水滴為作物根部生長提供所需水分,在微灌過程中要控制好水量。微灌技術用水量小,灌溉均勻,還可以進行水肥同施,有利于實現增產,但是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第三,滴灌技術主要是利用低壓管道是使水源以點滴、緩慢均勻的狀態浸潤作物根系,為其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滴灌技術具有省水省時,操作簡單,容易實現自動化,還有利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適用于我國旱作農業的發展。
化學制劑節水技術措施主要是在旱作農業種植過程中,通過使用化學制劑來提高土壤的節水保墑能力,降低農作物蒸騰作用的水分損耗。例如,使用土壤保水劑,可以在土壤吸收超量自然降水或灌溉水后,形成可以使水分離折的凝膠,當土壤干旱時可以釋放水分滿足作物的生長需求,而且再次遇到降水或灌溉后仍然可以發揮作用,這樣可以有效保證作物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水分,從而促進實現旱作農業的增收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