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昆山環境監測站 江蘇 蘇州 215300
環境監測的主要目標在于對環境污染進行動態監測,通過樣本化驗分析污染成分,確定污染源種類和污染程度。環境監測的重要價值在于將環境污染問題反饋給生態環境管理部門,進而采取有效的環境治理措施,盡管當前我國環境監測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但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些差距,需要繼續在技術方面、人才培養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我國環境問題主要體現為大氣污染問題、土壤污染問題、水資源污染問題。如大氣污染問題,硫化物會伴隨降雨而形成酸雨,對建筑物造成腐蝕,土地荒漠化和鹽堿化問題對農作物種植帶來不利影響,而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臭氧污染問題也同樣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盡管當前我國環境技術在不斷進步,但整體形勢依然嚴峻。我國主要的環境監測技術可以分析大氣、水環境以及土壤中的污染成分,不過實時監測環境的相關技術依然較為缺乏,污染溯源監測也處于起步階段。此外,當前環境監測的一大問題還在于專業人員的缺乏,只有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才能開創環境監測新局面。
環境監測是指國家有關部門和社會機構對環境問題提供的環境服務和活動,其中包括現場調查、樣本采集以及綜合評價,通過對試驗樣品的分析明確環境實際變化情況,進而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措施[1]。
監測技術就是以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為基礎,以環境監測為主要對象,對自然環境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的學科,在開展環境監測的過程中,通過相關技術的利用可以及時發現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將污染問題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此為人類生存發展提供良好環境[2]。
當前環境監測在環保工作開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并且對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也愈加深入,從原本單一的取樣監測發展為多樣式的環境監測技術,其中包括物理化學監測技術、生物監測技術以及衛星云圖監測技術等,而計算機技術與環境監測的有效融合可以對不同區域的環境污染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將環境監測事業推向了新的高度。
生物技術作為環境監測技術中的重要組成,主要利用其微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利用生物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和其它學科共同配合,比如讓生物技術和物理技術有效結合運用,或者與計算機技術有效結合。當前主要使用的生物技術為PCR檢測方式和大分子標記物,這兩種技術的優勢十分明顯,但也存在一定的技術差異,其中PCR監測技術可以體現出監測速度較快的優勢,并且操作方便,精確性強;而大分子標記物檢測技術需要通過和生態工程學科的有效結合,以此分析生態環境中的相關數據,該項技術預警性強,需要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和污染程度合理利用。
當前的環境監測工作中信息技術也得到了有效利用,一種是利用無線傳感技術,該技術可以對環境監測數據信息有效傳輸,同時傳輸的數據信息可以被及時處理,讓環境監測工作效率得到保障;另一種方式為PLC信息技術,該技術可以應用于較為惡劣的環境中,比如在暴雨中利用遠程控制和分析可以為防洪工作開展提供幫助,并且PLC技術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還可以準確分析水文環境,以此分析出水中的污染成分[3]。
在今后的環境監測領域中,需要加強對有毒有害物質的實時監測,這是由于有毒有害物質會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在大氣或水資源中的有害物質,由于其含量較小,容易被人們忽視,長期呼吸或引入含有有害物質的空氣或者水源,將會對呼吸系統以及器官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在今后的環境監測技術中,需要將有毒有害物質作為重點監測內容,然后制定出相關的預防措施,保障人們的健康和安全。
在今后的環境監測技術中,環境信息化發展也是一大趨勢,隨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得到有效利用,顯著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面貌,所以環境監測技術也需要與時俱進,將信息化技術、智能化技術融于環境監測工作中可以提升監測數據準確性以及工作效率,及時對重大環境污染問題解決。
目前我國對環境監測工作高度重視,不斷加強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比如不斷加強環境監測儀器和設備的研發,加強與國外環境保護專家的合作,大力培養我國環境監測方面的人才,加強技術考核與培訓,并且有關高校也紛紛開設環境監測專業,進而為我國環境監測工作的可持續開展提供人才支持。
綜上所述,目前環境保護工作已經成為全世界需要面對的問題,人類在發展社會經濟的過程中不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否則將造成無法預計的后果。環境監測以及環境監測技術在我國的環保工作開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今后的環境監測工作中需要繼續發揮環境監測技術的作用,全面分析導致環境污染問題的因素、主要有害物質以及治理措施進而最大程度的保障生態環境,減少對人類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