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巴河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新疆 哈巴河 836700
馬鈴薯作為無性繁殖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染而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如塊莖龜裂變形、葉片卷曲等,嚴重時可以導致馬鈴薯減產高達70%左右。為此,如何在實踐中正確應用馬鈴薯脫毒技術,提升馬鈴薯的產量至關重要。鑒于此,本文對《新疆地方標準DB65T 4066-2017馬鈴薯脫毒技術規程》進行簡要解讀。
馬鈴薯作為當今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是當今重要的工業原料及人們喜歡的蔬菜作物。但是,目前受病毒侵染、代代相傳的影響,馬鈴薯出現了品質退化及產量降低的不良現象,且日益嚴重,農業部種業管理司對此高度重視。為進一步規范馬鈴薯脫毒技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農業科學研究所對這一技術進行標準化編寫,完成了《新疆地方標準DB65T 4066-2017馬鈴薯脫毒技術規程》,并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完成歸口工作,以期為推廣馬鈴薯脫毒技術,規范廣大農戶操作流程提供必要的幫助。
《新疆地方標準DB65T 4066-2017馬鈴薯脫毒技術規程》規定了馬鈴薯脫毒技術的相關術語及定義、儀器設備、病毒類型、優良品種選擇、脫毒方法、脫毒技術等相關工作。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從脫毒程序、病毒檢測、篩選脫毒苗、試種觀察等四個維度對《新疆地方標準DB65T 4066-2017馬鈴薯脫毒技術規程》進行解讀,從而讓更多人更加深入了解這一技術。
2.1 脫毒程序 不言而喻,對于馬鈴薯脫毒而言,它主要是脫去馬鈴薯自身感染及積累的病毒。
本文標準采用脫毒方式是結合莖尖剝離和高溫鈍化的方式進行展開,具體脫毒按照下述程序實施。
首先,將馬鈴薯芽眼衍生的塊莖外植體放置于光照培養皿中,按照光照每日8小時,氣溫37攝氏度、光照強度1000 1x-2000 1x的條件,設定42-48天左右的周期,將病毒進行鈍化,來實現催芽10mm-15mm。
其次,按照標準給出的MS固定培養基,按照固定配方需求,通過配方、滅菌、塊芽莖消毒、接種、培養等方式,來對塊莖芽進行培養,最終實現芽苗30mm-50mm的生長狀況。MS固定培養基是依據當地地形、天氣、土壤等多因素條件,進行配置,主要包含硝酸銨、硫酸鎂、氯化鈣等大量元素,硫酸錳、碘化鉀、硫酸鋅等微量元素,鐵鹽,有機成分等,對每一種化學試劑的質量濃度均給出了明確的規定。
最后,進行芽莖剝離。按照標準制定的消毒程序,來對塊芽莖、接種針、試管苗等進行消毒,采用接種針來剝取帶有1-2個葉原基的莖尖,將其接種至培養基上面,按照光照強度2000 1x-3000 1x、溫度23攝氏度、光照時間每天12-14小時的條件,設定30天到40天左右的周期,將芽苗進行培養。
2.2 病毒檢測 根據本標準的要求,一方面進行取樣。將莖尖剝離的成苗放置于超凈工作臺中,選取每一株苗的上部作為選材放置于新的培養皿中,選取中部來放入病毒檢測樣袋中,下部棄之不用。另一方面,運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法或酶聯免疫法等對其進行檢測,具體檢測方法按照NY/T 1212、NY/T 401、NY/T 1962、SN/Y 4338等進行執行,嚴格進行操作。
2.3 篩選脫毒苗 根據上述病毒檢測的結果,來根據芽苗中攜帶的病毒類型,依次篩選出相應的病毒苗,如馬鈴薯S病毒、馬鈴薯Y病毒、馬鈴薯X病毒、馬鈴薯A病毒、馬鈴薯M病毒、馬鈴薯卷葉病毒、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等,放置于試管瓶中進行培養,后續作為核心苗來進行繼代、擴繁或保存。而在這一過程中,對于沒有感染病毒的馬鈴薯芽苗,進行剔除,以便后續進行觀察。
2.4 試種觀察 根據實驗結果,對于沒有感染病毒的試管苗,對其試種進行逐一觀察,將每個試管苗按照繼承2代的方式,將其一部分來有序移栽到防蟲網棚中,待到結出微型馬鈴薯后,再將其移入到田間試種進行觀察,按照既定的觀察指標,每日進行記錄,看是否產生變異反應。通過綜合對比結塊莖及植株的性狀,來最終判斷試管苗為最終脫毒苗,對其病毒進行全部脫除。在進行試驗田選取時,需要注意整地要求深耕疏松土壤,排水良好。最好選擇排水方便,相對集中連片,近兩年內沒有種植過茄科作物的坡榜田,播種前鏟除田間及四周雜草,深耕25cm以上,細碎土,開好邊溝,面積較大的田塊要開腹溝或十字溝,溝寬50cm,深35cm以上,確保排水暢通。
《新疆地方標準DB65T 4066-2017馬鈴薯脫毒技術規程》立足于新疆馬鈴薯實際生產狀況,充分調研廣大農戶的需求,來提出適合馬鈴薯脫毒技術的操作流程及技術方法,這對于有效去除馬鈴薯脫毒,指導馬鈴薯種植農戶進行科學脫毒、有效防止病毒進行二次感染、保證馬鈴薯的產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該標準的編制也符合農業部種業司對于馬鈴薯脫毒工作的要求,為改善馬鈴薯種植品質,規范農戶脫毒操作行為,提升種植產生產生良好的實踐推動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該標準的調研主要圍繞新疆地區而言,圍繞當地土質、天氣等多因素條件,其產生病毒的種類及脫毒技術的運用于其他地區有所差異性,因此在實踐應用中一定要做好田間試驗,經過充分驗證后才可以逐步應用于市場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