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鎮人民政府 甘肅 武威 733007
新時期,因為人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所以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漸提升,其中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因為種植技術不科學、胡亂使用添加劑、過度使用農藥等因素的影響,帶來比較突出的農產品質量問題,影響農產品食用的安全性。基于此,新時期,如何保證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地方政府關注的重點。
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一直是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在我國生產經濟組成中,農業占據主要地位,在進行農產品生產時,需要同時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城市基本生活需求。而新時期,因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溫飽的基本要求得到滿足,所以開始思考如何提升生活質量。而基層農產品質量水平的提升,是提升生活質量的重點因素。我國一直以來都崇尚“民以食為天”,對于農產品的要求逐漸提升。但因為各類因素的影響,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繁出現,給居民日常生活帶來較大的威脅。所以國家一直重視對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治理,也持續提出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但這項工作依然存在一定問題需要解決。
3.1 高品質農產品市場優勢不高 雖然消費者希望購買高品質和安全的農產品,對此有較大的需求,但實際上,因為高品質且安全的農產品的生產條件比較苛刻,生產成本較高,生產商需要支付較多的費用保證產品的安全性。而這就意味著市場上流通的高質量和安全的農產品的銷售價格也較高。但很多消費者不太愿意為具有安全屬性的農產品支付溢價。因為消費者購買安全食品的意愿是建立在自身經濟條件基礎上的,但他們對于農產品的固有安全屬性認知不足,信息接受不及時,所以只希望支付市場平均價格,而不是以更高的價格獲得安全農產品。但這樣給高質量和安全的農產品的生產廠家帶來很大的市場流通壓力。
3.2 農產品產業發展水平較低 在進行農產品生產時,生產人員需要執行嚴格的標準化流程,才能保證生產出的農產品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生產者需要執行生產記錄制度、分離制度和包裝標識制度,并要求對農產品進行溯源管理,嚴禁使用劇毒、高殘留的農藥,嚴禁添加非法添加物。但實際上,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比較落后,對于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依然處于起步和摸索狀態,條件還不成熟,技術還不夠成熟,所以農業規模、組織和產業化水平相對較低,無法保證農民標準化生產質量。同時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了解不到位,對于相關法律法規的認識不足,這也制約了農產品的安全生產。
3.3 市場監管力度不足 因為很多群眾比較信任政府,對于政府監督機構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自己接觸到的農產品沒有任何安全隱患,也不希望自己選擇的農產品出現安全事故。但從科學的角度進行分析,農產品質量沒有風險是不可能的,而政府監督機構的工作努力將這個風險降到最低,避免出現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所以這給政府監督機構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難度和壓力。農產品生產的規模和量巨大,范圍分布廣泛,所以市場監管目標過大,導致基層監管部門缺乏績效,監管機構的監管手段比較單一,一般就是對農產品按批次進行抽樣監測,無法保證代表性。雖然現代化智能監管手段有所應用,但還沒有全面普及,先進的監管機制和廣大種植農戶綠色理念也還未全面建成。
4.1 針對生產者建立嚴格的自我約束機制 對于基層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從源頭上來說,需要保證生產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從生產源頭就進行科學種植,保證安全和質量水平。所以需要提升農村和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降低機會主義行為,利用經濟合作組織,改善金融服務的提供,讓農民可以看到明顯的經濟效益,提升他們的自我約束力。進一步擴大農產品生產和加工規模,緩解單一生產者進入農產品市場的質量和安全的分散性和不確定性。同時還要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現代化農業,走現代農業化道路,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規范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工作。
4.2 健全監督機制 對于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需要強化政府監督作用的發揮,通過嚴格的監督,控制質量問題的出現。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間裂科學的協調機制,促進信息及時通報、聯合處理和綜合執法等工作的協作開展,保持密切的區域性合作關系,保證在區域之間實現信息共享,并能夠不同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建立區域聯動機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專業的監督隊伍,整合當前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執法機構和隊伍,將資源集中到一起,通過實地調查和秘密檢查,建立專業的具備技術權威的監督隊伍。另外,地方政府和相關單位還需要強化機制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并為此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做好應急處置方案,進行周全的準備和應對。
4.3 建立覆蓋型的監督參與機制 因為農產品生產特點的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普遍存在風險,單純依靠政府的監督機制不夠全面,還需要社會主體的良性互動和積極參與,實現政府管理和社會自律的監管機制。首先,政府要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宣傳推廣工作,讓消費者真正了解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各種風險。其次是提高農產品生產人員的自律和誠信意識,從源頭上杜絕不安全問題的出現,鼓勵生產人員按照安全的方式進行生產。再次是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公開化,做到公開透明,讓消費者和生產單位有全面的了解,這樣不僅可以被動性提升企業的信譽和生產安全性,提升自身的質量管理水平,還能幫助消費者辨別農產品的優劣,促進良性市場競爭氛圍的打造。最后是鼓勵消費者進行舉報,專門設置專項資金,鼓勵消費者和生產者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線索,并給予一定獎勵。
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群眾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我國的農業發展步入新的階段,在推行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需要進一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