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仁醫院移植科 北京 豐臺 100071
越來越多的移植中心開始嘗試用氟達拉濱(Flu)代替環磷酰胺減低預處理毒性,尤其是對于老年人和有合并癥的患者。有研究提示白消安(Bu)/全身放療(TBI)+Flu為基礎的預處理方案降低了移植過程中器官毒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嚴重合并癥的發生率,減少了非復發死亡率(NRM),不增加急性白血病復發率(RR),改善了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的耐受,移植后的總生存(OS)和Bu/TBI+Cy的方案相當(1-3)。本研究納入了我們中心從2018年1月到2020年5月全部的急性白血病接受同胞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病例,觀察以Bu/TBI+Flu為基礎預處理方案的同胞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的療效和安全性。
1.疾病情況 從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共有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我中心接受同胞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中位年齡15歲(1-60歲),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2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18例,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2例,高危患者28例,占66.7%。移植前完全緩解(CR)34例,其中MRD陽性15例。CR1期移植15例(35.7%),CR2及CR2以上19例(45.2%),挽救性移植8例(19.0%)。
2.供者 供者移植前-4天開始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動員(麒麟發酵或中外制藥),7.5-10ug/kg體重,01天采集供者外周血干細胞,外周干采集應用COBE spectra血細胞分離機。采集的外周干細胞除了必要的去紅去漿外不做其他處理,回輸單個核細胞(MNC)計數中位數12.5(4.6-25)*108/kg,CD34+細胞計數中位數7.1(0.20-12.99)*106/kg。
3.HLA配型及植入標志鑒定HLA I類抗原和HLA II類抗原均采用DNA測序法檢測,用短片段序列多聚酶鏈反應(STR-PCR)法分析D3S1358、vWA、FGA、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D7S820、AMEL基因,判斷供受者嵌合狀態。
4.預處理 完全緩解患者預處理方案:阿糖胞苷(Ara-C)1-2g/m2qd*3天+Bu0.8mg/kg(靜脈)q6h*3-4天或TBI3天(總劑量10Gy)+Flu30mg/m2qd*5天+司莫司汀250mg/m2*1天。挽救性移植:如患者移植前骨髓白血病細胞未超過50%,預處理中加地西他濱25mg/m2*3-5天,患者預處理前骨髓白血病細胞超過50%,預處理前予以CAG或FLAG、CLAG方案降低腫瘤負荷。
5.GVHD預防 應用環孢素+短程甲氨蝶呤預防GVHD,環孢素從-2天開始,濃度維持在150-250ng/ml,能口服后改口服或換成他克莫司口服。移植后+1天給予甲氨蝶呤20mg/m2,+3、+6、+11天給予甲氨蝶呤15mg/m2。
6.感染預防 預處理開始至患者白細胞植活常規住百級層流潔凈病房。予以阿昔洛韋0.25克,每12小時1次靜滴預防病毒感染,復方磺胺甲噁唑片0.96克,每天2次預防耶氏肺囊菌感染,常規予以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抗真菌藥物預防真菌感染。兒童根據體重劑量做相應調整。
1.植入42例患者均獲得穩定造血重建,白細胞平均植活時間13.6(8-21)天,血小板平均植活時間13.5(8-20)天。移植后+30天查骨髓有核細胞和外周血CD3+細胞嵌合率,均為完全供者嵌合狀態。
2.GVHD 根據1994年Keystone會議診斷共識(4),II~IV度急性GVHD發生率29.0%,其中III~IV急性GVHD發生率16.7%。依據NIH2005年慢性GVHD診斷共識標準(5),慢性GVHD累積發生率33.3.%,廣泛型慢性GVHD發生率9.5%。
3.病毒激活 巨細胞病毒(CMV)激活占19.0%,EB病毒(EBV)激活占11.9%。激活病毒拷貝數均在104以下,無患者發生巨細胞病毒病、EB病毒病和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
4.出血性膀胱炎 累積出血性膀胱炎發生率31.0%,全部為I、II級,沒有患者發生III級以上出血性膀胱炎。大部分患者僅有膀胱刺激癥狀,無肉眼血尿,予以減量免疫抑制劑后1個月內恢復正常。
5.感染 3名(7.1%)患者發生敗血癥,予以升級抗生素后均迅速得到控制。
6.其他并發癥 1例患者IV度急性GVHD同時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無患者發生肝血管閉塞性疾病和毛細血管滲漏綜合癥。
7.疾病隨訪和轉歸 42名患者中位隨訪261(30-522)天,生存30例,11例死亡,4例死于急性GVHD,7例死于白血病復發,OS 73.8%。11例患者復發,RR 26.2%,無白血病生存率(LFS)64.3%,NRM 9.5%。復發患者中1例予以化療+DLI后再次MRD陰性緩解,1例慢粒急淋變患者減量免疫抑制劑加達沙替尼后轉陰,2例仍在治療中,7例死亡。
大量研究發現氟達拉濱代替環磷酰胺的預處理方案降低了急性GVHD發生率,降低了移植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減少了NRM,不影響急性白血病患者復發率,不影響總生存率(1-3,6)。本項觀察性研究結果顯示42例患者均獲得穩定植入,提示應用氟達拉濱代替環磷酰胺不影響同胞相合移植的植入。納入病例平均隨訪261天,OS 73.8%,LFS 64.3%,RR 26.2%,NRM僅有9.5%,對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療有不錯的療效和安全性。
我們用氟達拉濱代替環磷酰胺的方案II-IV度急性GVHD發生率29.0%,III-IV度急性GVHD發生率16.7%,和環磷酰胺相比,氟達拉濱減少了組織損傷,因此減少了急性GVHD的發生率。
我們的研究結果提示用氟達拉濱代替環磷酰胺,CMV病毒激活的比例只有19.0%,EBV激活的比例只有11.9%,且所有患者均是病毒血癥,沒有病毒病和PTLD發生。出血性膀胱炎的發生率僅有31%,且均為I、II級,提示應用氟達拉濱的方案患者免疫受損比環磷酰胺輕,移植后免疫恢復快。血培養陽性患者僅有3名,提示預處理期間患者細菌感染風險也較低。
總之,氟達拉濱代替環磷酰胺應用于同胞相合移植預處理治療急性白血病,患者有較好的耐受性,較低的非復發死亡率,同時,復發率可以接受,是一個既有效又安全的預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