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通過組合節奏、旋律等元素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情況,是一種社會形態表達,也是一種藝術。舞蹈藝術將非音樂因素和音樂因素的肢體語言融合在一起,結合音樂闡述舞蹈藝術,從而增強欣賞者的認識功能。本文主要闡述如何在大學舞蹈教學中運用音樂元素,僅供交流。
關鍵詞:大學;舞蹈教學;音樂元素
在新時代發展下,藝術教育備受關注,舞蹈屬于綜合性藝術,同時也是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舞蹈受到人們密切關注。但舞蹈教學存在著問題,使教學效果不理想,這主要是由于未合理應用到音樂元素,由此可看出,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合理使用音樂元素。
首先音樂可以調動學生情感,重新塑造學生人格,感化學生,拯救學生人格。通過組合元素能夠為學生創造特定的音樂氛圍,并且學生也會被創作人的情感熏陶,使學生在欣賞音樂時便會被感染。學生在舞蹈教學中,若是有著音樂伴奏便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掌握音樂情感,從而表達出舞蹈精髓,讓觀眾從視覺上得到享受。舞者需要將舞蹈的情感與舞蹈動作融入為一體,使舞蹈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舞蹈教師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舞蹈教師應讓教學充滿活力,在舞蹈教學中要合理應用音樂元素,讓學生感受音樂旋律和節奏。并且構建舞蹈教學氛圍,使學生體驗音樂的內涵,擺脫傳統教學束縛。優良的音樂伴奏能夠減輕學生精神負擔和枯燥感,讓學生開心的學習舞蹈。人們在進行集體勞動時,大多數會用唱歌的方法統一節奏。在我國建國初期便有著勞動號子,由于人們長時間勞動,為了讓人們身體和精神疲勞得到緩解,便會通過歌聲調節。因此在舞蹈教學中,由于學生反復性訓練舞蹈動作,音樂伴奏能夠緩解學生訓練的疲憊感,使學生有著更好的體驗感。
最后,音樂可以讓學生在舞蹈中更有感知能力,準確把握節奏。音樂包含著旋律、節奏和曲調等多種元素,通過此些元素來表達內在美,并且給人更多的情感啟示。在大學舞蹈中,鋼琴伴奏屬于常見的音樂元素,同時它也是樂器之王,學生反復聽取鋼琴伴奏,能夠增強音樂感知能力和節奏感。若是養成鋼琴伴奏的習慣,則會出現反射,會隨著節奏進行動作,從而追求音樂內涵,并在舞蹈中融入感情,因此合理運用音樂元素對學生養成音樂藝術修養有利。從舞蹈教學發展情況可看出,培養學生舞蹈能力需要學生神似形似,確保學生在舞蹈教學中,準確掌握節奏和感情。
在舞蹈教學中可應用多種音樂元素,使用何種音樂元素在于教師的選擇。比如《芭蕾舞天鵝湖》,此舞蹈屬于俄羅斯的代表性舞蹈,因此所配備的音樂元素要保證,一方面能夠代表俄羅斯舞蹈特色,另一方面符合俄羅斯民族的特性。舞蹈教學實施的關鍵是選擇最佳音樂元素,從而使舞蹈教學中的音樂元素閃閃發光。在大學教學中,若是學生節奏感差,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講解節拍上,未有效結合舞蹈和音樂元素。比如教師在民間舞教學時,國內外有關于民間舞教學的重點是表情呼吸。學生沒有表情呼吸,則會使舞蹈失去藝術性和表現力。教師此時選擇的音樂元素需要給予學生暗示作用,讓學生懂得表情呼吸。
當教師在講解蒙古的《柔臂組合》舞蹈時,學生在動作前要深呼吸,通過后續雙臂展現代表著做好準備。在舞蹈配備音樂時,如果使用鋼琴伴奏,則要保證彈奏清晰,合理把控第一拍出現的時間,同時使節奏和旋律沉穩。在呼氣時,需要使彈奏的音色更加圓潤,使舞蹈動作有著豐富意蘊。國內有著漢族舞、維吾爾族舞等,各民族的舞蹈配備獨特音樂均有著不一樣的美感。比如教師在講解回族音樂時要讓學生懂得其音樂節奏特征鮮明。若是選擇音樂伴奏,要效仿維吾爾族的手鼓,從而展現出音樂風情,讓學生隨著音樂體現出維吾爾族舞蹈的韻律。
教師可考慮開設舞蹈音樂課堂,并挑選音樂教材。教師演奏多種類型音樂,讓學生分辨教師演奏音樂的節拍、節奏。此些音樂教材是為舞蹈所專門編寫,因此學生也可思考隨著音樂演奏能夠做出何種動作。教師可在現場指導學生編舞,改變傳統舞蹈教學,激發學生創作潛力,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使學生能夠將舞蹈與音樂有效結合,創作出類似于《梁祝》的舞蹈劇,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舞蹈與音樂結合的創作美、表現美。
綜上所述,在大學舞蹈教學中合理應用音樂元素,推動學生有著更好的發展,音樂和舞蹈間關系密切,若想增加舞蹈的感染力和藝術性,則需要添加一抹音樂色彩。在舞蹈教學中,選擇的音樂元素要考慮舞蹈種類,確保音樂元素能夠和舞蹈的匹配度最佳,使學生在教學中學到最好的舞蹈。
參考文獻:
[1]?佟鑫.試述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在視唱練耳教學運用的重要性?——以山西大同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為例[J].黃河之聲,2016,(5):50-51.
作者簡介:
張瑋瑩(1984年3月-),女,江西龍南人,漢族。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音樂、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