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麟春

《山水花卉八開.竹》清.石濤
花鳥畫包羅萬象,在中國畫的范圍內,除了人物和山水之外,涵蓋了其它一切內容。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人們眼中所見的所有草木,以及想象中的很多物象都是花鳥畫所表現的內容。在技法上,白描、工筆、寫意全面而豐富;在思想上,老莊、儒家、佛教都是花鳥畫所能觸及的地方。每一個學習花鳥畫的人,對花鳥畫既有相同的認識,又有不同的見解。
任何一門藝術能夠受到人們的喜愛并得以傳承,肯定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就花鳥畫而言,它本身所表現的對象就是美的。像常見的梅、蘭、竹、菊、牡丹以及各種動物、鳥類等,皆為大眾所能接受的美的東西,并大多適合用中國書畫的筆墨來表現。比如,梅花的枝干可用毛筆的正、側、向、背及墨色的濃、淡、干、濕畫出它的老辣;蘭花葉子可用毛筆的提按來表現它的飄逸;竹子可用篆書的筆法畫竹竿,楷書的筆法畫葉子,行書的筆法畫竹枝,隸書的筆法畫竹節;菊花則可用勾花點葉的筆法畫出。這些技巧的運用,與中國傳統的書寫方法是一致的。同時,人們在審美過程中能夠獲得愉悅,是花鳥畫與其它中國畫畫種得以傳承的第一要素。
花鳥畫同戲曲、小說一樣,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講人格、重道德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重人倫、施教化同樣是花鳥畫得以代代傳承的重要原因。如梅花的骨氣、蘭花的幽香、竹子的虛心高節、菊花的耐寒,都是人們成長過程中品格塑造的標準。花鳥畫區別于其它藝術形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能夠承載人們的美好祝愿,如牡丹、白頭翁象征著富貴白頭,桃子代表長壽,芙蓉、鷺鷥代表一路榮華,等等。這些美好寓意,使花鳥畫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最喜愛、普及面最廣的一門藝術。
那么,怎樣學習花鳥畫呢?首先必須對花鳥畫有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印刷術的不斷提高,以及博物館、美術館的大量出現,使人們從小便具有了接受繪畫美育的基本條件。花鳥畫不同于山水畫和人物畫,每一個對象都有其不同的結構和表現方法。學習花鳥畫一定要廣泛接觸各種風格,并找到適合自己的,表現風格選對了便能如魚得水,否則事倍功半。

《墨竹圖》北宋·文同 絹本水墨 131.6cm×105.4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雪浴》馬麟春
在基礎學習做好之后,學畫者還是要從一大堆題材中精選出幾種自己喜歡的來加以研究,由“廣”向“精”過渡。當然,幾種題材不能同時進行,要一樣一樣地來。以畫竹為例,首先要把竹子的文化價值和特點搞明白,竹子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蘇東坡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的名句。竹子有虛心勁節的象征,被稱為“修竹”,所以畫竹一定要畫出其清瘦的特點。從縱向來看,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畫竹大家有宋代的文同、明代的夏昶、清代的石濤等。文同的時代用的材料是熟絹,墨色不滲化,所以他畫的竹子可謂“有筆而無墨”。文同的墨竹,正面葉子以濃墨畫出,背面葉子以淡墨為之,且筆筆精到,結構嚴謹。他的畫法一直影響到元代及明初眾多畫家。夏昶的竹子在筆墨結構上已具有近濃遠淡、近實遠虛、筆中有墨、墨中有筆的水墨畫造型的基本規律,且竹子個字、介字、分字、落雁、驚鴉等各種造型結構歸納得十分明確。但夏昶用的紙或絹大都偏熟,故畫面缺乏水墨淋漓的效果。至石濤的時代,所用宣紙已經與現代用紙相差無幾,所以他畫的竹子水墨淋漓,用筆用墨都非常得體,畫面既有夏昶的嚴謹,又有強烈的時代特色。以上三位畫家基本代表了歷史上畫竹的最高水平,我們可通過反復臨摹其作品,從中找出規律,使這些作品技巧爛熟于心并融會貫通,那么畫竹的技巧就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