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升
(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207)
2019年3 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1]。2019年高職擴招共分為兩個階段完成,招生人數116萬人,超額完成了擴招100萬人的任務。
2020年5月22 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明兩年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2],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
到2022年初,第一批高職擴招畢業生即將開始頂崗實習及就業工作,這將給我們的就業工作帶來壓力和挑戰。
今年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另外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人員通過各種就業途徑尋找就業崗位,今年全年需要安排就業的人員將達到2400萬左右,所以說今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比較大,甚至有些畢業生面臨著無業可就的風險。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表現在就業崗位數量趕不上就業人數的需求,還與大學生自身的就業心態、就業能力等綜合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不過高校在開拓畢業生就業渠道、采取措施促進畢業生就業方面也有做得不到位之處。這些就是造成今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而且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受到上至中央政府,下到地方政府以及家庭、學校的普遍關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要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擴大基層服務項目招聘。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和就業保障。實行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就業[3]。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其中很大程度上與大學生就業觀念有關。一些大學生在擇業時好高騖遠,貪圖安逸,盲目追求熱門或高端的行業,輕視技術勞動及服務性工作,結果往往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影響自身就業。
還有許多在校大學生就業意識趕不上就業形勢的變化,認為考入大學就可以徹底放松了,就業對他們而言相對遙遠,沒有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最終導致畢業后毫無準備,盲目擇業,加劇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
目前高校教學中理論知識學習比重依然很大,重視課堂教學,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較少,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當畢業生真正步入社會時,往往動手能力不強,只會紙上談兵,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大多高校把教學工作重點放在了專業及學科建設,雖然也建設了創新創業學院、就業創業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但參與的大學生仍然比較少,比例達不到1%,所以對大學生就業及創新創業方面的引領作用還是較少。高校中每年舉辦大量專題的講座或報告會,這些講座或報告會通常局限于文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等領域,關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方向性指導較少。并且,各高校給予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資金和人力支持力度不夠,無法充分調動在校大學生廣泛地參與到創新創業中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招聘企業達不到畢業生期望值等等因素導致被動就業的大學生人數有所增加,這也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
大學生在畢業后往往不能夠順利就業也與平時缺乏社會經驗及應聘經驗有關,大學生本身就缺乏和企業的合作經驗,也缺乏假期兼職和專業實習的機會以及應聘經驗的缺乏使得他們在就業的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就業難度。
假期到企業進行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增長社會閱歷、積累社會體驗的有效途徑之一。很多在校大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做假期工,一方面可以為自己賺取學費和生活費,另一方面可以提前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今后的就業做好鋪墊。但是還有一部分畢業生不愿出去參加社會實踐,或在專業實習的過程中不用心,這就使得他們積累社會體驗的機會,缺少應聘經驗。每年夏季來臨,各種高校畢業生雙選會和人才招聘市場內人頭攢動,擠滿了前來求職的大學應屆畢業生。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大學生是臨近畢業時才接觸畢業生雙選會和人才招聘市場的,例如高職學生在大一、大二時,就業指導老師讓他們觀摩畢業生雙選會時,他們漠不關心。這就導致畢業生不了解招聘單位、不了解招聘單位的用人需求、不了解用人單位是如何招聘員工的、也不了解招聘現場面試技巧和方法。也不上學校就業網站、就業管理平臺,這些因素都會使大學生錯過就業信息,無法把握就業先機,造成應聘成功率低,無法順利就業[3]。
甘肅省內開設采礦工程專業的學校有:隴東學院、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三所學校。2019、2020年采礦工程專業招生情況見下表。

表1 2019、2020年采礦工程專業招生情況
從2010年以來,采礦工程專業招生人數在逐年較少。從上表可以看出,2019、2020年采礦工程專業招生人數已經少之又少,甚至到達停招的邊緣。
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靖遠煤電集團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窯街煤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省內三大煤業集團,中國煤炭企業100強企業以及其它煤炭企業均在2020年發布了招聘公告,招聘職位遠遠大于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人數,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我國目前普遍使用的采煤工藝有四種:爆破采煤工藝(簡稱炮采)、普通機械化采煤工藝(簡稱普采)、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簡稱綜采)、水力采煤工藝。與世界先進產煤國家相比,我國煤層的賦存條件復雜,大部分處于地下較深的巖層下部,水、瓦斯、沖擊地壓等自然災害較多,再加之我國煤礦開采裝備自動化程度低,這就使得開采難度大,安全性相對較差。加快我國智慧化礦山建設,改變現有的開采方法,已經成為我們這個行業和企業生存與發展必然趨勢和迫切需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推動實施能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戰略思想,充分發揮能源技術創新在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組織編制了《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計劃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安全綠色、高效智能礦山技術體系,實現煤炭安全綠色、高效、智能生產”。智慧礦山建設的核心是礦山開采智能化。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已經成為學術界探討的熱點,我們必須牢牢抓住5G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發展機會,提升和改造傳統采礦業。將智慧礦山建設與安全開采、高效開發和綠色開發相結合,不斷開創可持續的智慧礦山發展新模式。近年來,在探索建設智慧礦山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已先后完成了智慧礦山規劃、智能化開采標準化關鍵技術研究、智能平臺的開發建設等工作。另外,在礦山智能化開采的關鍵技術、重大裝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時一些示范工程的建成也為礦山智能化開采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這就使礦山生產安全系數大幅提高,許多礦山企業實現了億噸生產無死亡。
我國首個智能化無人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面于2014年4月在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黃陵礦業有限公司一號煤礦正式開始運行,在國內第一次實現了在地面控制室遠程控制開采工作,這也是我國首家智慧化礦山,填補了我國煤礦綜合機械化采煤工作面智能化無人開采的空白。截止到目前,全國各大煤礦已經先后有70多個智能化無人工作面投產。
中國煤炭資源相當豐富,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原煤產量38.5億噸,同比增長4.0%,煤炭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而且我國還是煤炭出口大國,煤炭出口量占世界總出口量的11%左右。
隨著環保標準越來越嚴格,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的開發和利用,煤炭在能源構成中所占的比例下降了1.5%,但2019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8.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3%,煤炭消費量增長1.0%,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7.7%。煤炭作為主要能源,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它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不會改變。
智慧礦山建設使得煤礦生產告別了臟、危險的工作環境,更加安全、高效、綠色。煤礦大多為央企、國企,就業穩定率高,薪資福利待遇好,月收入在8000到15000元左右。而農民工畢業生大多來自貧困家庭,到礦山企業去就業可充分改善家庭的生活條件,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