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平,曹良足
(景德鎮陶瓷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403)
隨著無線通信系統的飛速發展,為了降低成本,減小系統體積和結構復雜度及提高系統的性能,需要使用小尺寸和高性能的濾波器。電調帶通濾波器的結構、體積和性能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引起了關注。所以,設計結構簡單,體積小和實用價值高的帶寬恒定電調帶通濾波器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外已報道的電調濾波器中,文獻[1]的濾波器帶寬可控,提高了通帶的選擇性;文獻[2-3]的濾波器電調范圍分別為1.8~2.44 GHz和1.21~1.75 GHz;文獻[4]的濾波器插入損耗較小。帶寬恒定成為通信發展的重要條件。由于階梯阻抗諧振器[5]易控制濾波器的帶寬,且小型化,故采用階梯型阻抗諧振器。Sang-JunePark等[6]和Chuan Ge等[7]設計了平行耦合線輸入、輸出結構的可調諧濾波器。Sarkar D等[4]設計三階開環結構的電調濾波器。賈建蕊等[8-9]通過耦合帶寬法設計了一種恒定帶寬可調濾波器。文獻[10-11]介紹了一種采用微帶梳狀線形式的電調帶通濾波器的設計原理。為了減小濾波器結構的復雜度,本文采用抽頭式的輸入輸出。階梯型諧振器(SIR)的兩端,接地端為磁耦合,另一端為電耦合,通過改變濾波器的間距和開路端微帶線的寬度可改變耦合量。諧振器的耦合系數通過控制電磁混合耦合的比例來實現,因此,控制電、磁耦合的大小是本文的一大難點。本文通過ADS和HFSS仿真確定濾波器結構的尺寸及電容、電感和電阻的值,從而使濾波器帶寬保持恒定。
本文設計了階梯型帶寬恒定的電調帶通濾波器,利用帶寬恒定原理及相關公式計算濾波器的相關參數。采用ADS及HFSS軟件進行建模和仿真以確定濾波器的物理尺寸。與均勻阻抗諧振器(UIR)相比,SIR在諧波調節和濾波器小型化方面均有明顯的優勢。故本文研究的帶寬恒定的電調帶通濾波器具有重要的工程應用價值。
圖1為電調帶通濾波器的結構,它由2個λg/4(λg為波導波長)微帶諧振器構成,諧振器的結構為階梯阻抗型,諧振器間的耦合區域由開、短路端構成。圖中,s1和s2為階梯阻抗諧振器間的間隙,w1對應圖1的階梯寬度,wi、li(i=1~7)分別為濾波器結構的各段寬度、長度,C為可調諧濾波器的可調電容,C1、Z1分別為隔直電容和偏置電阻,電阻Z=50 Ω。其中開路端間耦合為電耦合(ke),短路端間耦合為磁耦合(km),總耦合系數ktot為
ktot=ke-km
(1)

圖1 相對帶寬恒定的電調帶通濾波器
通過控制ke與km的大小比例得出ktot,且在頻率變化范圍內幾乎保持不變。采用對稱的λg/4二階SIR。在濾波器結構方面,濾波器的輸入、輸出采用抽頭式,以減小結構復雜度。
圖2為耦合系數調整結構圖。通過HFSS軟件對圖2進行本征模仿真,將仿真結果導出并計算其耦合系數:
(2)
式中fm1、fm2分別為模式1、2的工作頻率。

圖2 耦合系數調整結構圖
圖3(a)為s1不同時,k12與工作頻率的關系。圖3(b)為w1不同時,k12與工作頻率的關系圖。w1與對應的相對變化率R如表1所示。

圖3 耦合系數分析
表1w1與R對照表

w1/mm12345R/%10.0019.9312.1011.3617.42
由表1可知,w1=1 mm、4 mm時,R較小。本文設計的是帶寬恒定的電調帶通濾波器,故R越小越好,取w1=1 mm或4 mm最佳。s1與對應的R如表2所示。

表2 s1與R對照表
由表2可知,s1=3 mm時,R最小,故s1=3 mm最佳。綜合考慮濾波器的結構和仿真結果,選取s1=3 mm,w1=4 mm。
可調諧濾波器的C1=1.2~14.8 pF時,耦合系數的相對變化率為10×(1±0.01),故濾波器的相對帶寬BW在調諧過程中幾乎保持恒定。確定諧振器間的耦合尺寸如表3所示。表中,wi、li(i=1~7)分別對應濾波器結構的各段長度、寬度。w2=w3=w4,C2為弱耦合所需的電容。

表3 濾波器結構參數
圖4為品質因數調整結構圖,確定諧振器的抽頭位置,wi、li(i=1~7)分別為濾波器結構的各段長和寬。w2=w3=w4=w5=w6=w7。

圖4 品質因數調整結構圖
外部品質因數的計算式為
Qe=fc3/BW3 dB
(3)
式中:fc3為諧振器3 dB的中心頻率;BW3 dB為3 dB帶寬。
通過仿真得到l3=14 mm、電感L=10 nH。圖5為Qe隨頻率變化的關系圖。當頻率在0.5~1.1 GHz變化時,Qe為15±1。Qe幾乎不隨fc3的變化而改變。

圖5 Qe隨調諧頻率的變化
由圖3、5可知,其參數幾乎不隨頻率的變化而變化,電調帶通濾波器的相對帶寬不變,即可實現相對帶寬恒定的電調帶通濾波器。
通過以上電調帶通濾波器設計過程分析,確定最終尺寸:w1=4 mm,w2=w3=w4=w6=w7=2 mm,s1=3 mm,s2=0.2 mm,l1=5 mm,l2=6.5 mm,l3=14 mm,l4=7.9 mm,l5=4 mm,l6=3 mm,l7=5 mm,C1=10 pF,L=10 nH,Z=50 Ω,Z1=10 kΩ。
圖6為電調帶通濾波器仿真模型。圖7為不同電壓值對應的傳輸和反射曲線。頻率調諧范圍為0.45~0.98 GHz時,BW3 dB/fc3=0.07±0.01。本文若不采用SIR,頻率調諧范圍則會縮小。

圖6 電調帶通濾波器的原理圖

圖7 ADS仿真波形
采用厚0.787 mm的Rogers5880(tm)介質基板制作微帶線,基板的相對介電常數為2.2,介電損耗正切為0.000 9。變容二極管采用Skyworks公司的SMV1215-011LF,C1和輸入、輸出電感采用ATC公司0603型高品質因數值電容器和0805型線繞電感器。0603型的1 kΩ電阻器用于防止射頻泄漏。將這些元器件按照仿真圖焊裝在基板上,裝入鋁外殼中,實物照片如圖8所示。

圖8 相對帶寬恒定的電調帶通濾波器
采用網絡分析儀AgilentE5071B測量濾波器的傳輸和反射特性,測量結果如圖9所示。

圖9 測量結果
由圖9可看出,在0~8 V直流偏壓下,濾波器的中心頻率從0.45 GHz變化到1.0 GHz,與仿真結果基本一致。在0.45~1.0 GHz時,相對帶寬為0.06±0.01,基本保持恒定。但在低偏壓時插入損耗變化較大,其原因是介質基板的介電損耗、微帶線的電導損耗、變容二極管寄生電阻產生的損耗、電容器的介電損耗和電感串聯電阻產生的損耗造成的。采用高品質因數值的GaAS變容二極管和適當增加濾波器的BW3 dB有望降低插入損耗。
采用階梯型阻抗諧振器實現相對帶寬恒定的電調帶通濾波器,并對其進行分析和測量。通過合理控制濾波器的尺寸,在0.45~1.0 GHz時實現相對帶寬保持恒定。實測結果與仿真結果基本一致。該濾波器結構的提出使恒定帶寬可調濾波器體積減小,結構簡單,且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