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慶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社會越來越關注幼兒的全面教育,很多幼兒園開始關注幼兒種植活動的開展。種植活動不單單是一項科學性的實驗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更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活動。種植活動可以讓幼兒接觸自然環境,獲得新的認識。本文將從“全收獲”理念下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開展入手,探索幼兒種植活動的價值。
幼兒對世界還處于懵懂認知階段,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幼兒會對自己種植的植物產生愛護之心,會悉心觀察植物,感悟其生命成長中的每一個變化,并在此過程中收獲科學知識,培養愛護自然的情感和尊重生命的態度。
種植是勞動的過程,幼兒可以在此過程中體驗根據不同的季節、土壤、環境選擇不同的植物播種,還可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長特點。另外,幼兒在勞動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明白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全收獲”種植活動可以讓幼兒親近大自然,獲得豐富的經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教師要在幼兒活動的組織與開展過程中秉持“全收獲”的教育理念,擔任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幼兒認識植物的成長原理,了解陽光、空氣、水源、泥土等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了解種植活動中多種工具的簡單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動植物的愛心,讓幼兒在活動中有所收獲。
“全收獲”種植活動可以讓幼兒獲得對其種植的植物的科學性認識,收獲豐富的人生經驗,感悟生命的本質。在設計種植活動課程時,教師要科學選擇種植的植物、種植時間和方式,還需要提前規劃種植場地,采購和準備適合幼兒使用的安全種植工具。在開展種植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正確認識種植活動。
比如,教師可以在種植活動開始前帶領幼兒觀察不同植物種子的特點,觀察種子的形狀、顏色,讓幼兒發揮想象力,猜測種子在未來會成長為什么樣子的植物;之后帶領幼兒認識種植活動需要的工具,用灑水壺澆水,用鏟子挖土和松土,用肥料施肥。
在講解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時,教師還可以穿插講解不同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比如水源可以促進植物生長,松軟的土壤有利于植物扎根,肥料有利于植物茁壯成長。植物的種植和生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種植教育活動也應作為一項常態化的活動融于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定期帶幼兒進入種植園觀察他們種植的植物,了解它們的生長情況,為生長中的植物澆水、施肥,拔出種植園內長出來的雜草,小心翼翼地呵護植物的生長,讓愛的種子在幼兒的心中發芽生長。
此外,幼兒園要給予客觀外部條件的支持,為開展種植活動提供一定的場地作為種植園,投入一定的經費用于購買種植工具和植物種子;在教師方面,幼兒園要加強教師關于種植知識的專業性培養,讓教師科學示范和講解,在幼兒的種植活動中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幼兒對生命充滿敬重和愛護之心。另外,幼兒園還可以開展家校結合的種植活動,讓家長和幼兒一起在種植園中進行親子活動,促進種植活動更好的開展。
種植活動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在幼兒階段,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有效開展幼兒種植活動,幫助幼兒從小樹立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愛護之情,促進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