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文瑩

幼兒藝術經驗的建構需要通過多個完整的經歷和體驗,從而逐漸獲得藝術表現和審美經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對周圍世界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
教師通過改造班級藝術區的環境及設計藝術區活動的相關內容,可有效激發幼兒在藝術區進行自主感知、表達和創作的積極性。太倉地處江南,擁有歷史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富有韻味的地方建筑風格、清新質樸的自然材料。教師應將這些獨特的地方資源運用于班級美工區創設中,充分給予幼兒感受、創作的機會,最大限度的支持幼兒感知美、表現美、創造美,豐富幼兒的藝術經驗,提高幼兒的藝術表現力。本文通過外部環境的改變、投放材料的改變以及挖掘資源運用的改變三個層面探討助推幼兒建構藝術經驗的有效方法。
(一)適宜的位置——由內向外的改變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中提出:藝術區要包含充足的自然光和燈光,有可以讓兒童集中注意力和專心創作的安靜區域,有足夠的空間展示幼兒的繪畫,有充足的參考資料和啟發資料等。根據這些要求,我們將藝術區搬到了教室外面的走廊,給幼兒提供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空間,便于幼兒專心創作。
(二)合理的布局——由擁擠向寬松的改變

合理布局可以增大空間的利用率。美觀、富有趣味性、舒適的環境能激發幼兒參與創作的欲望。走廊的空間又大又寬敞,有效改善了室內擁擠的情況,而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應該如何合理布局這個區域。
1.清除多余的櫥柜,選擇清新、簡潔、風格統一的櫥柜和桌椅進行布置,使藝術區更富美感。
2.運用一些材料對走廊進行區域分隔,如小櫥柜、小籬笆、藤編竹簾、樹枝等材料,將走廊分成藝術角、繪畫區和手工區三個區域,各個區域之間相互融合又相對獨立。
(三)藝術的環創——樸實到美的轉變
美工區的功能特點比較明確,在創設上需富有美感和藝術性。因此,我們在美工區增加了藝術角。在藝術角的創設過程中,我們先確定了主題,然后選擇一些低結構的材料進行拼擺、組合,使藝術角更富有藝術性和美感。
(一)提供多元的游戲材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強調要盡可能多的讓幼兒接觸各種容易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逐漸掌握它們的使用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我表現。以往藝術區所投放的材料,大多是教師根據自己設計的游戲目標收集的材料,而幼兒具有差異性,單一的材料無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不利于幼兒開展游戲。我們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收集材料,豐富創作材料,使材料多元化,如籮筐、壇子、狗尾巴草、蘆葦、小麥、水稻、PVC管、木片、貝殼、樹葉等。
幼兒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通過尋找、觸摸、觀察,感受了不同材料的特性,掌握了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體驗到了不同材料進行創作后產生的不同效果,提高了自身的藝術表征能力。
(二)提供激發幼兒參與表現的材料
藝術區應該選擇可以讓兒童按照自己想法和情感需求來操作和改變的材料。在美工區的藝術角,幼兒可以利用收集來的自然材料樹枝、樹葉、松塔、農作物(南瓜、紫薯、栗子)等對藝術角進行創設和改造。如用松塔擺放各種造型、用樹葉進行裝飾……幼兒通過自己擺放材料,創設了富有美感的小景觀。這些材料的外形特征、紋路、色彩本身就是很好的藝術作品,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提升幼兒潛在的審美價值。
(一)結合季節,走近自然表現藝術
大自然原生態的美,是幫助幼兒提升藝術內涵最直接的方式。我們經常會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進行藝術創作。幼兒可以用撿來的樹葉、果子、花瓣、樹枝,通過撕、剪、拼、組合等方式表達自己對季節的感受和理解,同時也豐富了幼兒平衡、對稱、連接、規律等方面的經驗,讓幼兒在看、玩、說、做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
(二)挖掘地方資源,豐富創作表征能力
除了主題活動、自然環境,教師還可以挖掘地方本土資源。如在運動會時邀請舞龍團隊來助興。運動會結束后,幼兒對制作龍非常感興趣,會自己收集材料、討論制作方法和配色方案,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反復調整制作龍的材料、裝飾的方法以及配色的想法。再如,幼兒在秋游活動中對園林里的亭子十分感興趣,他們會討論用作畫的方式使用不同的材料畫亭子、用陶土和稻草制作亭子,幼兒在反復嘗試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豐富的感性經驗,還豐富了自身的藝術表征和創造能力。
(三)利用人文資源,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
幼兒園里的教師、孩子的家長、專業的畫家都是很好的人文資源。教師可以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活動,請他們到現場對孩子的藝術活動進行指導,可以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為幼兒的藝術創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提高專業能力,支持幼兒建構美育經驗
“支架學習”理論提倡幼兒主體性的建構和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因此,我們在尊重幼兒自由表達的基礎上,要注重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一方面,教師要充分挖掘資源,最大限度的給予幼兒創作的機會,豐富幼兒的創作經驗;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給予幼兒正確的指導和幫助,支持幼兒進行創作、表現。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兩點,從而幫助幼兒建構藝術經驗。
1.細致觀察、專業評價。幼兒具有差異性,每個幼兒的能力不同,在游戲中的表現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錄制視頻并結合《學前兒童觀察評價系統》一書,了解幼兒行為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情況,分析幼兒的發展水平,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從而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教師充分的觀察,專業的評價標準,能夠幫助幼兒建構藝術經驗,提高幼兒的藝術素養。
2.記錄分析、不斷提升。為了能夠更深層次的解讀幼兒的作品,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提供給幼兒更有效的幫助,教師可以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的要求以及《學前兒童觀察評價系統》制訂觀察記錄表,在活動過程中總結經驗。教師通過梳理、歸納、分析總結出一些實用的支持性策略,能夠為幼兒豐富藝術經驗提供有效支持,從而推動幼兒不斷建構藝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