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楠
當前,幼兒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小學化的現象,這種跨級教育忽視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一)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幼兒時期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幼兒年齡較小,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有限,如果在這個階段提前對幼兒灌輸小學知識,會給幼兒帶來極大的學習和精神壓力,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教育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讓幼兒與外界的交互作用進行教育,而小學教育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并且傳授的知識都是單一、教條化的,小學化的教學模式會嚴重阻礙幼兒學習興趣的啟發和培養,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給家長帶來沉重的負擔
幼兒教育小學化還會讓家長承受較大的壓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提前學習更多的知識,在這樣的需求和大環境的壓力下,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有一些家長急于求成,給幼兒布置了大量的學習任務,這種做法會讓幼兒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家長應該從幼兒的實際出發,考慮幼兒發展階段真正需要的東西,讓幼兒在不同的階段接受相應的教育。
(三)不利于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發展
幼兒階段是幼兒智力開發的啟蒙階段,幼兒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幼兒的興趣。幼兒教育的小學化會擾亂正常的幼兒教育秩序,不符合幼兒的發展需求和可持續發展。幼兒教育小學化同時還會嚴重影響小學教育的發展,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會導致幼兒步入小學后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態度不端正,進而影響幼兒之后的學習。
(四)不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建設的要求
新時代背景下,要求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幼兒教育對幼兒的個性健全和興趣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幼兒教育小學化極大地限制了幼兒個性的培養,讓幼兒局限在學習考試中,嚴重影響了幼兒興趣的發展,阻礙了幼兒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
(一)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幼兒教育觀念
在幼兒教育中,家長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家長應充分發掘孩子的興趣和特點,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特點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教育。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家長要改變傳統的認知理念,遵循孩子的天性,對幼兒進行啟蒙式教育,培養幼兒的興趣,充分開發幼兒的智力,促進幼兒多元化發展。
(二)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參與者,這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幼兒園應根據幼兒的成長情況,深化和完善幼兒教育管理體系,讓教師更加科學地培養幼兒。教師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教師充分意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幼兒教育教學體系進行優化升級,根據幼兒的特點開展教學。
(三)擴大學前教育資源
目前,我國還存在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因此相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同時,相關部門還應重視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不能在追求數量的同時而忽略了質量,要對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進行嚴格監督,并充分結合當地特色,合理利用當地教學資源,建設對學前教育有益的服務設施體系,為幼兒教育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幼兒教育小學化監管
政府有關部門除了對幼兒教育提供教育資源和資金支持外,還應加強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監管,建立完善的相關法規,為幼兒提供科學合理的學前教育。對于社會上的幼兒教育培訓機構,相關部分也應對其進行大力監管,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與此同時,幼兒園也應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幼兒教育進行正確定位,讓幼兒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