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壁畫是墻上使用的藝術,今天的壁畫與傳統壁畫的功能大不相同。將墻壁藝術帶入公共空間是公共藝術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地鐵空間中干預墻壁藝術的出發點是公共性質,不被視為繪畫形式。地鐵空間中的墻體干擾不僅應具有美學功能,還應注意裝飾功能,使用功能并具有一定的記錄特性。美學和用途在地鐵空間中完美匹配,為人們提供了與其相關的生活空間。如今,杭州地鐵壁畫蓬勃發展,在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上、城市形象的塑造上和城市文化內涵的展現等方面都啟到積極推動作用,也為推動杭州城市形象和文化發展啟到重要的作用。地鐵有著完整的壁畫墻藝術,因此研究壁畫有著重要的意義。本論文通過分析統計數據、壁畫藝術資料的各個方面和類比國外的優秀案例,來研究壁畫的形成背景、藝術語言和重要結論,并概括出完整的體系。
關鍵詞:壁畫;公共藝術;地鐵空間;杭州地鐵
一、杭州地鐵壁畫的形成背景
1.城市建設的需求
2018年,中國工程院院長錢其虎在南京第六屆青年學術論壇上發表講話說:“地下空間可以有效減輕城市交通負擔。不幸的是,在我們國家的許多地區,都沒有使用地下空間。”地下空間的發展也有所增加。越來越多的關注利用的越來越人性化、合理化。它越來越像展示城市文明、個性、文化、生活水平的“窗口”,隨著地鐵藝術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這個窗口像一張城市名片展現城市的方方面面,映射出一個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發展水平。
2.大眾的審美需求
壁畫,顧名思義包含了“壁”與“畫”。壁畫需要通過墻體或立面相結合。它是呈現給大眾的一種藝術,需要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它與我們日常在展覽館中欣賞到的藝術品不同。因為它不具備個人性、私密性,所以它需要展現在特定空間中供大眾觀賞。當今城市生活節奏快,“在滿足大眾審美需要的同時,為大眾樹立正確的審美理念和審美標準,引領大眾審美活動走向審美超越,尊重與滿足人自身內在的生命需求。”在當下的生活圈中,人們能接觸到特定的藝術文化空間的時間越來越少。地鐵中設置藝術能快捷的滿足大眾的審美,且潛移默化的對人們的審美產生影響,對一座城市的發展啟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地鐵作為公共場所,人流量大、人群類型多,直觀快速的讓大眾與優秀的壁畫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從中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二、壁畫藝術對地鐵空間的介入
自1953年中國隨著城市的發展建造了第一條地鐵以來的60年中,中國的地鐵發展迅速。它延續了人類的出行習慣。人們與他們一起工作,這已成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地鐵基本上是公共場所。流量很小它是一個地下區域,干擾地鐵站上的繪畫可有效消除地下空間中人們的情感反應。相似地,這些畫與公共場所息息相關。壁畫藝術公共藝術緊密相關,被稱為“定點藝術”。據日本著名策展人介紹,除了公共藝術所需的藝術條件外,展覽場地的兩個重要元素還必須結合空間屬性和文化背景。地鐵上的壁畫不是畫架上的畫。墻壁塑造了不可見的框架,材料的選擇也有所不同。
三、壁畫藝術在杭州地鐵空間中的價值
1.裝飾地鐵空間
杭州地鐵空間一直處于相對封閉的空間很長時間。空氣不流通,空氣相對潮濕。地板,天花板,墻壁和其他裝飾材料主要是固態的實心石材。杭州地鐵空間變成了純粹的功能性空間,墻體藝術的介入解決了這個問題。墻面藝術本身的獨特表達和審美價值是杭州地鐵空間。充滿美感,為杭州都市空間注入活力。壁畫藝術也替代了杭州地鐵空間的清新質感。今天的繪畫作品與傳統繪畫大不相同。在杭州地鐵等特殊環境中,墻成為特殊框架。 您不能在這種環境下練習美術;有價值的人不再是藝術團體或價值觀念,而是所有階級人民的藝術權利和自由。無論您是公共生活中的高級官員還是在杭州地鐵空間中使用壁畫必須尊重公眾的權利,理解是他們的權利。創建壁畫的內容公共藝術家的主觀情感不能用公共藝術家的主觀情感來表達,必須考慮公眾的接受程度。制作壁畫時,必須考慮不同的材料,例如傳統材料,石材,馬賽克瓷磚等。現代材料,金屬,塑料,玻璃,編織物等。顏色圖案甚至某些再生材料等不僅可以豐富壁畫的物體代表了公眾的各種結構。壁畫藝術應考慮到杭州地鐵的位置和顏色。它給許多人帶來情感上的感受。應注意杭州地鐵的空間。在取代杭州地鐵的過程中,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壁畫在杭州地鐵站點的重建和表達中起著重要作用,這是杭州地鐵的重要組成部分。或充分表達您對墻壁藝術的興趣;首先,您需要引起觀眾的注意。第二個是使觀眾參與并參與作品描述,并在某種程度上與作品互動。
2.記錄歷史作用
沒有歷史和文化的城市是不值得停留的城市。衡量城市的標準不應該是高層建筑的數量,而應該是市民使用的博物館和圖書館的數量。人們將城市視為有用,功能和物質的城市,但看不到城市的獨特魅力和文化意義。在城市化建設中無情地刪除這些古老的城市標志以建造商業中心和老年空間將不會讓人感到不適應,但將使現代人獲得精神上的歸屬感和意義。生活。公共藝術也是歷史保存的一種形式。成功的公共藝術作品必須具有記錄功能和價值,作為子孫后代的參考點。城市在不斷發展,城市外觀在不斷變化,更新和擴建是災難性的。隨著變化,一些古老的文明和習俗隨著發展的步伐而消失。在我們的歷史中仍保留著古老的小巷和古老的街道,真實的方言以及一些符號-所有這些都可以將人們帶入這座城市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將它們整合到公共藝術中,用它們來展示當今的人們,并成為古代與現代之間的橋梁。
3.喚起市民的公共意識
我們經常說,當今社會最大的危機不是生活壓力,而是公民缺乏意識。當前的城市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城市的歷史背景。經濟技術日新月異。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無處不在的力量的一種手段,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中,缺乏文化。蔡元培先生多次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號,強調美是一種世界觀教育,體現了美育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作為當代藝術的一種形式,公共藝術首先具有社會學意義,其次具有藝術意義。公共藝術還應反映出不同領域的差異。公共藝術有權干涉杭州地鐵空間。傳承與促進區域的歷史和文化特征也使步行者停下來探索并意識到自己的城市,以尋求文化認同和精神認同。
4.杭州地鐵壁畫的導識功能
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交通管理局在網站上寫道:“藝術使杭州地鐵更美麗,更有趣,還可以幫助人們確定道路的方向。”無論是交叉路口還是走廊平臺,主要空間的主題設計與周圍的區域文化形成鮮明對比。杭州地鐵的公共藝術包括永久性公共藝術和臨時性公共藝術。結果就是制作了各種風格的精美雕塑,如浮雕,石雕和照明配件,就像在宏偉的宮殿中一樣。在杭州的近200個地鐵站中,每個杭州地鐵站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筑風格,是由不同的設計師設計的,永遠不會有風格相同的車站。與杭州當地美術館的一些概念相比,在機制,成本和實施過程上仍然存在某些問題。
四、對杭州地鐵空間中壁畫藝術的的思考
由于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頻繁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許多外國先進技術和現代藝術潮流被引入中國,這對中國杭州地鐵空間公共藝術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學者和普通百姓市民也越來越關注杭州地鐵空間的環境質量和公共藝術的形態,他們的學術關注度也在逐年增加。在公共藝術的發展方面,與杭州地鐵建設之初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材料和表達主題的使用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但這主要限于傳統藝術。特別是在一般路線規劃和公共互動方面遠遠不夠。
結語
我國杭州地鐵空間中壁畫藝術也隨著地鐵的發展逐步發展起來,其表現內容越來越豐富,在材料選擇、空間界面的選擇、安裝方式等越來越獨具匠心。總體來說,作品在策劃、設計、制作、安裝等具體環節中逐步趨于完善、正規、專業。文中運用形態學分析方法,結合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鐵空間中壁畫藝術的形態從外部形態及內部形態兩個大方面進行了簡單的歸納。對杭州地鐵空間中壁畫藝術的形態進行調研分析,同時結合對乘客的問卷調查得出杭州地鐵空間中壁畫藝術上可以改進的方面。
參考文獻:
[1](法)卡特琳·格魯著,姚孟吟譯藝術介入空間[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2](日)南條史生,潘廣宜,蔡青雯譯.《藝術與城市——獨立策展人十五年的軌跡》[M]_厶灣田園城市與文化事業叢書,2020.63
[3]丁磊.公共藝術在地鐵空間中的介入[M]中央美術學院,2019.65
作者簡介:章翔(1998.11.24—),男,漢族,安徽安慶人,本科,就讀于銅陵學院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公共藝術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