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華
摘? ?要:高中數學學科一直是倍受學生、家長及學校關注的科目,而數學教學可稱得上是一門藝術,其中包含了諸多的方法、技巧及策略。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這句話用在課堂教學中也是真理,一節課有個好的開頭,對整節課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而這個開頭,我們就稱之為課前導入。
關鍵詞:課前導入;函數概念;函數單調性;分段函數
有人說:“一節課成功與否,關鍵看這節課的課前導入。”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起碼,對于數學課來說,個人認為,一個好的課前導入,是一節數學課成功的一半。現以函數的概念、函數的單調性及分段函數為例,來說說課前導入的重要性。
一、函數概念課前導入
對于函數的概念,一般的上課流程是這樣:先給出幾個有關函數的例子,比如人教A版列舉了三個例子,分別是(1)炮彈飛行問題;(2)臭氧層空洞問題;(3)恩格爾系數問題。通過對這三個例子的分析與研究,引申出函數的概念,接著再對函數的概念做進一步的解讀。
個人覺得,這樣的教學設計,當然不是不可以,也不是不可取,但總感覺缺失了點什么。也許,所缺失的就是課前導入這個環節,課前導入的缺失,令課堂未免有些生硬、突然且無趣。那么,在給出實例之前是不是再做一些鋪墊工作呢,這個鋪墊其實就是課前導入。接下來,我們就探討一下。
函數本來是抽象的,那么,我們如何讓抽象的問題變得易于理解呢?個人覺得,應該從函數中的“函”這個字著手,剖析一下“函”這個字的意義就顯得關鍵且重要。“函”的本義是箭袋、箭囊。引申指含物之器,如信函、信封、匣子、盒子。又引申為包含、涵蓋等抽象意義。
現在,我們就從“函”的本義出發,“函”的本義是箭袋、箭囊。我們可以想象:有這樣一個口袋,口袋里面裝著箭,把箭裝進口袋不妨稱之為“函箭”。箭通過人和弓的作用便可應用于戰場,射殺敵人,料想敵人很多,假設箭無需發,那么,每支箭必可射殺一人,或者多支箭射殺一人,當箭袋里的箭全部用光,對面的敵人可能全部射殺,也可能有部分敵人未被射中。
以上我們演繹了一出戰場箭殺敵人的大戲,可是今天我們講的不是作戰,而是函數,所以回到我們的主題,我們可以這樣想,我們把箭袋里的箭換成數,不就是“函數”了嗎?口袋里裝箭,我們可稱為“函箭”,現在口袋里裝數,我們便可稱之為“函數”。集合符號{? }就類似于口袋,數就相當于箭,把數放入{? }構成集合A。再取一些數取代敵人構成集合B。而對應關系f就類似于人和弓的作用。接下來便可用數去對應數了,而且滿足一對一,或者多對一的對應關系。亦可解釋集合A中的元素沒有剩余,而集合B中的元素可以有剩余。從而從集合A到集合B就構成了函數。
以上用“函箭”模擬“函數”看似復雜,其實操作起來方便快捷,我們可以通過畫圖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圖象解釋起來會更加直觀形象,而且師生之間有很大的互動空間。
二、函數單調性課前導入
單就一個函數的概念恐怕難以說明問題,接下來我們再以“函數的單調性”為例,加以說明課前導入的重要性。
函數的單調性這一節,關鍵在于理解透徹“單調”二字,究竟什么叫單調?這是我們在課前導入環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有的老師上課直接舉例,當然也是可以的,但總感覺缺乏課前導入環節,從而導致缺乏對一節課的整體把握。
既然課題是單調性,關鍵字就在“單調”二字,課前導入環節有必要對單調二字做具體解釋,那什么是單調呢?可以先讓學生作答,然后老師總結。
實際上,單調就是單一,重復而沒有變化之意。比如:生活單調、工作單調,顏色單調等等。現在我們要研究的是什么呢?是“函數”單調,函數怎么單調了呢?反應在圖象上,圖象單一的上升,或者單一的下降,這種函數圖象重復的上升或下降而沒有變化,就是單調,而函數所具有的這種性質稱為單調性。接下來就可以運用具體實例加以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了。我們把“單調”二字解釋透徹之后,后面的工作就會很順利地進行了。
三、分段函數課前導入
我們再舉一例――分段函數,講解分段函數一般來說都是從具體實例開始,比如說y=|x|就是一個分段函數。那么在舉例之前,應該有課前導入,分段函數關鍵在“分段”二字,而分段通常在語文課最為常見。我們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問學生:在我們所學的科目中,哪個學科才有分段一說呢?那答案肯定是語文學科。再問:語文學科具體體現在哪一個考試題目呢?這時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回答,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答案,那就是作文。我們寫作文必然要涉及到分段,當我們剛剛學寫作文時一般只分一段,嚴格來說,一段還不能稱為分段。隨著年級的升高,比如到了二年級,在老師的不斷要求和提醒下才有了作文分段一說。可見,分段來源于語文學科的寫文章。
那么,本節課在數學學科出現了分段――分段函數,是將函數進行了分段,或者說函數有了分段一說。此時,我們就提醒學生去思考了:作文分段容易理解,函數又是如何分段的呢?要想解開這個疑問,我們可引入一例,比如:教材所給出的招手即停公共汽車。通過例子,發現分段函數的形式及特征,進而給出分段函數的定義。
可以說分段函數的課前導入除了有些趣味之外,似乎并沒有發揮什么特別的作用,但接下來的課程也許還能用到課前導入內容。給出分段函數定義,隨后有兩個問題亟待解決:一、分段函數是一個函數還是幾個函數?二、分段函數的定義域是什么?我們先研究第一個問題,根據函數的概念,可以得出結論:分段函數是一個函數,而不是幾個函數。我們再回到課前導入部分,一篇作文分為若干段,但不管這若干段究竟是多少,它的題目只有一個,這些段落都歸屬于一個標題。類比可知:分段函數不管究竟分成多少段,最終都歸為一個函數f(x)所有。第二個問題,既然分段函數是一個函數,那么它的定義域自然是各段定義域的并集。
中國有個成語叫追本溯源,我們做學問就要追溯本源,本源就是根,就是基,就是根基。中國的地理上有一源三流,三流就是黃河,長江,瀾滄江,源頭是青藏高原的玉樹,也就是說,支流再多,源頭只有一個。我們做學問就要抓住源頭,要想讓函數不再抽象,就必須明白“函”的本義是什么?我們學單調性,就應該深刻挖掘“單調”這個詞的內在含義。我們講分段函數就要仔細研讀“分段”二字,尋其本源,后加以引申類比。可以說,所有的字與詞都有其本義,本義就是源。所有的本義都有其引申義,引申義就是流。引申義直接體現了本義的延伸與拓展。我們只要把本義吃透,再引申到各個學科領域,我們便會發現,所有問題都能解釋通透。
參考文獻:
[1]張珊珊.《芻議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前的導入》《教育科學》2020年01期。
[2]陳聰.《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法》《讀天下》2018年 第7期。